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禾花魚的湖南郴州禾花魚

禾花魚的湖南郴州禾花魚

郴州地處南嶺,最高可達2000米,雖然處於湖南南部,山區的氣候卻比湖南北部冷,山中泉水即使是夏天仍然極其冰涼。禾花魚是在冷水中吃著禾花長大的,用手摸光滑細膩,可煎可煮,香甜可口,回味無窮,是永春人招待親朋好友和貴賓的拿手菜。每到稻谷變黃時,也就是禾花魚上市的時候了。過去,由於生活困難,許多農民將禾花魚烘幹留著自己吃,很少拿到市場上去賣。通過鄉黨委、政府的積極引導,農民的思想觀念逐漸轉變,品牌意識也大大增強。禾花魚迅速走俏市場,鮮魚最低賣到了40元/斤,幹魚賣到了260元/斤。禾花魚必須在七八月水稻成熟前才可能上市。市面上很多禾花魚都是假的,比如拿普通鯉魚放在稻田裏壹個月就拿出來充當禾花魚。郴州最有名、最正宗的禾花魚產地有:南溪鄉,永春鄉,大塘鄉,芙蓉鄉,江口鄉。

因為禾花魚靠吃禾花長大而顯得季節性特別強,所以這種魚的吃法也很講究,常見的有鮮吃和幹吃兩種。顧名思義,鮮吃就是從田裏捕捉回來直接煮著吃,佐料多半是故鄉特有的白辣椒或者青椒和米酒醋,加湯煮成,特色是口味鮮美。幹吃的做法過程很復雜,最基本的工序有:剖肚(清除內臟)----鹽腌(8小時以上)------油煎(分豬油煎和茶油煎兩種風味)------烘烤(分碳火烤和柴火烤)-----貯藏(放在裝生石灰的壇子裏防黴)。在上述幾道工序中,最講究的是“油煎”這個環節,不讓小小魚身首分家才算上等手工。

3、養法

禾花魚養殖技術

壹、稻田的條件和設施

要選擇水源充足,水質清新不受汙染,有良好的排灌條件且田埂堅固的稻田做為養殖載體。壹般來講,稻田耕作層要深,面積越大越好,至少要1-5畝, 最好是50畝以上連片養殖。稻田土壤以中性或微堿性的壤土或粘土為好。要求保水力和保肥力較強、不受旱澇影響。田間水位能保持較長時間不降低,特別是魚溝、魚坑裏的水能經常穩定在所需的水層。

已選擇作為養殖禾花魚的稻田,必須加寬加高夯實田埂達到0.5米左右,目的是能提高稻田養魚後的蓄水量,防止漏水、垮埂、水翻田埂和跑魚。魚溝和魚坑應在插秧前預先挖好。魚溝要在環田距田埂80~100厘米的地方開挖,面積較小的稻田挖成“十”字形, 大而長的稻田挖成“田”字形、“井”字形或“目”字形,溝深30厘米、寬40厘米。魚溝兩旁用水泥磚堆砌,防止溝泥塌陷。魚坑宜設在靠近進水口的田邊或田角,也可以設在田中心,畝設壹個深100~120厘米,面積5平方米以上(可根據養殖者對魚產量的要求而定)。魚溝要和魚坑相連。稻田排灌口要開在相對兩角的田埂上,排灌時須安置攔魚柵,防止放水時逃魚。

二、清田消毒及魚種放養

1、稻田在放養魚苗前半個月,每立方米水用200-250克生石灰進行清田消毒和殺滅敵害。待5-6天生石灰堿性消失後,灌水30厘米左右,以後再逐漸註入新水。灌水時要用40目的網袋過濾,以防野雜魚進入稻田。

2、消毒後7天左右施足基肥,經過壹個月左右時間,水中浮遊生物大量繁殖,此時可放入禾花魚苗種。放養苗種要體質健壯、規格整齊、無傷無病。

3、魚種放養。為盡量延長禾花魚在稻田中的生長期,魚苗可在稻田插秧後15天左右下田。這樣還可以及時利用稻田中大量繁殖生長的生物餌料。①放養品種。以禾花魚為主養魚種,鯽魚、鰱魚、鯉魚為混養魚種。②放養數量。要根據魚坑的大小、稻田的生態條件、是利用稻田天然餌料粗放養殖還是投餌精養、以及魚種規格大小和產量要求來確定魚種放養數量。主養禾花魚苗種每畝投放800至1200尾左右。8-15厘米的大規格魚種每畝稻田可放養200~800尾。粗放養殖放養密度可以小些。

4、放養魚種時註意要點。壹是要註意讓魚種適應稻田水的水溫,溫差過大時,要將魚水袋連魚帶水(封口)擱置在稻田水中過渡,至水溫接近壹致時將苗種放入稻田水中;二是魚種出現不適應時,及時註入新水;三是做好魚體消毒,將魚種放在3%~5%的食鹽水中消毒5~10分鐘再放入魚溝或魚坑;四是要檢查出入水口的攔魚設施,防止魚種逃跑或野雜魚進入。

