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觀看節目,我了解到建水是壹座古城,保護得很好。這座古城叫做臨安。
城市裏有很多古井,尤其是西門大阪井,用井水做的豆腐特別好吃。
建水還擁有中國現存唯壹的米軌列車。通過乘坐米軌列車,您可以遊覽建水外的美麗風景,感受上世紀具有法國建築風格的車站。這條米軌鐵路可以直接從建水到蒙自碧色村,也就是馮小剛拍攝《芳華》的地方。
先說怎麽去建水吧。昆明有直達建水的火車和汽車,交通非常方便。我從撫仙湖去的。當我第壹次到達建水時,我愛上了它。很有老城的味道,沒有太多的商業氣息。
這座名為小天安門廣場的大門非常壯觀,夜晚的夜景也非常美麗。
這座建於唐代的古城被稱為“古建築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建水傳統民間美味蒸雞、燒豆腐和獅子餅。
古城內的酒店也很有特色。我住的那間古色古香,裝修很復古,我壹下子回到了古代。
我剛到建水的那天發生了壹件有趣的事。
到了建水,晚上出去吃飯,來到城門對面的壹家小吃店。上面寫著建水豆腐,我就進去了。建水的老豆腐在攻略中非常有名。
當我進門時,我看到壹群人圍著爐子煮老豆腐。我問服務員豆腐多少錢,50美分壹個。我說10塊。我以為她會幫我打包帶走。沒想到爐邊的老人給了我壹小碟蘸料,讓我坐下。
我坐在火爐旁,和他們壹起吃烤豆腐,但這些人彼此不認識。老人是老板,為在場的每個人烤豆腐。
這些人都是本地人。坐在我旁邊的夫婦問我從哪裏來。我本來想說我來自新疆,但後來我覺得我的口音不對。我說我來自吉林。這對夫婦非常熱情地向我介紹建水的景點和特色美食。
這時對面小夥點的涼菜上來了。我旁邊的大哥說,嘗嘗我們的特色菜,妳給他壹個,壹個草芽。他們彼此不認識,所以我很尷尬。那些人非常熱情地讓我嘗試壹下。它仍然很好吃,看起來像壹根象牙。
夫妻二人說這裏的人很好客,慢慢妳就會體會到。這時,我突然發現我忘了吃壹些豆腐。夫妻二人說老人替妳記住了。妳看到他面前小盤子裏的玉米粒了嗎?妳吃壹個,他放壹個進去。這是壹次神操作。我甚至沒有註意到它。
夜晚走在小鎮上,車輛和行人稀少,燈光昏暗,很安靜...
建水燒豆腐又稱臨安豆腐,是雲南省建水縣的壹道中國傳統名菜。
起源於明朝時期雲南的地方駐軍。明代,臨安的建水燒豆腐已經聲名遠播,遍布雲南程楠鄉。水城街道、食品市場、夜市和景點的豆腐攤位被用來吸引人們在Xi安居住,這成為古城的壹道亮麗風景和吸引遊客的亮點。
這是壹個當地朋友帶我去的勺子粉店。我壹時想不起來去了中國。這家商店很小。我看不出這是壹家非常有名的商店。名字叫:勺粉老店。有兩種地圖搜索。這是古城商店。
店裏還有燒豆腐和炭火的熱量,使豆腐迅速膨脹,等待兩面呈現褐色並沾有醬料,幸福感油然而生。吃壹塊豆腐,扔進壹個玉米,用這種方法數,這很有趣。
當烤豆腐的人離開桌子時,他會用鍋蓋扣住豆腐。當他回來時,豆腐將被煮熟。壹是加快豆腐的烤制速度,二是他不在。如果有人吃豆腐,沒有人會數它。
店裏的主食是勺粉和米粉,煮熱或涼拌。有朋友說是因為用漏勺做的,成了條狀,所以叫勺粉。
他家好吃的是豆腐、臭豆腐、包豆腐、豆腐幹,都是壹樣的。吃壹塊,記住壹個玉米粒。每個五十美分。他的豆腐感覺有點小,但味道還可以。
這裏還有冰粉,解暑美味,建水最好吃壹小碗冰粉。
建水的紫陶也很有名。建水的紫陶是與江蘇宜興陶、廣東石灣陶、四川榮昌陶齊名的中國四大名陶之壹。當然,價格也不便宜。
紫陶茶壺
建水紫陶之所以叫紫陶而不是紫砂陶,和泥是最本質的區別。
經過過濾後,泥漿被反復攪拌和沖洗五六次,然後在透氣和封閉的狀態下自然凝結成泥漿。整個過程大約需要20天,此時泥漿像油脂壹樣油膩。
之後,就要畫空白了。畫空白時,“心要正,眼要準,手要穩”。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真正的紫陶作品。
建水人用紫陶制作許多東西。
“龍窯”是人們對燒制紫陶的土窯的稱呼。龍窯壹般建在坡度約30°的山坡上,窯頭朝下,窯尾在上。它可以長幾百米,短幾十米,看起來像壹條從天而降的龍。
建水龍窯的出現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末。現在人們通常使用現代化的氣化窯,產率可達95%以上。然而,龍窯的成品率通常不超過70%。
然而,龍窯有它的魅力。當龍窯的窯室溫度達到1200℃時,紫陶就會出現奇特的窯變,或呈黑色、絳紅色或紅紫色,並出現意想不到的神奇色彩。窯變後的建水陶像雲壹樣神秘莫測。
據說建水有65,438+028口古井,但最著名的絕對是西門外的大板井,壹口舌尖上的中國,讓這口古井聞名了600多年。
今天早上,我去了大阪。我去的時候,打水的人不多。我提了壹桶水,喝了幾口。它有點酸和甜,有壹種奇怪的味道。這口井很大,水很清澈。
每個井裏的水不壹樣,做豆腐最好的是西門井。
建水的很多古井都有文字記載。最古老的井是東門外的醴泉。這口井有700多年的歷史了。禮泉的井場高約60厘米,呈圓形,直徑約90厘米。用兩塊巨石鑿成半圓形井圈,井圈封閉成圓柱形。在連接處切開壹個凹槽,將熔融的生鐵倒入鎖中,非常牢固。可見建水人對它的喜愛。
最著名的是大板井,也稱為蒲博泉。
這是市區最大的水井,井口呈圓形,直徑超過3米。井邊有壹座水神廟。大板井井水清澈柔和。據說它是用來泡茶的,味道很甜。用來做豆腐,嫩滑可口。建水著名的西門豆腐就是用這種水制成的。
如果妳守著壹口井,妳可以活壹輩子。
此外,建水古城還有龍井、紅井、諸葛井、永璉和永寧井。其中有單眼井、雙眼井、三眼井和四眼井,這在其他地方很少見到。
走上板井的臺階就是板井豆腐坊,這裏正在制作豆腐,《舌尖上的中國》也火了。這裏制作的豆腐是用井裏的水制作的,所以非常美味。
壹次性飯盒,包括豆漿,豆腐,豆腐皮,還有培訓,五元自助餐,請自便,豆漿很好喝,這邊是吃飯用的,而隔壁正在忙著做豆腐,這是我在視頻中拍到的,帶有濃郁的豆香味。
這個地方不應該叫建水古城,而應該叫豆腐古城。工人們每天都忙著做豆腐。
今天下午,我到達了紅河州首府。蒙自、蒙自、建水風格各異,環境好,綠化好,人少。如果我不來,我真的不知道雲南有這麽多少數民族旅遊景點。過去,我只知道大理和麗江。其實雲南南部還不錯。有機會壹定要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