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安全問題現狀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在世界各地相繼發生,食源性疾病在各大洲爆發,且流行速度快、涉及範圍廣、持續時間長。例如,比利時的雙口病、英國的瘋牛病和歐洲的口蹄疫,以及中國的瘦肉精中毒事件、用工業油拋光有毒大米的中毒事件和蔬菜農藥殘留引起的中毒事件頻繁見諸報端,食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屢見報端。同時,中國的食品和農產品經常因衛生問題被進口國退回。微生物危害是目前食品安全的最大危害。食品在生產、運輸和包裝過程中受到汙染,或由病畜和病禽制成的食品導致大量細菌、黴菌和寄生蟲,導致食物中毒。我國每年細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占食物中毒事件總數的30%-90%,中毒人數占食物中毒事件總數的60%-90%。
壹些高毒農藥,如甲胺磷,在種植蔬菜和其他作物的過程中被廣泛使用,並且農藥的停藥期太短,有些甚至在收獲前*天使用藥物,導致蔬菜上的農藥殘留濃度很高,嚴重影響消費者的健康。濫用或非法使用獸藥和禁用藥物使動物性食品中的獸藥殘留超標,如常見的瘦肉精中毒事件,不僅增加了食用動物性食品引起疾病的風險,還導致傳染病加重、新發疾病增加和人畜共患疾病傳播。而且,由於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普通細菌已經產生了強烈的耐藥性,導致了嚴重的細菌感染性疾病。
食物中的天然毒素來自壹些常見的有毒真菌、有毒動植物,隨食物進入人體的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器官,導致這些系統的功能或器官受到實質性損害,引起相應的疾病癥狀甚至死亡。我們熟悉的毒素,如黃曲黴毒素,是肝臟致癌物,主要汙染玉米和花生。部分食品企業和無證生產企業違規超標準濫用和使用食品添加劑,添加非食用成分或有毒有害物質,如2001廣東省“毒大米”事件,就是發現“毒大米”摻入工業油,導致消費者中毒。此外,還發現礦物油被混入芥末油、玉米色拉油和食用油中。
隨著越來越多的轉基因食品出現,歐美國家也在為吃不吃轉基因食品爭論不休,而按規定給轉基因食品貼上“身份”標簽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對其安全性的不同意見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熱議,但這類食品安全問題與以往不同,需要由糧農組織和世貿組織專家組共同評估,最終由時間來驗證。
2食品安全誤區
目前,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誤解:壹是認為農藥殘留和濫用獸藥是最大的食品安全隱患,但專家指出,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且發病率仍在上升,是未來監測的重點。第二是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是安全的。專家指出,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並不等同於安全食品。事實上,只要符合相關標準,食品就應該是安全的。安全管理的重點首先是飲用水,其次是蔬菜水果、糧食及其制品、畜產品、水產品等。,而這些食物或食物成分是汙染和忽視的重點。
3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源
對於食品安全,消費者關註的往往是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和質量,比如食品發黴、營養指標不佳等等。然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人為改變食品在生產、加工、運輸、儲存和銷售過程中的性質而導致的安全問題日益緊迫,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種植中過量使用化肥、農藥和濫用生長激素;二是在水產養殖中過量使用添加劑、獸藥和抗生素,濫用或違規使用激素和違禁藥物;三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可通過感染動植物危害食品安全;四是原料加工條件不符合食品衛生法規和標準要求,食品貯存、運輸和銷售中的冷藏條件和衛生安全措施不當;五是水汙染、垃圾焚燒、空氣和土壤汙染等環境汙染導致食源性疾病。農藥和工業廢物汙染常通過飲用水和動植物飼料進入動物體內,影響畜禽產品安全。
4食品安全保護措施
食品安全是壹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如何協調人類對食物的各種需求,保證食物的數量、質量和安全?要加強食品安全各環節的監督檢查。
1.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
2.建立可操作性測試系統。
3.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和監督。
4.完善網絡監管體系
5.開發生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