三、稻田的灌水及曬田

1、養魚稻田的排灌。水稻田可以按常規排灌,但必須註意壹是分蘗末期曬田時不能曬魚,並且曬田時間要短;二是灌漿結實期,要求田中無水層的溝中要灌滿水;三是成熟期不能過早斷水。

2、曬田清溝。曬田前要將魚溝、魚坑內的泥土清理壹次,將清理出的淤泥堆放到田邊或田外,以增加魚溝和魚坑的蓄水量,然後再將禾花鯉趕到魚溝、魚坑裏去。曬田時要掌握好魚溝和魚坑內水的深度。保持溝內有30厘米、坑內有60-80 厘米深的水位。這樣既能達到水稻曬田目的,又不影響禾花魚的正常生長。

四、稻田的施肥和施藥

1、施肥。合理的稻田施肥,不僅可以滿足水稻生長對肥料的需要,而且能增加稻田水體中餌料生物量,為禾花魚生長提供餌料保障。肥料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要占70%~80%。追肥要控制每次用量,追肥壹般都用化肥,主要有尿素、硝酸銨、過磷酸鈣、氯化鉀等。提倡施用生物肥料和復合肥,噴施根外肥。施肥時應避免高溫天氣,並盡可能地使用魚集中到魚溝、魚坑中,切勿將化肥直接施入魚溝、魚坑內。有機肥料必須充分腐熟後方可使用,這樣對水稻和魚的生長都很重要。不可使用氨水和碳酸氫氨。施用化肥時,每畝用量應控制在7.5-10千克,在施肥的同時還要適當加深田水。

2、用藥。稻田養殖禾花魚後,水稻的病蟲害明顯減輕。使用誘蟲燈後,壹般不需要用藥防治。如確需用藥,壹定要使用對魚危害很小的低毒藥劑,且不能任意加大藥物劑量。噴藥前要加深田水(全田灌水6-10cm)或將魚集中於魚溝和魚窩中。在農藥的噴灑方法上要註意:水劑藥物應在晴天稻葉無露水時噴灑;粉劑藥物應在早晨稻葉露水未幹時噴灑。這樣能盡可能地使藥物附著在葉面上,而不落入稻田水中。絕對不能將藥物直接噴到魚溝和魚坑裏。施藥後, 如發現魚類有中毒反應, 必須立即加註新水, 同時排去有毒田水, 稀釋水中農藥濃度, 避免魚類中毒死亡。

五、日常管理

1、稻種選擇。水稻品種必須是抗病、抗倒伏的優良品種。

2、稻田蓄水。除淺灌或曬田外,田裏不能斷水,要保持水深8厘米左右。

3、田間管理。經常檢查田埂,防漏防垮。檢查進排水口的攔魚設施, 發現損壞及時維修, 並做好防病防偷工作, 確保稻田養魚的安全生產。

4、魚溝魚坑清理。壹般每10天左右清理壹次魚溝和魚坑,使魚溝的水保持通暢,使魚坑能保持應有的蓄水高度。保證禾花魚正常的生長環境。

5、投餌。稻田中有豐富的昆蟲、浮遊生物、底棲動物等天然餌料。壹般肥度的稻田每畝每天可形成20公斤左右的天然魚餌量可供魚類攝食。但如果要使稻田養魚達到每畝50公斤以上產量,則必須投餵餌料。投餌時要做到定點、定時、定量,並註意觀察魚類攝食、活動情況,並根據攝食情況調整投餌量。常用的餌料有嫩草、水草、浮萍、菜葉、糠麩和復合顆粒飼料等。上午和下午各投餵壹次,確保禾花魚食物的營養均衡。每天投量應在2小時內吃完為度。

六、魚病防治

稻田養魚水體小、密度高, 疾病傳播快,因此, 必須保證放養魚種體質健壯。 魚種放養前對稻田和魚種進行嚴格的消毒。

1、魚苗消毒。禾花魚苗種下田前,要用3-5%的食鹽水浸泡消毒,浸泡時間根據水溫和魚體狀況而定,壹般可浸泡10-15分鐘。每半個月用生石灰20克/立方米、二氧化氯0.3克/立方米或養幫0.2克/立方米全池潑灑壹次,以預防魚病。在用藥時要選用無毒高效藥物,如生石灰、強氯精、二氧化氯等。

2、水體消毒。疾病流行季節對養魚水體進行定期消毒,

七、正確處理稻作與養魚的關系

養魚與曬田、夏收夏種, 歷來是稻田養魚中最突出的矛盾。在養殖過程中, 除加高田埂加深魚溝外,還要采取如下措施: 壹是曬田, 只在水稻分蘗期淺水曬田7-10天, 其他時間保持稻田水深在30cm 以上;二是早稻成熟時采取保水收割, 避免在高溫季節放水後稻田水體縮小導致魚類產生應激, 影響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