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新希望、溫氏、正邦紛紛入局食品賽道,誰能成為下個“王者”?

新希望、溫氏、正邦紛紛入局食品賽道,誰能成為下個“王者”?

近年來,食品行業逐步受到“資本”的青睞,投資熱度可謂不斷攀升,就連養豬行業的部分資本也開始瞄準食品賽道,紛紛布局食品業務。

其中,溫氏股份、龍大美食(原龍大肉食)、雙匯發展、唐人神、聖農發展、天邦股份、正邦集團等多家豬企已切入食品賽道。

目前,養豬行業的巨頭們正呈現出這樣壹種現象:養豬巨頭向下延伸產業鏈,開始布局屠宰業,進而延伸至食品業;而屠宰企業巨頭則向上延伸產業鏈,開始投資養豬業,即使沒有直接投資也要和養豬巨頭簽署合作,進壹步降低食品業務的成本。

那麽,食品賽道何以成為資本的“香餑餑”?這些巨頭為了發展食品業務又做出了哪些努力?隨著資本的入局食品賽道又將呈現出怎樣的局面?

雙匯發展屢遭重創,“肉王”的寶座還能保住嗎?

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自1998年10月成立,至今已有近24年的歷史。

時至今日,雙匯發展已在全國18個省(市)建有30個現代化肉類加工基地和配套產業,擁有100多萬個銷售終端,每天有1萬噸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據養豬行業2021年品牌價值榜單顯示,雙匯發展品牌價值達到738.46億元,再度創下新高,不得不說發展之迅速。

但近兩年來,雙匯發展似乎並不太順利。

首先,2021年,聞名全行業的雙匯父子“鬥爭”著實是讓人們看了壹出大戲;其次,今年3月份,雙匯發展又再次被爆出“食品安全”問題;據悉,這已經不是雙匯第壹次被爆料食品安全問題了,最嚴重的壹次是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雙匯發展也是因為此問題股票壹度跌停。

從2021年雙匯發展的營收來看,去年雙匯***實現營收666.82億元,同比下降9.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8.66億元,同比下降22.21%。

雨潤食品實現“扭虧為盈”,重組後再度翻身

在雙匯發展營收出現下降的同時,雨潤食品卻在此時迎來了大翻身,據雨潤食品2021年業績顯示,去年雨潤***實現營收84.4億港元,同比減少44.52%,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30.6億港元,同比扭虧為盈。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2021年雨潤食品主營業務依然虧損,所產生的虧損為4.16億港元,較2020年減虧約56.6%。

據了解,此次雨潤食品實現盈利主要在於其重組,重組後,雨潤食品整體體量縮減至原來的六成不到。

旗下44家子公司的資產及負債從雨潤食品綜合財務賬目內剝離,為雨潤食品減債15.54億人民幣。

由此可見,重整後的雨潤食品,雖然在體量上和雙匯發展無法相比,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體量減小後可以實現高質量發展,輕裝上陣。

“龍大肉食”更名“龍大美食”,致力於發展食品業務

2021年年底,以屠宰業務為主的龍大肉食宣布擬更名“龍大美食”,2021年龍大肉食提出新戰略“以食品為主體,以養殖和屠宰為支撐”,並計劃投資4億元進軍食品業務。

由於公司戰略發展的改變,所以公司名稱也隨之變更。

據2021年數據統計顯示,去年上半年,龍大美食的食品業務營收僅占公司總營收的7.29%,尚未形成公司營收主力,但這並不影響龍大肉食布局食品業務的決心。

龍大美食認為,食品業務相較於屠宰行業,其盈利能力更強,公司未來會把營收結構中“肉制品行業”調整為“食品行業”,並且隨著公司食品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其盈利結構也將更加合理及穩定。

另外,據最新消息,王豪傑在去年底就已被任命為龍大美食常務副總裁,據公開資料顯示,王豪傑曾在雙匯工作了22年,最高任職雙匯發展副總裁,還曾在雨潤工作,最高任職副總裁兼深加工事業部總裁,此次跳槽至龍大美食,將帶領龍大美食闖出怎樣的壹番天地?

新希望、溫氏、天邦、正邦紛紛入局食品賽道

除以上提到的雙匯、雨潤、龍大美食以外,“養豬巨頭”新希望、溫氏、天邦、正邦也紛紛入局食品賽道。

其實,新希望自2019年5月開始就在食品賽道布局,且已經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其中,新希望的美好農家小酥肉還曾拿下天貓“6·18”速食菜類目第壹,榮登回購榜、好評榜第壹;深受消費者青睞。

據2021年新希望營收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小酥肉的銷售收入超過10億。

除新希望以外,溫氏股份也早早布局了食品業務。

溫氏佳味公司自2004年就創立,就在今年3月30日,溫氏佳味鹽_土香雞等13款產品獲評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百家手信(畜禽預制菜)。

此外,天邦股份今年年初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食品業務的營業收入比例還比較微小,未來公司會繼續在食品業務發力。

正邦科技也於去年年末將正邦食品轉讓給正邦集團,據了解,目前正邦食品旗下擁有多個肉食品品牌,線上線下均可選購。

為什麽如此多的養豬巨頭們紛紛進入食品賽道?

主要原因:1、食品百塊附加值更好、盈利能力也更好2、延伸產業鏈,對沖其他環節的風險。

說到底還是為了確保自身整體業務板塊的平穩高效運行。

未來誰又能成為食品賽道的“王者”?看實力、看品牌,還有至關重要的壹點,做食品,“食品安全”必須得嚴防死守的底線,這個底線壹旦打破,就算妳實力再好,品牌再硬都無法得到消費者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