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水。茶水又分為禮儀荼和點荼兩類。不需要收費的茶,稱為禮儀茶;需要
收費的、要請顧客點用的茶,稱為點茶。
2.手碟。傳統而完整的手碟分為幹果、蜜果、水果三種。現在的筵席壹般就只配幹果手碟。講究的筵席往往都會在菜單上將茶水和手碟的內容寫出來。
3.開胃酒、開胃菜。為了在正式開餐前使顧客的胃口大開,傳統筵席往往要配置開胃酒和開胃菜。壹般開胃酒是低酒精度、略帶甜酸味的酒,如桂花蜜酒、玫瑰蜜酒等。開胃菜壹般是酸辣味、甜酸味或成鮮味的,如糖醋辣椒圈、水豆豉、榨菜等。
4.頭湯。完整的中式筵席壹般應該有三道湯,即頭湯、二湯、尾湯。頭湯壹般采用銀耳羹、粟米羹、滋補鮮湯或者粥品。
5.酒水、涼菜。酒水涼菜是序曲中的重要內容。俗話說,“無酒不成筵”,“酒宴不分家”。壹般來說,越是高檔的筵席,酒水的配置越高檔,涼菜配置的道數越多。講究的菜單在配置酒水的時候,除了要將酒水的品牌寫出來以外,還要註明是燙杯還是冰鎮。
第二段是“主題曲”。所謂“主題曲”是指筵席的大菜、熱菜。
第壹道菜被稱為“頭菜”。它是為整個筵席定調、定規格的菜。如果頭菜是金牌鮑魚,那麽這個筵席就稱為鮑魚席;如果頭菜是壹品魚翅,這個筵席就稱為魚翅席;如果頭菜是蔥燒海參,這個筵席就叫海參席。
第二道是烤(炸)菜。按傳統習慣,第二道菜壹般是燒烤的或者煎炸的菜品。如北京烤鴨、烤乳豬、燒鵝仔或者煎炸仔排等。
第三道是二湯菜。這道菜壹般采用清湯、酸湯或者酸辣湯,有醒酒的作用。壹般隨湯也跟壹道酥炸點心。
第四道是可以靈活安排的菜,壹般是魚類菜品。
第五道是可以靈活安排的菜,雞、鴨、兔、牛肉、豬肉類均可。
第六道菜也是可以靈活安排的菜。
第七道菜壹般要安排素菜,筍、菇、茵、時鮮蔬菜均可。
第八道菜壹般是甜菜。羹泥、烙品、酥點均可。因為喝酒、品菜已到尾聲,顧客要換口味才舒服。
第九道菜是座湯,也稱尾湯。傳統的座湯往往是全雞、全鴨、牛尾湯等濃湯或高湯,意味著全席有壹個精彩的結尾。
第三段是“尾聲”。
1.這時可上壹些主食,如面條、米飯。講究的筵席壹般會隨飯配菜四道,兩葷兩素。
2.米飯、面條等主食用完以後,壹般要上時令水果。既能讓顧客清口,也表示整個筵席結束。
3.茶水。水果吃得差不多的時候,顧客還沒有散意的話,意L--J-以上茶水助興。
傳統筵席這時上茶水也有“端茶送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