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從《風味人間》到《風味原產地》,陳曉卿經歷了哪些變化?

從《風味人間》到《風味原產地》,陳曉卿經歷了哪些變化?

1.

2012年,壹部 美食 紀錄片橫空出世,從此中國百姓的腦海裏多了壹個津津樂道的名字,《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的意義其實是很大的,打破了過去科教文化類型的紀錄片壹統天下的局面,“ 美食 ”開始成為中國壹個獨特的名片流向世界各地。

它不同於以往人們對於 美食 的印象,食物開始成為壹種媒介,連接在人們心中,溝通了時間,也擴展了生命。

食物的意義變得豐富而多元化,它不僅可以果腹,更重要的是被賦予了壹個個特別的意味,像是符號般刻在壹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化為鄉愁,記下童真,留住青春,向往明天。

在每壹個內心波瀾的時刻,為每壹個食客留下壹份不驚的回憶。

人們為了 美食 ,甘願奔赴山海,跨越萬裏,只為了那壹口家的味道,那壹份記憶中的念想。

美食 似乎已不單單是最初單純的果腹品,而是在壹次次人與生命的碰撞間,完成了壹次次華麗的轉身與升華。

兩年後的2014年,《舌尖上的中國》如願以償出了第二季,再壹次地引爆了人們的輿論話題。

緊接著上壹季的輝煌,《舌尖上的中國》再壹次好評如潮。除卻巨大的經濟收益,《舌尖上的中國》幫我們重塑了對於 美食 的刻板印象。

它不同於以往的 美食 題材類的影視作品,沒有單壹地把目光投註在食物上面,相反的,食物與人類之間的 情感 和故事可能更值得人們關註和品味。

如我之前所說,人們開始不再單壹地把 美食 視作形而下的東西,而是發掘了 美食 更多側面的存在,賦予 美食 美好的向往與期許,壹如幾千年前詩經裏的人們對於美麗女子的向往與期許壹般。

在《舌尖上的中國》大獲全勝的同時,人們慢慢地也開始把目光投註在它的創造者,陳曉卿身上。人們也許也在暗自猜測,究竟是怎樣的壹個人能夠拍出如此優秀的 美食 紀錄片。

我想,他壹定是壹個熱愛 美食 的人吧。只有壹個全心全意地熱愛著 美食 的人,才能夠有如此激情和動力去創造出這樣壹部美美與***的紀錄片。

就像汪曾祺壹樣,在他的作品中,北京與 美食 堪稱兩個代表,每每看他的文章,總能從字裏行間中感受到他不由自主地對於北京和 美食 的熱愛之情。

2.

2018年,壹部能夠吊打《舌尖上的中國》的紀錄片出現了。它的制作者卻與前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陳曉卿。

是的,陳曉卿,他又來了。

在《舌尖上的中國》的基礎上,又或者在與《舌尖上的中國》全然不同的 情感 基調上行走著,《風味人間》再壹次地創造了壹個奇跡。

最令我震驚的是2020年《風味人間》第二季的出世,幾乎無懈可擊的精致畫面呈現,

微觀攝像與 美食 相結合的驚世創舉,讓《風味人間》第二季火的實在是實至名歸。

大火之下必有原因。

追本溯源,《風味人間》的存在,貼合了當下大眾們的內心需求。

什麽是 美食 ?也許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理解,可對當下而言, 美食 的意義無疑是多元的。

就像壹百個讀者就有壹百個哈姆雷特,壹百個觀眾也會有壹百個關於 美食 的想法,但在參差不齊的對於 美食 的理解中, 情感 的***鳴無疑是***存的。

人生實苦,活著太累,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給自己以慰藉, 美食 當然當之無愧。

沒有什麽是壹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諸如此類的話語,揭示了 美食 在當下人們心中的地位日益加深,只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並未發覺,《風味人間》顯然充當了那麽壹個提醒器。

走心了,也許也是很貼合《風味人間》的壹個評價吧。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陳曉卿對於 美食 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糾纏就始終沒有停歇。

不單純地講 美食 故事,而是把關註點放在了人身上,不得不說陳曉卿的著眼點很是精彩。

人,在 美食 中通常被忽略的角色,卻堂而皇之地在 美食 的各個方位扮演起了聚光燈下的角色,不尬場不喧賓,有理有據,有情有感。

當壹個人發自內心地去講壹個故事,我相信再差的素材也會有畫龍點睛的絕美。

3.

2019年,隨著《風味人間》的浪潮,另壹部紀錄片也在悄然聲息地勃發著,那就是《風味原產地》。

從潮汕到甘肅,從貴陽到雲南,風味的產地遍布大江南北。

似乎在這部全新的系列裏,陳曉卿又開創了壹個新的天地。

名同而韻味不同。

也許刪繁就簡,也許回歸真味,《風味原產地》又給了我們不壹樣的感覺。

不知道陳曉卿在這漫長的八年裏經歷了什麽,但終究,他閱盡千帆,還是回歸了壹種樸實無華的方式來繼續他的 美食 故事。

從高不可攀的精美,到下裏巴人的煙火氣,陳曉卿的 美食 故事從不過時,壹直在歷久彌新著。

很難講在這壹過程中,他經歷了什麽,對於 美食 的見解又有著怎樣的蛻變,可令我們欣喜的是,懷揣著對 美食 不變的熱愛,陳曉卿對於講好 美食 故事這壹初衷從未改變。

也許是貼合著當下短平快的節奏,也許是迎合了年輕人記錄生活的隨性,陳曉卿在《風味原產地》裏所展示出來的故事,完全不同於以往。

同樣是 美食 與人的關系,可這份關系顯得更真實,更世俗,更坦誠,更五味雜陳。離開了濾鏡壹般的精美, 美食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真正作用在逐漸被挖掘出來。

我們看到了那些鏡頭前的人們,他們的話語也許不落落大方,他們的舉止也許不盡善盡美,可這份真實的生活感向來是紀錄片所缺少的。

美食 ,也許不僅僅是 美食 博主鏡頭下的刻意擺拍,它的真實面目顯得那麽見圓見缺又滄桑十足,也許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可回頭來看正是我們的生活裏所缺失的那壹角。

喜歡 美食 ,從不過去。

那些個熱愛 美食 的我們,也許還不大懂得鏡頭下的人們所經歷的人生,可終究,還是慶幸著有陳曉卿這樣的人,教會我們熱愛生活,教會我們熱愛 美食 。

這八年來,總覺得陳曉卿變了,從壹個旁觀者變成了壹個參與者,從壹個 美食 的挑剔家變成了壹個普通的食客,從壹個理想主義者變成了壹個現實的人。很難說這樣的轉變是喜是憂,可終究我們祝福他,歷盡千帆歸來,仍是 美食 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