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溫州有造地鐵的規劃嗎?

溫州有造地鐵的規劃嗎?

溫州市域鐵路建設已準備就緒,首條線路S1線壹期工程於11年11月11日開工建設。這條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線路,是溫州布局市域鐵路網,開啟市民交通新方式的嶄新開端。

市鐵路與軌道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介紹,從11年開始,溫州計劃分階段陸續建設S1、S2、S3、S4四條市域鐵路,構成溫州市域鐵路網,加強都市核心區與各縣(市)、功能區的交通聯系,為市民提供快速、便捷、準時的軌道交通。

這四條市域鐵路是何“面貌”?它們與地鐵和城市輕軌有何區別?

總體走向特點:

向東!面海!

市域鐵路為哪些需求的市民服務?據介紹,主要是為市民在溫州大都市區範圍內中長距離的出行,重點解決大都市區核心區與外圍各組團、組團與組團之間的聯系。也就是說,要為市民提供快速、大容量、公交化的公***交通。

溫州城市發展總體向東、面海,這必須有交通支撐,所以,市域鐵路規劃建設也是朝著這個大方向。因此,市域鐵路網的壹大特點就是“向東面海”發展。如S1、S3線向東延伸,S2是壹條沿海線路。

根據溫州市域鐵路網規劃,溫州市域鐵路線網由S1、S2、S3、S4四條線組成,總長301.3公裏,規劃設立站點77處,平均站間距約4.1公裏。線網呈兩縱兩橫走向布局,北至樂清雁蕩鎮,南至蒼南縣靈溪鎮,東至洞頭島,西至甌海潘橋和鹿城雙嶼。

S1線:東西走向,西起桐嶺,東至洞頭島,線路全長77公裏,規劃設站27處。

S2線:南北走向,北起沿海鐵路雁蕩山站,經樂清、甌江口新區、瑞安,是未來溫州大都市核心區沿海產業發展帶的快速聯系通道,承擔都市區沿海地帶南北向快速交通的聯系,線路全長87.6公裏,設站19處。

S3線:西北——東南走向,沿甌江北岸布局,是甌北、七裏的快速連接通道,促進甌江南北兩岸協調發展,線路全長47.15公裏,設站10處。

S4線:南北走向,構建溫州大都市核心區與永嘉、瑞安、平陽、蒼南副中心之間的快速連接通道,線路全長89.55公裏,設站25處。

S1線開多快?

設計時速120公裏

開工建設的S1線,S1線壹期規劃設置的14個車站中,地面站3個、地下站4個、高架站7個。全線大致經歷“地面段—高架段—地下段—高架段”四個路段,乘坐列車駛完全程,乘客可領略“二上壹下”的乘坐體驗。

市域鐵路S1線起點桐嶺為地面車站,自起點出發,桐嶺至溫州西路段主要以地面設站為主。從溫州西至溫州東(龍騰路)段,規劃采用高架方式設站,駛離溫州西站的列車將爬升至高架路段行駛。自溫州東至永強機場段,將考慮采用地下設站的方式。最後永強機場至靈昆半島段,主要采用高架方式設站,從機場站駛出後,列車將重新爬升到高架橋上。壹期工程終點站半島二站設計為高架車站。經溫州南動車站,向東北繞出沿金溫鐵路通道至龍灣區,再折向西南沿龍灣區南洋大道、前房路至機場,出機場站後向北跨甌江南口至靈昆島,最終到達洞頭,規劃設站27處,平均站間距2.9公裏。

其中,壹期實施工程為溫州南至半島二(註:“半島二”是市域鐵路規劃位於靈昆的壹個站點)段,線路長51.9公裏,設置車站14處(地下站4座、高架站7座、地面站3座)。

S1線是溫州市域鐵路網中重要的壹條主幹線,是溫州南動車站、金溫鐵路溫州火車站、城市公交中心站、溫州機場等不同交通站場的紐帶,將不同類型的客流進行快速集散運輸,可以大大提高市民出行效率,縮短旅途時間,並緩解高峰時段交通壓力。

