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丹陽市簡介及詳細資料

丹陽市簡介及詳細資料

概述

丹陽隸屬江蘇省鎮江市,總面積1059平方公裏,人口100萬人,樹脂鏡片年產量占全國的80%,世界的50%,是世界最大的鏡片生產基地。丹陽市丹陽市是鎮江市下轄的縣級市。丹陽”是現今江蘇地域在公元前221年秦朝設定的15個縣份之壹,當時稱曲阿,後改名雲陽。唐天寶元年(742年),因當時境內生長著眾多的“赤楊樹”,“赤”與“丹”同義,“楊”與“陽”諧音,故名“丹陽”,後取“丹鳳朝陽”之意,定名丹陽。丹陽是齊梁故裏在歷史上曾是南朝齊高帝蕭道成、梁武帝蕭衍兩代開國皇帝的故裏,現境內文物遺跡豐富,存有南朝帝陵石刻11處26件,散布在胡橋、荊林、前艾、建山、陵口等地,20只石獸是中國石刻藝術中罕見的珍品,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季子碑刻相傳為孔子唯壹存世手書;公元883年鑄造的唐中和銅鐘被譽為“江南第壹鐘”;丹陽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源發地;行宮九裏村是“吳”姓祖始地;也是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壹 ,境區存有距今3000年前的葛城、珥城遺址、季子廟、沸井、明萬善古塔、通泰橋、開泰橋、 *** 泉井、海會寺、嘉山寺等名勝古跡,地方戲曲以丹劇為代表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

丹陽市隸屬於江蘇省,由鎮江市代管,位於鎮江東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上海經濟圈腹地;東鄰常州市武進區、新北區,西接句容市、鎮江市丹徒區,南與金壇市接壤,北接鎮江新區,並與揚中市隔江相望,是壹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1987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被列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丹陽處在鎮江經濟發展的前沿和第壹方陣,亦是江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縣(市)之壹。我國第壹個國家旅遊產業創新發展實驗市。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丹陽市地處長江下遊南岸,江蘇省南部,東經119°23′~119°54′,北緯31°44′~32°08′,南北長44公裏,東西寬32.5公裏。東鄰武進市,南毗金壇市,西北與丹徒區交界,東北與揚中市隔江相望。全市總面積1047.31平方公裏,其中陸地面積850.2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81.12%;水域面積196.8平方公裏,占18.88%。

地形地貌

丹陽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低山丘陵和平原,以平原為主。西部和北部是寧鎮丘陵余脈的低山丘陵崗地,其地形較為復雜,低山、丘陵、崗地、平原和窪地交替分布。低山群中最高峰為水晶山,主峰海拔166米。東部和南部屬太湖平原湖西部分,地形低平,壹般在海拔7米左右。

丹陽有很多的古鎮,如:導墅、訪仙、延陵、新橋。皇塘等,這壹個個古樸美麗的村鎮,如珍珠般散落在丹陽周圍。

部分鄉鎮工業發達,是丹陽主要經濟區。每年會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並且部分已經在小鎮落戶。

自然氣候 氣候條件

冬季偏暖,夏季偏熱,春季雨水多,秋季雨水少,全年日照偏少。年平均氣溫16.5℃。年降水量約1043毫米。全年以偏東風占主導,其風向頻率為16%

土地資源

在全市陸地面積中,平原6.12萬公頃,占陸地的72% ;低山丘陵崗地2.38萬公頃,占28%。2002年底,全市耕地面積5.69萬公頃,其中農田保護區5.38萬公頃。

水資源

地表水。全市***有河道96條,計長464公裏,其中以京杭運河、鶴溪河、九曲河、丹金溧漕河為主脈,溝通全市水系,形成全市水系網路,為水資源的蓄、引、提、調、排發揮巨大作用。另有大小水庫9座,庫容688萬立方米;大小塘泊近萬個,蓄水1500萬立方米。

過境水。水資源豐富,北可引長江水,西南有句容、丹徒的客水。可利用過境水主要是長江水,沿江有主要引排涵閘10余座,引排流量500多立方米/秒,每年可引水5億立方米左右。

地下水。壹般在200米~300米深處,部分地下淺層在30米~100米處。地下水儲藏量約4億立方米,可供開采量約1.2億立方米/年。因地表水豐富,地下水極少利用。

礦產資源

主要集中在北部低山丘陵區。金屬礦種主要有鐵、錳、方鉛,但質低量少。非金屬礦種主要有石英、陶土、泥炭、煤炭、礫石、斧劈、奇石、白雲質灰巖和石灰巖,其中斧劈和奇石質量優良,蘊藏量達億萬噸。

