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什麽菜,是家的味道?

什麽菜,是家的味道?

坐標東北遼寧省。

20歲的時候,我離開了家,離開從小生活的城市。

離家在外的那幾年,基本在外吃快餐,即方便又節省時間。偶爾想吃家鄉菜就找東北菜館,點些家常菜吃。飯店做的菜色香味俱全,但是始終吃不出家的味道。我覺得可能是飯店的菜油大放的調味品多。後來我就閑暇時間自己做飯,可還是感覺缺點什麽。那時候特別懷念爸爸做的魚,媽媽做的亂燉,姑姑給包的餃子。

慢慢的我懂了我感覺缺失的那份味道是什麽。因為從小開始,我就跟爺爺奶奶壹起生活,到了周末,姑姑、大爺,哥哥姐姐都會來家裏聚會,十多口人聚在壹起吃飯,那時候桌子小坐不下,我跟姐姐經常圍著桌子轉圈吃飯,爺爺說我們站著吃飯挺好的,想吃什麽菜都能夾到。

我不知道是因為我們家地處東北還是什麽,反正家裏人都愛吃餃子,逢年過節都會包。即使正月十五吃完湯圓,也會再煮壹盤餃子吃,總覺得壹家人聚在壹起,沒有餃子就不夠完美。

我想家的味道,不僅是爸爸媽媽做的菜,還是壹家人圍在壹起吃飯時的幸福感。只要聚在壹起,即使是粗茶淡飯,也堪比山珍海味。

我的家味道以前是老爸燒的菜。以前我們小的時候老爸在縣供銷社工作,那時緊俏的食品老爸都能搞到而且老爸還有好廚藝,能把平淡的食品燒得很美味。每年過節過年我家簡直就像飯店,什麽遠方表親和鄉下鄰居都來我家吃飯,老爸總是來者不拒熱情接待。那時的十裏八鄉都以吃到我家壹餐飯為榮。老爸燒的紅燒肉,油泡豬腳,酥鯽魚是吃得盤子都不用洗。老爸八年前離開了我們,到現在夢到的也是老爸紮著圍裙笑咪咪站在竈臺前的樣子。

現在我繼承了老爸的壹點衣缽,也以家人吃得開心為榮。女兒是從小吃著我精心為她準備的菜品 健康 長大的,從小就是學霸。有壹次她的同桌很崇拜地問她怎麽會這麽聰明?她得意的說是吃了老媽做的魚頭豆腐湯。同桌老媽隔天就給我打電話說兒子投訴她了因為她菜燒得不好吃所以不聰明,因為孩子的營養我倆也成了好朋友。我辛苦的燒著女兒愛吃的菜把她送進了重高也考入了名校。

現在我退休了回到當年老爸出生的地方造了別墅回來養老。雖然從小不生活在這裏但我壹點也沒違和感,鄉親們很親切。我家大門把手上經常掛有鄉親們送來的各種蔬菜,當我想表示感謝的時候,鄉親們是不經意的說不要謝當年我們吃過妳爸燒的菜,那是我這壹生吃到過最好吃的菜。瞬間淚奔!

夫妻肺片就是家的味道,有夫有妻就是壹個完整的家,它是我們夫妻***同的嗜好。壹吃夫妻肺片老婆的音容笑貌就浮現在我眼前,過往的往事再度被憶起,真的好向往與老婆在壹起的日子。當年我就憑這道菜征服了老婆的味雷,俘獲了她的芳心,想起來真好笑而又充滿幸福感。不免感慨原來愛情如此簡單竟在夫妻肺片中。

由於我長年在廣東務工,老婆在家帶孩子和照顧我年邁的父母親。時間久了不免想起我老婆來。也難免感傷這打工的生活,真的不想打工了。不想打工不是因為工作累,也不是工資低。而是單調缺乏感情的生活令人發味。每天吃那淡而無味難以下咽的飯菜,晚上還要忍受那和尚式的睡眼,忙忙長夜好難熬哦。好想老婆就在我身邊,***度良宵也成了壹種奢望。這樣的生活哪有家的味道。

所以每當我想老婆難以釋懷時,我總愛上川菜館點壹道涼菜,那就是夫妻肺片。夫妻肺片不但開胃,而且色香味俱佳。其麻辣鮮香的口味很能征服人的味雷,據說也征服了不少的美國人。在2017年還榮登“美國歺飲排行榜”榜首。2018年也被評為“中國菜”四川十大經典名菜。吃著這有滋有味有愛情故事有夫有妻的夫妻肺片這難道不就是夢裏期望的家的味道嗎?

《家的味道,就是媽媽煮的雞蛋、包的餃子、涼拌的黃瓜》

到了而立之年,嘗遍了各種特色 美食 ,有時候特別想念家的味道,家的味道,來自於媽媽煮的雞蛋、包的餃子、涼拌的黃瓜裏……

小時候,我們住在窪裏,那裏安靜而自在,媽媽每年都要養好多只雞,所以我們平時就可以吃到既美味有營養的土雞蛋。每年我們過生日,媽媽都要做美味的荷包蛋煮掛面給我們,雖然平時也可以吃到,但是在生日的時候,這自家的雞下的蛋、自家純手工制作的掛面再加上自家菜園裏的西紅柿、綠菜,由媽媽靜心烹制而成的壹碗面,更有意義,包含了媽媽對我們深深的愛和期待!

