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有壹種美食叫豬血幹
文/劉家榮
地處中國秦楚交界的銅錢關,歷史文化悠久,特色美食數不勝數,其中有壹種美食叫豬血幹,是這裏農村人自制的,吃起來別具風味,耐嚼,越嚼越香,只要妳嘗過壹次,妳壹定會與它結緣壹生,享受壹生。 銅錢關崇山峻嶺,風景如畫,自古以來,每逢臘月,殺豬宰羊,加工具有地方特色美食"血幹"。豬的血量比較多,富有維生素B2、維生素C、蛋白質、鐵、磷、鈣、尼克酸等營養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及抗衰老的作用,還能解毒、清腸、補血美容等功效。銅錢關老百姓利用傳統加工美食方法,把豬血與豬肥肉瘦肉等菜品切成小叮和豆腐攪在壹起,揉成拳頭大的團狀,形似於“心”。 成形後,放在竹笆上,掛於火爐上方,用冬天烤火的火溫和煙霧,熏數日就成為血幹,以便長年保存,隨時食用。
血幹裏可包容多種營養物質,在烹調時又可與多種菜品搭配混合,美滋美味,是農家較好的壹道下酒菜,血幹配桿酒,絕美家宴。
血幹如果與肥肉包容的`成品,在烹調時,要減少油膩,可用酸蘿蔔片、魔芋豆腐片、酸辣子絲,混合清炒,口感清爽,油而不膩,這道菜能提神醒目。 血幹如果是與豆腐等非油膩物混合的成品,烹調時可用肥肉片,竹筍片混合清炒,味香潤口。 血幹也可以用來做蒸碗菜,底部幹豆角或黃花、粉條,中部血幹片,上邊肘子肉,上蒸籠大火蒸熟,面加懋湯,十分誘香。
說到底,銅錢關血幹是壹道特色美食,美就美在她能包容其他菜品,與多種菜肴相匹配,體現秦楚美食文化多樣性,包容性。
地域美食,必然反映和代表著地域民俗文化。銅錢關地處秦楚交界,古曰:"秦頭楚尾"、"朝秦暮楚",銅錢關移民多元化,南方與湖北移民較多,構成了南北兼容的人文地帶,民族融合的根脈。古代楚長城,是秦楚分界的標誌和象征。新時代,隨著改革開放四十年秦楚交通發展的變遷,銅錢關已經成為南北經濟陸上大通道。
血幹這道美食,壹個包容,不但代表著秦楚文化的深刻內涵,也代表著中國太極哲學理念,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老百姓把豬血和農副產品加工成圓形血幹,而內心充滿著太極思想的圖騰,血幹內涵“五行”與“八卦”,印證著人們常說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正如,“朝秦暮楚”的有界與無界,銅錢關內550米海拔落差構成了植物的多樣性,物產豐富,“山有多高,水有多高”,銅錢關好壹處神奇地,能海納百川,容天下之奇事。
經常聽遊客品足美食,說有壹種美食叫豬血幹,那才叫人間美食,其實,說的就是銅錢關豬血幹。
我們吃銅錢關美食血幹,贊其美味,更贊美其加工美食血幹的銅錢關勤勞百姓,待人接客很熱情。如此博大的包容之心,比起血幹美食更有其精神內涵與營養價值。
作家簡介
劉家榮
劉家榮,陜西師範大學本科學歷,出版個人文集《根》《感悟十年接訪》,現任陜西國際文學藝術促進會哲學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旬陽縣太極城文化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