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635億元,按同口徑計算增長12%,其中,服務業增加值實現468億元,增長13%,占GDP的比重為73.7%,比2012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全口徑財政收入92.1億元,增長15%,區級地方財政收入36.7億元,增長13%。
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5億元,增長26%;實際到位區外資金124.2億元,增長75%;實際利用外資1.47億美元,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
全區公***財政用於民生領域支出達到21.8億元,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44元,增長12%。 洪山區積極促進創意事業發展。以中國地質大學為中心,已建成魯磨路地質大學珠寶壹條街;擬以黃家湖大學城為中心,建成大學生創業壹條街。以武漢大學“珞珈創意園”、“武漢創意產業中心”為重點,北起珞獅北路,南至珞獅南路,長3公裏的創意大道正在加快建設,將聚集華中地區最大的出版產業以及表演、設計、軟件多媒體設計等創意類型企業,是全省創意企業和人才最為密集的區域。
現代服務業健康發展。完善以現代商貿、金融、樓宇經濟等為主的項目布局,推動商圈建設。群光二期、三期項目順利推進,總投資60億元的中建三局雄楚城市綜合體開工建設,中鐵科工科技大廈已經竣工,璞瑜酒店開業運營。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40萬平方米的武漢創意天地項目進展順利,全區文化創意產業實現產值180億元,增長18.4%。
編制完成園區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等規劃。多渠道籌措園區建設資金33.6億元,新建南郊路、青菱湖西路等主幹道和橫堤二路等園區支路,完成10平方公裏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任務,拆除房屋面積64萬平方米,二、三期還建房開工面積108萬平方米。
與武漢市建設華中地區商貿流通中心相呼應,洪山大力整合商貿資源,加快規模特色商圈發展,已經形成五大各具特色的商圈。
珞喻路商圈:實行街道口地區、卓刀泉地區與魯巷地區聯體發展,促進珞喻路科技產品開發經營,擴大規模,提升檔次,發展賽博廣場等大型IT產品專賣商場,提高科技壹條街電子產品服務功能和輻射力。對珞喻路街面進行立體整治,突出科技特色,提高科教文化品位。
徐東路商圈:完善該商圈服務功能、服務設施。突出發展商貿流通業和公司總部商務。建設和完善特色街、市場群。搞好友誼大道等新建幹道商業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進壹步把徐東路商圈建成武漢市江南片重要的商貿服務中心。
白沙洲商圈:大力發展白沙洲地區現代物流業,發展汽車及零配件、新型建材、農副產品、物流配送等各具特色的專業銷售服務市場,“十壹五”把該地區建成武漢市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與商品集散地。
武漢火車站商圈:按照武漢市建設新火車站的統壹規劃布局,整合資源,理順體制關系。配合武漢市新火車站的建設,在和平鄉白馬洲地區適時發展以服務客流為主體的各類商貿流通業。沿武漢火車站廣場周邊建設若幹標誌性建築和地標性景觀,逐步把該地區建成武漢市現代化“窗口式”新型客運商圈。
白滸山港區商圈:配合武漢白滸山外貿碼頭港區和化工新城建設,在該地區適時啟動建設外貿商品、化工產品等倉儲物流商圈。建設與化工新城、白滸山港區和陽邏長江大橋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及服務項目,促進東部地區快速發展。 圍繞服務城市,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建設優勢農產品生產和深加工基地。“洪山菜薹”是金殿玉菜,與“武昌魚”齊名,其原產地得到控制保護,示範基地達到8000畝;建設鄉白蘿蔔、天興洲韭菜發展成為地方風味名吃;嚴西湖高新技術水產品示範區、湯遜湖名優水產品養殖區、花山、九峰苗木花卉基地生產規模不斷擴大。
以推進農村家園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在24個村實施農村家園建設。完成了11個農村家園創建“五通五改壹室壹場壹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村容村貌煥然壹新,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城中村綜合改造不斷推進。二環線內已有66個城中村列入城中村改造範圍。首批28個城中村集體經濟組織改制基本完成,19個村完成農業戶口改登,17個村完成社會保障參保工作,16個村完成舊村灣改造規劃編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