後來,我們長大了,每次離家去打拼時,媽媽總會煮幾個雞蛋讓我們帶上!媽媽煮的雞蛋,火候剛好,蛋黃很香、蛋清很軟,讓人回味無窮!出門在外,有了媽媽的牽掛,我們也更有了奮鬥的底氣和動力。

小時候,媽媽總會隔三差五地給我們包餃子吃,即使在農忙的時候。韭菜雞蛋餡、香椿雞蛋餡、豆角雞蛋餡、薺菜雞蛋餡、蘿蔔大肉餡……媽媽包的各種風味餃子裏,蘊藏著讓人眷戀的家的味道,也教會了我,只有不斷努力才能創造出自己的價值。

小時候,每年夏天菜園裏的黃瓜總爭先恐後地接著果實,壹個個水靈靈、脆生生的。比起生吃,我更懷念媽媽涼拌的黃瓜。媽媽在黃瓜清洗、切片後,先放入少許白糖攪拌,然後在放入油鹽醬醋等攪拌,等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那叫壹個爽口!媽媽說,她們小時候,家裏很窮,涼拌黃瓜從不放油的……吃著媽媽的涼拌黃瓜,我也提醒自己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家的味道,來自於媽媽煮的雞蛋、包的餃子、涼拌的黃瓜裏,它們更讓我品嘗到媽媽的無私的愛,更是我前進的動力,使我學會珍惜的同時,不斷努力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527我愛吃# 什麽菜是家的味道,對於湖北人來說,壹定是排骨藕湯和土雞湯。

記得小時候,家裏很窮,只有來了貴客,媽媽才會煨湯,用炭爐土銚子煨的排骨藕湯那叫壹個好喝,難忘。平時自己是不舍得吃的。

而來了貴客,不管多窮的人家,都會破例稱幾斤排骨,買點好的湖藕,煨壹大銚子排骨藕湯,給客人端上的第壹碗湯,肉比藕還多,幾乎都是肉,客人想吃藕,主人家還是會給妳加肉,少加藕,把最好的給客人吃,除非客人客氣,非要自己加藕,主人家才會讓妳吃到藕,這就是我們湖北人,自己不舍得吃,但是熱情好客。

所以每次好不容易盼著家裏來客人有排骨藕湯喝了,媽媽卻不讓我們上桌子,要讓客人先吃,等客人走了才給我們吃,但客人走了,基本就剩壹點點藕和湯,肉壹塊也沒有了。

即使運氣好撈到幾塊肉,父母也是不舍得吃的,都分給我們兄弟吃了,我們運氣最差的時候還有壹口湯喝,他們連湯都喝不上。

媽媽從我牙牙學語到會走路,伺候我吃飯,穿衣,有時候淘氣,不好吃的不吃,不好看的衣服不穿,媽媽追著滿屋子給我餵飯給我穿衣裳送我去上學,半夜自己不睡覺哄我睡覺,半夜還要給我端屎端尿。

所以老人家壹生很辛苦,每次我回家時候最想吃的就是媽媽煨的湯,我病了的時候都是媽媽日夜守候照顧,生怕別人照顧不好。

現在媽媽老了,不能動了,我也學著她的樣子,煨湯給她喝,不管是土雞湯鴿子湯排骨藕湯,我煨的湯,媽媽都喜歡。

最懷念小時候吃的殺豬菜。

從小生長在農村,那個時候吃的是自家種的菜,自家養的雞鴨鵝。

每到快過年的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這壹天爸爸媽媽早早起來,大鐵鍋燒上壹鍋開水,地上放壹張木制的炕桌,找個村裏會殺豬的,還有周圍的鄰居壹起把豬五花大綁放在桌子上宰殺,再用開水褪毛,留出過年的肉,豬血灌成血腸,剩下的都放大鐵鍋裏烀上,裊裊的炊煙伴隨著壹陣陣的肉香,那味道真稱得上是十裏飄香。肉烀的差不多的時候再下壹些自己家腌的酸菜,灌好的血腸,正宗的農家殺豬菜就出鍋了。然後親朋好友,鄰裏鄉親圍著桌子開始喝酒吃肉,談笑風生,還會招來三兩只狗狗在桌子下撿吃的。年味也在這熱氣騰騰的畫面中越來越濃,越來越近了。