根據設計,S1線為雙線電氣化鐵路,設計時速120公裏,平均旅行時速50公裏至60公裏。從溫州南動車站到溫州機場運行時間在40分鐘左右。從金溫鐵路溫州火車站到溫州南動車站或溫州機場,運行時間在30分鐘以內。

和諧號CRH6型電力動車組被推薦作為未來市域鐵路S1線的運營列車。

CRH6型電力動車組,是在CRH1等前五型的基礎上,由我國自行設計的最新壹代城際電力動車組車型,由南車集團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研制,其技術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CRH6型動車組適用於城市間以及市區和郊區間的短途通勤客運,具有載客量大、快速乘降、快啟快停、乘坐舒適性高等特點,使市域鐵路S1線與國家鐵路幹線實現互聯互通成為可能。

城際軌道交通的特點,決定了和諧號CRH6型電力動車組的運行時速難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速動車組。根據溫州市域鐵路S1線運輸距離、站點設置和乘客群的要求,未來市域鐵路S1線CRH6型動車組的運營時速將穩定在120公裏,分為“直達”、“大站停”、“站站停”等三種模式運營,全程運營時間預計可控制在50~70分鐘這條線路是溫州市域鐵路網建設實施的第壹步,將為其他幾條線路的建設積累經驗,以及為市域鐵路網今後全面實施奠定基礎。

S1線

線路全長:77km,其中壹期總長?51.9km

壹期運行時間:50分鐘

起點終點:桐嶺-洞頭,其中壹?期為溫州南至半島二站

途經站點:壹期14個(預留7?個站,***21站)

時速:設計時速為120km/h,?平均旅行速度50-60km/h

沿線車站如何設計開發?

與現有的鐵路站不同,市域鐵路車站的開發將擴大至主要站點周圍地區,使之成為集公***交通樞紐、住宅、商業和娛樂設施於壹體的新市區,逐漸發展成為城市的副中心和衛星城。

S1線壹期規劃的14個車站中,將設置以永強機場、溫州火車站、鐵路溫州南站等3個大型對外交通設施為主的樞紐站,5個作為市域鐵路交通線路之間的換乘樞紐以及軌道交通與多條常規公交線路銜接的或位於市區關鍵地段的換乘樞紐中心站,6個作為以多條地面公交換乘站點為主體結合出租車營運站、社會停車場的小型樞紐的普通站。按照規劃,不同車站將有不同的開發方案。

溫州火車站位於溫州大都市三區中心位置,東距機場18公裏,西距鐵路溫州南站15公裏,車站大道、溫州大道、南塘大道、甌海大道等城市主幹道縱橫周圍。現在溫州火車站周邊商業設施齊全,人氣旺盛,根據S1線沿線開發理念,未來這裏將成為溫州大都市最具潛力的現代服務業集聚中心和城市交通樞紐中心。

甌江口半島功能區,是溫州走向東海時代(靈昆島—溫州淺灘圍墾—狀元嶴港區)發展軸上的關鍵節點,該功能區的開發或將借鑒香港地鐵公司開發的“日出康城”項目理念。所謂“日出康城”就是通過壹站式設計思想理念,將車站與物業無縫連接,通過完善的城市設計,註重綠色和環保,形成配套齊全、健康安全的社區環境,為市民提供壹個高品質生活環境的綜合社區。

為何先建市域鐵路而非地鐵輕軌?

主要為拉開大都市框架

軌道交通存在多種類型,主要包括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地鐵、輕軌)等。國內不少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已建成運營城市軌道交通。溫州為何先建市域鐵路,而不是地鐵或輕軌?