旅遊指南 地方特產

丹陽黃酒

丹陽黃酒,俗名陳酒,最先還有“百花老陳”,“曲阿酒”、“十裏香”、“ *** 漿”、“官酒”和“狀元紅”等品名,此酒色澤黃橙透明,鮮甜香美,醇和爽口,灌壇封缸貯窖越經久,風味越佳。解放前,以新豐和裏莊所產最好,新豐更勝壹籌。——它以水質清洌甘甜,工藝精細,數百年來已冠冕不讓而名列前茅。

丹陽黃酒之所以美名遠揚,這是與它選取上好水源壹 *** 泉有關,唐朝品泉專家張又新,曾到過丹陽 *** 泉,他品嘗後贊為“天下第四泉”,陸遊在《入蜀記》中也有對 *** 泉的描寫:“十六日早發雲陽,汲 *** 泉井水,井在道旁,名列水品,色類牛乳,甘冷冰齒……”。“開壇十裏香,舉杯千家樂,名泉釀名酒, *** 待貴客”。

丹陽產糯米,色澤紅潤光潔,是制酒的上品,所以又有“酒米出三陽,丹陽為最好”的“酒米”之稱;歷代壹直被列為貢品,所以又有“宮米”之名;糯米中以桂花香糯,猴突頭糯,小紅糯,黃殼糯和香珠糯為最佳,用它釀造出來的黃酒,清香醇和,透明如餳,獨具壹格。

丹陽釀造業繼承和發揚了“古遺六法”的傳統工藝,並結合自身的條件,創造出了壹套獨特的、傳統的釀酒方法,使它能在酒林中“出類拔萃”,獨樹壹幟。

丹陽黃酒,以它的色、香、味,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顧客,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上好禮品,經全國品酒鑒定會鑒定,已列為省和全國優質名酒,不僅風靡海內,還暢銷東南亞和歐美等地。

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壹,源於中國,且唯中國有之,與啤酒、葡萄酒並稱世界三大古酒。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曲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黃酒產地較廣,品種很多,著名的有浙江花雕酒、狀元紅、上海老酒、紹興加飯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蘇丹陽封缸酒、無錫惠泉酒、廣東珍珠紅酒、山東即墨老酒等。

丹陽封缸酒

該酒在歷史上已著名。據記載,北魏孝文帝南征前與劉藻將軍辭別,相約勝利會師時以"曲阿之酒"款待百姓。曲阿即今丹陽,故丹陽封缸酒古有“曲阿酒”之稱。以當地所產優質糯米為原料,粒大、均勻、潔白、性粘、味香,需取水質清甜、含多種無機鹽類礦物質的 *** 泉水,配以特制酒藥,經低溫糖化發酵,在釀造中,當糖分達到高峰時,兌加50度以上的小曲米酒後,立即嚴密封閉缸口,養醅壹定時間後,抽出60%的清液,再進行壓榨,二者按比例勾配定量灌壇,再嚴密封口貯存2-3年即成。酒色綜紅、明亮,香氣濃郁,口味香鮮。酒度40度含糖分28%以上,總酸0.3%。

丹陽封缸酒素以“味輕花上露,色似洞中春”名聞內外。丹陽產封缸酒在南北朝時就已出名。以糯米為原料,用麥曲作糖化發酵劑。當醪糖分達高峰時,兌入五十度以上小曲米酒,立即密封缸口,過壹段時間抽百分之六十的清液壓榨,工藝極為精湛。釀造成酒後色澤棕紅,醇香馥郁,酒味鮮甜,酒為十四度以上,為黃酒中上品。1984年榮獲國家銀質獎,在全國甜型黃酒中評比名列第壹。

美食

延陵鴨餃

延陵鴨餃是丹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鴨餃,亦堪稱丹陽壹絕。鴨餃並非是我們通常意義用鴨肉包的餃子,而是用壹種特殊方法制作的美味鴨肴。延陵鴨餃創制於清代康熙年間,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它的制作過程非常講究,要保證色、香、味俱全,幾道工序非得壹絲不茍。首先精心選擇原料,采用以專門配制的素食飼料供養壹年以上的雄鴨,宰殺過程中既要保證鴨子出血幹凈,又要掌握好燙鴨的水溫和時間,不能碰破鴨皮;退毛開膛要確保做到鴨身雪白光滑;取出內臟後,要反復清洗幹凈,不能留壹丁點汙穢。口感清淡細膩,不肥不膩;肉質松軟,香氣誘人;滋補養胃,口口留香。金秋時節,正是品嘗正宗延陵鴨餃獨特風味的最佳季節。

丹陽大麥粥

大麥粥絕對是丹陽的壹大特色。在丹陽家家戶戶都有喝大麥粥的習慣,特別是夏天,來兩碗冷大麥粥,比喝其他飲料不知要強多少倍。這絕不是吹牛。丹陽是江蘇鎮江境內壹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大麥粥倒的確是當地的壹大特色,幾乎每家每戶的早餐桌上都少不了。這大麥粥的熬制還頗為講究。大麥粉是用大麥或元麥磨成,熬粥時,取壹碗清水,加入兩小勺大麥粉調勻,當白粥煮開時,壹邊用勺攪伴,壹邊緩緩註入。再用刀切少許食用堿撒在粥中,用來提煉香味,當粥色微微泛黃時,便可食用了。開鍋後,那叫壹個香啊,真是令人食欲大增。若是再配上當地香甜爽脆的蘿蔔乾,那可真是美得不行了!