小時候嘴就比較木訥,每次烀好肉壹掀開鍋蓋,母親就首先把豬巧舌拿出來給我吃,說吃了嘴巧,可惜小時候挑食,盡管每次都躲開,每次殺豬母親依然會把巧舌拿出來遞給我。

長大了,在城裏找了對象。結婚前兩天,老爸特意把家裏的豬殺了,後來爸媽也搬進城市裏居住。

從此以後,再也沒吃到過這麽地道的殺豬菜,再也找不到童年時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是媽媽的飯菜,媽媽的嘮叨,爸爸那寬厚的肩膀,嚴歷的聲音,當我有了孩子後,他們反而客氣了。多想再享受壹下他們那嚴歷的管教,再也沒有人來煩我,我好孤單

壹次又壹次返程,2009年——2019年,十年。每次回到家鄉都是寒風瑟瑟,荒草連天,離開的時候仍舊是如此。太久了,太久了,我已經忘記了家鄉綠草如茵的模樣,忘記了家鄉百花齊放的芬芳,忘記了家鄉泉水叮咚的歡唱。什麽時候能再見呢,也許明年,也許再壹個十年,也許是壹輩子也見不到了。挨家挨戶打個招呼,熱情的話語依舊,舊時的模樣不再。歲月啊,妳真是不饒人,以前能在田間馭牛掌犁的腰已經佝僂了,在晨風中飄逸的黑發已經霜白了,在露水草中穿梭的腳步已經蹣跚了。走過兒時歡跑的小路,嗯,還是那樣凹凸不平。那些年我們滾過的草坪和爬過的大樹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黃茅與荊棘,成片的,成片的。水塘裏漂浮著十幾個苦柚,塘邊樹上還掛著壹兩個幹癟的,被我小女兒壹眼看見,指著他們對外公說:“球球……球球……”外公順手摘下來,兩個女兒壹人壹個,竟當起球踢了起來。我想,這棵苦柚樹當年努力生長,孕育果實,絕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是啊,村裏的拼著命往外擠,在城裏買房,努力在異地紮根,見面說的都是我在哪裏買了房,兒子孫子在哪裏上班……而不是莊稼怎樣,收成如何……這個養育了我們的貧瘠山村已經漸漸被遺棄了,更何況這些苦柚呢!故鄉啊,生我養我的地方,我希望能夠守護妳

“紅蘿蔔兒蜜蜜甜,看到看到要過年”,想起小時候期待過年的感覺。因為過年的時候,可以吃母親或者家人做的自己最喜歡吃的菜肴。

或許只是壹盤簡單的豆豉肉、或著蒜苗飄香的回鍋肉,或者熏得寸金臘黃色的腌菜炒臘肉,抑或,只是母親素炒的土豆絲,都是自己自己最愛吃的菜肴。

漸漸長大了,離家越來越遠了,能夠吃到故鄉的菜越來越少了。或者是時代發展太快了,能夠吃到家鄉原汁原味的那些兒時記憶中的 美食 越來越只是模糊的記憶了。

或者,現在吃更精致的 美食 菜肴,雖然美輪美奐飄香誘人,卻再也吃不出故鄉的味道,吃不出兒時的記憶。是我們最太挑剔了,還是現在的菜肴太豐富卻缺少了壹些什麽?!

兒時吃到的,都是最初接觸的,難以抹滅忘記。或者有了母親和親人們的愛意和溫暖的情愫在裏面,感覺故鄉的味道好純粹和深刻。

在外漂泊,遠離了兒時,遠離了故土,故鄉的親人壹個接壹個慢慢的都逐漸離開了我們。可是對家鄉的感情和味道越來越濃,那是夢開始的地方,那是心靈最後的守望,是兒時的記憶,是媽媽的味道,縈繞在心間,壹生難忘!

白菜是家的味道。母親去世多年,令我懷念,還是母親做的豬肉燉白菜。

想到這鼻子發酸,眼淚止不住的落下來。母親活著,冬天家裏特別熱鬧。壹家人圍繞壹個圓桌吃飯,上盤豬肉燉白菜,真的幸福的不得了。

白菜是冬天的必備品,可是母親去世,再也沒有壹家人團圓吃飯的日子了。這個家散了。

白菜令我懷念,那是因為有母親溫暖,還有細膩語的叮嚀。

我家鄉的味道就是臘肉。記得小時候特別想過年,因為在農村,過年就要殺年豬。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殺,每頭豬還要比大,某某家殺了壹頭豬三百多,鄉親們都會議論。那時候由於糧食少,養壹頭300斤豬,大概都要兩三年。殺豬可熱鬧了,提的提尾巴,提的提耳朵,拿的拿臉盆。殺壹頭豬最低五六個人,那場面可熱鬧。殺完豬後,吃血湯菜。吃完血湯菜就分割豬肉,將豬肉為成壹斤多的若幹塊,然後放在缸裏腌制。腌過七八天,然後將臘肉壹塊壹塊地竄在竹子上,進行煙熏。煙熏壹兩個月就成了臘肉,臘肉炒芥菜,炒竹筍,炒蘿蔔,炒辣椒,味道好得不得了。想想那味道都是垂涎三尺。現在每年過年回家,老爸都是幫我煙熏幾塊。知道我非常愛吃臘肉,特別想吃臘肉的皮,那脆脆的感覺,真是無法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