市鐵路與軌道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人士說,溫州市區現有範圍小、人口密、土地資源緊張、交通擁堵、房價高等矛盾顯現,迫切需要通過市域鐵路的建設拉大城市框架,合理開發沿線土地,拓展發展空間,從而實現城鄉統籌、區域協調發展,並解決現有的壹些“城市病”。

從投資角度來說,在溫州建市域鐵路的成本,比在市區中心城區建城市軌道交通的成本低三分之二左右。目前政府財力有限,先行建設市域鐵路,不僅減小投資壓力,而且可以帶動市域鐵路沿線開發,積累資金,反哺今後中心城區軌道交通建設,實現軌道交通良性循環發展。

采用國鐵制式輻射更廣效率更優

軌道交通制式的選擇,直接決定了項目建設的標準、規模和投資成本,是工程建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通常,市域鐵路可選擇的制式有兩種:國鐵制式和城市軌道交通制式。

市鐵路與軌道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人士介紹,國鐵制式適用於速度高、運輸距離較長的市域範圍內軌道交通運輸系統;城市軌道交通制式壹般適用於線路長度小於50公裏、車站距離短、密度大、速度目標值壹般低於每小時100公裏(平均旅行時速在25至35公裏之間)的軌道交通。

溫州市域鐵路的線路長度、站間距、速度目標均介於幹線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兩者之間。因此,綜合研究溫州市域鐵路項目特點、線網規劃、後期運營、換乘、資源***享等方面因素,溫州采用國鐵制式發展市域鐵路。

就S1線而言,建成後的市域鐵路S1線總長77公裏,平均站間距2.9公裏,最大站間距機場至靈昆為6.9公裏,具有線路較長、站間距較大等特點。如果選擇平均旅行速度25至35公裏的城市軌道交通制式(地鐵、輕軌),全線運行時間超2小時,不能滿足快速出行之目的;而采用國鐵制式,則可縮減至1小時左右,交通效率優勢明顯。

此外,市域鐵路網在溫州南站、雁蕩山站、蒼南站預留與幹線鐵路互聯互通條件,采用國鐵制式,將來鐵路運輸體制改革後,可根據需要開行至臺州、麗水、寧德等周邊城市的區域列車,方便旅客出行和換乘,增強溫州大都市區的對外輻射能力。

名詞釋疑:

什麽是“地鐵”、“輕軌”、“市域鐵路”?

“地鐵”、?“輕軌”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大運量的稱為“地鐵”,中運量的稱為“輕軌”,兩種的線路根據實際建設需要均可采用地下、高架或地面等方式敷設。

市域鐵路,也稱市域軌道交通,它是站間距、速度目標等介於國家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兩者之間的壹種交通制式。

溫州為什麽選“市域鐵路”?

與地鐵和城市輕軌相比,它具有速度快、投資少、審批快等特點,還能實現與國家鐵路幹線的互聯互通,增強城市對外輻射能力。

什麽是“國鐵制式”,為什麽是國鐵制式?

國鐵制式和城市軌道交通制式是市域鐵路可供選擇的兩種制式。

相比而言,國鐵制式更能適應S1線站間距較大、對速度目標值要求高的特點,也更有利於市域軌道交通網整體效益的發揮。另外,市域鐵路網在溫州南站、雁蕩山站、蒼南站預留與國鐵線路互聯互通條件,采用國鐵制式,為未來根據需要開行長交路連接國鐵線網直到臺州、麗水、寧德等附近城市提供了便利。

溫州機場T2航站樓昨開工

4年後,機場將是壹個大的綜合交通樞紐

現在去溫州機場,妳只能自己開車、搭出租車、乘公交車或機場大巴,但4年後,妳還可以乘坐地鐵或者中長途汽車;現在去溫州機場,妳應該只是出差或旅遊,但4年後,妳去機場可能不再是為了趕飛機,而是通過機場這個樞紐轉乘地鐵、長途汽車,或者,只是為了逛商場。

昨日,溫州機場T2航站樓暨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開工儀式在龍灣海濱街道舉行。工程總投資60多億元,工期四年,建成後T2航站樓年旅客吞吐量可達1300萬人次,為打造空港經濟區、建設大型國際機場奠定了硬件基礎。4年後,溫州機場將不只是機場,更是壹個綜合交通樞紐,壹個公路、鐵路、港口聯動的海陸空綜合交通網絡。那麽未來的T2航站樓及綜合交通樞紐長什麽樣子呢?商報記者?塗麗潔?通訊員?黃小建