歷史文化 歷史發展

丹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新石器時代,丹陽境內就有人類活動。丹陽建置始於戰國時期,初為雲陽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壹統天下,實行郡縣制,改雲陽邑置雲陽縣。不久又更名為曲阿縣。新莽始建國元年⑼改曲阿縣為鳳美縣。東漢初復名曲阿縣。吳嘉禾三年(234)改曲阿縣為雲陽縣。晉太康二年(281)復名曲阿縣。唐天寶元年(742)改潤州為丹陽郡,曲阿縣為丹陽縣,丹陽縣屬丹陽郡。乾元元年(758)改丹陽郡為潤州,丹陽縣屬潤州。後經歷朝,丹陽均屬鎮江。民國元年(1912)丹陽縣直屬江蘇省。1949年4月丹陽全境解放,屬鎮江專區。1958年9月改鎮江專區為常州專區,丹陽縣屬常州專區。1959年9月又改常州專區為鎮江專區。1983年實行市管縣後,丹陽縣屬鎮江市。1987年12月,丹陽撤縣設市,為丹陽市,仍屬鎮江市。

當地文化

丹陽有6000年的文明史。歷史上人文薈萃,三國吳的韋昭,南朝的蕭衍、蕭統、蕭剛、蕭子顯,唐代的皇甫冉、曾昆仲、許渾、張潮,宋代的吳淑、蔡肇、高述,明清時的姜紹書、吉夢熊等,他們分別以文學、史學、書畫等名垂史冊。近、現代,則有美術教育家呂鳳子、語言學家呂叔湘、史學家唐邦治、文學家束紉秋、孔學家匡亞明,以及彭炎、束沛德、梅朵、尚丁等,他們均對中國文化作出了貢獻。丹陽的民間文化藝術亦豐富多彩,民歌民謠、民間傳說、曲藝戲劇等,為人民民眾喜聞樂見,廣為流傳。具有地方特色的丹劇,就是取之民間藝術精華,為優秀地方劇種。

丹陽境內的文物眾多。南朝齊梁陵墓石刻有11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朝延陵季子墓碑及碑亭、江南第壹梵鐘——唐中和銅鐘、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壹 ,總前委舊址等4處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宋朝 *** 泉井、明朝萬善塔等60處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他還有古文化遺址多處,並從中發掘大量歷史文物,其中有良渚文化遺物——黑陶弧腹罐、新石器時代晚期遺物——黑陶寬把蓋杯、湖熟文化遺物——鬲、馬家浜文化遺物——腰沿釜、西周青銅鳳紋尊等。丹陽故有“江南文物之邦”之美稱。

丹陽方言

以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為主。丹陽位於吳語和江淮官話的交界處,丹陽湖但大部分地區仍然屬於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西北個別鎮的壹些村落存在典型的江淮官話。東南部呂城等諸鎮屬於典型吳語,而市區壹帶則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特點,與其他吳語地區通話有壹定難度,但不排除通話的可能性(辭匯仍主要為吳語詞)。全境吳語有明顯的濁音清化現象,但這是毗陵小片的廣泛現象,不為丹陽話所獨有。丹陽方言在青少中影響力逐年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與鄰近地區交流日漸頻繁,受外來強勢方言影響所致。未來幾十年內丹陽話有消亡之虞,希望引起丹陽人的重視。

政治經濟 經濟概述

2011年,實現GDP724.9億元, 增 長12.7%;財政總收入102.6億元,增長28.2%;壹般預算收入41.1億元,增長37.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5.9億元,增長2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3.8億元,增長17.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31元,增長15.7%;農民人均純收入13426元,增長17.3%;單位GDP能耗下降3.5%

行政區劃

2009年末,丹陽市總面積1047平方千米、總人口28.14萬戶、80.82萬人。其中司徒鎮面積121.29平方千米、人口62442人,延陵鎮面積115.43平方千米、人口69897人,珥陵鎮面積83.71平方千米、人口52157人,導墅鎮面積80.56平方千米、人口50546人,皇塘鎮面積80.54平方千米、人口58005人,呂城鎮面積67.89平方千米、人口51004人,陵口鎮面積64.45平方千米、人口45049人,訪仙鎮面積73.84平方千米、人口51574人,界牌鎮面積23.71平方千米、人口41520人,新橋鎮面積26.18平方千米、人口31025人,後巷鎮面積63.87平方千米、人口53254人,埤城鎮面積73.22平方千米、人口37144人,雲陽鎮面積103.10平方千米、人口9858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