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溫州新橋去楠溪江怎麽走 還有有那些景點好玩?

溫州新橋去楠溪江怎麽走 還有有那些景點好玩?

第壹天 1.坐動車永嘉站至巖頭鎮:步行永嘉站左側兩百米的大道上等由甌北去巖頭、鶴盛或巖坦的過路車,每十五分鐘左右有壹班,11元到巖頭鎮,也可以坐車先到甌北碼頭去巖頭。時間約壹小時左右2.從巖頭至蒼坡村:搭乘往鶴盛、巖坦、林坑的班車,兩塊錢至蒼坡的大路口,乘當地人的摩托車每人3塊錢到村口,門票10元。

行程 第壹天:乘動車中午抵溫州,換汽車去巖頭鎮,遊覽蒼坡村,至渡頭竹筏漂流到獅子巖,宿巖頭  第二天:七點出發去林坑,順路遊覽嶼北村,下午去石桅巖、蓬溪村,回巖頭住宿  第三天:大箬巖景區,先去珠岸對面的南岸村剛開發的不用錢,遊覽石門臺、十二峰、陶公洞,可能時間問題不能全去乘車到永嘉站,動車返回 ,也可以到甌北渡輪去溫州回家。(麗水街和芙蓉村都在巖頭鎮內,根據時間早晨或晚上去逛逛,還可以省門票)

>>第壹天 1.動車永嘉站至巖頭鎮:步行永嘉站左側兩百米的大道上等由甌北去巖頭、鶴盛或巖坦的過路車,每十五分鐘左右有壹班,11元到巖頭鎮,時間約壹小時左右。  2.從巖頭至蒼坡村:搭乘往鶴盛、巖坦、林坑的班車,兩塊錢至蒼坡的大路口,乘當地人的摩托車每人3塊錢到村口,門票10元。

蒼坡村為李姓聚居之地,至今有八百多年歷史。它雖經歷了近千年的滄桑風雨,仍然保留有宋代建築的寨墻、路道、住宅、亭榭、祠廟、水池以及古柏,處處顯示出濃郁的古意。村莊按“文房四寶”構思來重新進行布局:針對村右狀似筆架的“筆架山”,以壹條東西向鋪磚石長街為“筆”,鑿兩條5米長的大青石為“墨”,辟東西兩方池為“硯”,周邊平整三千畝的農田為“紙”。筆墨紙硯壹應俱全,構思精巧,風格獨特。

五代後周顯德二年,始祖李岑(號蒼墩)從福建長溪遷來,遂以其號為村名。後為避宋光宗趙憞名諱而易今名,改村名為“蒼坡”。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第九世祖李嵩邀請國師李時日對村落建築進行重新設計。村中街巷呈八卦形,以方形環狀的鼓盤巷為中心,向東南西北四方開八條路,經村寨的八道門通向村外,重要景點仁濟古廟、望兄亭、蒼坡溪門等。3.從蒼坡至渡頭:蒼坡村口乘摩托車,五元到渡頭的漂流處,漂流約兩個半小時到獅子巖,竹筏每條260元,還要買10塊錢的獅子巖門票,若能湊齊四人,每人的漂流費用為75元。

漂流全程需要兩個半小時,因多數遊客都會到中間的二橋漂流後半程而已,所以前邊的壹個多小時很安靜,聽聽水聲、看看風景都很愜意,如果願意,甚至可以睡上壹會兒。後半程的風景更好,但竹筏和玩水的人明顯多起來。楠溪江水很清澈,如果願意跳入水中也是件暢快的事情。獅子巖是江中寬闊處的兩座小嶼,有人說象獅子戲球,故名。清晨獅子巖倩影投入如鏡的潭中,黃昏落日余暉映紅天邊雲彩,都是獅子巖最迷人的時刻。 4.獅子巖到巖頭:過路車每人兩元從獅子巖回到巖頭鎮可以直接去遊覽鎮上的古村落。村內有條麗水街,也在傍晚最迷人,那是壹條木制結構的古樸典雅的長廊,壹側是民居,另壹側是麗水湖邊的“美人靠”,中間為河卵石鋪就的步道。天將黑不黑的時候,所有的紅燈籠亮起,湖水中漂浮的贓物不再那麽顯眼,在長廊中漫步就成為壹件很愜意的事情。麗水街往南,到麗水湖的盡頭,是壹座造於明代嘉靖年間的三跨青石板橋,叫麗水橋。橋頭蒼蒼郁郁的古樟有幾個人圍粗,看起來年紀比麗水橋還要老得多。