溫州機場T2航站樓

T2航站樓建築面積約為10萬平方米,由主樓和兩根指廊組成,主樓面寬240米,每根指廊長約170米,寬40米。遠期航站樓總建築面積為15.2萬平方米,與T1航站樓相連。

(1)出發層?航站樓二層?標高9.7米

出發大廳設傳統辦票櫃臺和自助辦票區、服務臺等服務設施。辦票櫃臺分為3組,***48個辦票櫃臺。大廳正中設立問詢處、旅客匯合點,大廳兩端結合旅客休息區設置商業;入口處設垂直交通。

安檢區位於出發大廳之後,設17條安檢通道。安檢之後,設有充分集中的空側商業區。候機區面向空側停機坪設置,空間開敞視野開闊。出發層設置有為頭等艙、商務艙旅客提供專享的候機空間。

(2)到達夾層?航站樓夾層?標高4.5米

該層主要功能為連接登機橋和首層行李提取廳。到達夾層主要通道寬度約7米,通道壹側為空側機坪,通道上方有多處樓板鏤空,到達空間開敞、明亮、通透。到達旅客將下壹層至提取行李廳提取行李;亦可通過無行李旅客廊橋跨越出發車道直接進入樞紐換乘大廳。

(3)到達層/機坪層?航站樓首層?標高0米

該層主要功能為行李提取大廳和迎客大廳。行李提取廳外側為迎客廳,可辦理租車、旅遊接待、賓館接待等各項服務,商業、餐飲壹應俱全。旅客可通過自動扶梯下至地下通道乘坐軌道交通,亦可出迎客廳至到達車道邊,選擇如出租車、長途巴士、公交巴士等交通工具。

(4)地下層?標高?-8.0米

在這壹層,航站樓與S1線軌道交通站、社會車輛停車庫有機地聯系在壹起。

溫州機場綜合交通樞紐

以T2航站樓和長途客運為核心,城市地鐵網絡和城市道路網絡為配套基礎,集航空、公路、鐵路、港口為壹體。

樞紐建成後將成為長三角南區及海西地區的壹個重要樞紐,它將航空與高速、長途客運這兩種地面和空中的交通模式無縫連接。另外,綜合樞紐除如長途客運站、軌道交通站、換乘中心、陸側高架等交通設施外,還融合了辦公、商業等功能,兼顧周邊地區開發。

樞紐核心區建築各個功能體采用垂直疊加的方式組成,以垂直換乘代替水平換乘,換乘可在5分鐘內完成。

(1)樞紐軌道交通車站?樞紐西北側

軌交線路為客運專線,采用地鐵化運營模式,進出站采用磁卡軋機方式。地下1層西北側將設置軌道交通站廳,內設軌交候車廳。

(2)長途汽車站?樞紐西側

長途汽車站由候車大廳,設計旅客吞吐量為近期滿足日5000人次的旅客發送量,遠期滿足1萬人次的日旅客發送量。站廳層公***區集售票、檢票、集散、連接出入口和站臺的場所。站廳層與換乘大廳、航站樓、市民廣場連接。

(3)樞紐停車設施

樞紐核心區停車設施服務於T2航站樓、軌道交通車站和長途汽車站。預計可停放2752輛車。車庫采用開敞式車庫設計,內部設置自動噴淋設施。停車庫入口位於航站樓西側,內部設置自動人行道,垂直聯絡電梯等設施。車庫內部采用人車分流設計,每排車位後部設置1.5米寬人行通道。

(4)換乘流程

旅客可在地下-8米層和4.5米夾層這兩個層面流動換乘,這兩層作為主要的換乘層面將航站樓、出發到達車道邊以及樞紐核心區各個設施聯系起來,同時延伸至西側市民廣場。

獨孤楊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