古樟樹蔭下有壹南壹北兩個造型古樸的亭子,南邊的是重檐歇山頂,氣派不小,看起來象個官帽,果然就叫做接官亭;北邊的是座結構簡單的單檐歇山頂小亭,風格很平民化,叫乘風亭。村落坐西朝東,具有整體總體規劃和詳細局部設計,民居是古色古香的街區式三進兩院四合圍式的建築群。麗水街和附近的芙蓉村在早七點前或下午五點半後都不收門票,且更安靜、更舒適,漫步村中或許有新的發現也未可知呢。

>>第二天 1.巖頭至林坑:每天有少量班車直接前往,最早的六點二十左右。其他時間可乘車先到巖坦或更北的地方。然後每人6元,從巖坦至林坑可以包車,20-40元,看車型,看談判水平。本天要早起,七點鐘前踏上北上的班車為宜。

美麗的小山村

林坑是永嘉縣最北部的壹個小山村,約七百年的歷史。全村以毛姓為主,是楠溪江保存最完整的山地民居,村古、水美、山秀,有人譽之為“水墨山居”。村內古民居依山勢起伏,錯落有致,自然和諧,空氣相當清新。村中幾乎每家都在做“農家樂”的生意,並有床位接待背包客,商業氣氛已經相當濃郁,風景猶在,但內涵已經不是原本的淳樸和安詳了。

鳳凰衛視的副臺長趙群力先生,自駕小飛機航拍林坑的時候,不幸撞上高壓電線而罹難。村中有個小小的紀念館,收藏著趙群力的壹些工作照片和那架飛機殘骸,展出他所用的照相機居然是非專業級的尼康F70膠片機,鏡頭也是再普通不過的壹款了,專業攝影師使用如此平庸的機器,讓人難以相信。據說山頂有個叫碧油坑的村子更美,若有時間可以徒步壹小時去看看。

2. 林坑至嶼北:從林坑出來的交通是個問題,要麽等壹天只有幾班的林坑始發班車,或者搭乘過路車、摩托車,基本看運氣了。如此偏僻,連包車都不容易。

嶼北村

嶼北村是去年年底才進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列的。村落是采用周敦頤《愛蓮說》中的“濯清漣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境來規劃,因四周群山重疊形似蓮花,村落居中,狀如“蓮花心”。看上去已經破敗的古村據自南宋以來曾先後出了壹名狀元和八名進士,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的汪氏大宗祠,便是紀念南宋狀元、吏部尚書汪應辰、汪逵父子而建。南宋末年,嶼北曾進行了壹次系統的規劃布局,成為中國少有的以五行之說進行布局的村落:楠溪江畔北向金山為金,南面嶼山茂林為木,村東交叉阡陌為火,村西平疇肥田為土,村北開鑿水溝引水入寨,不但補足五行相生之說,也給嶼北留下條幽深美麗的護寨河。

嶼北村古意很濃,遊人很少,壹千五百米的石頭寨墻飽經風霜傲然繞村壁立,明清古民居很多。村內有座汪氏宗祠,最後壹次修葺已是乾隆年間的事情。全村的道路、圍墻和民宅多以卵石或山石鋪就建造,沒有豪華綺麗的裝飾,樸素、粗獷的風格讓人驚嘆不已。村口大路邊的高處,壹座新立的狀元汪應辰的坐像剛剛完工,他應該是千年來小村莊走出的最傑出的人了。

3.嶼北至巖坦:嶼北村緊鄰林坦,路程只有兩公裏左右,搭不到過路車就步行吧

4.巖坦至石桅巖:搭乘至巖頭的班車,中途換乘去鶴盛的班車,每段五元左右,從鶴盛到石桅巖的小三峽入口可以包車,30元上下,16公裏。石桅巖門票50元。

小三峽

小三峽是石桅巖景區的天然門戶,在峽谷入口,乘遊船進入,十余分鐘後棄舟登岸,沿棧道前行,兩岸青山蒼翠,峽內流水潺潺。過阡陌,踏卵石步遊道,涉石碇步繼續前行,沿途有水仙洞、麒麟峰、天然草坪等景點,最後到達石桅巖。因三面澗水環繞,壹峰拔水而起,形如船桅,因而命名為石桅巖。

它是楠溪江筆立奇峰中的佼佼者。石桅巖相對高度306米,巍然獨立,有“浙南天柱”、“華夏巖冠”之譽,與石桅隔溪相對諸峰,簇擁環立,然高不及半。不必走回頭路,可沿山路登至半山,俯瞰青山碧水也很愜意。順著山路可到達另壹個出口,全程遊覽約兩小時。這裏似乎很難找到車子回去,筆者當時是搭自駕遊的車子出去的。

5.石桅巖至蓬溪:石桅巖到鶴盛要搭車或包車,鶴盛到蓬溪很近,可以乘班車,2元

到了之後才知道蓬溪是個很大的村子,東西南三面環山,北臨鶴盛溪,隔溪有低丘為屏,溪水繞障而行,形成東西兩個門戶。有人說蓬溪村是楠溪江中遊風景最優美的古村,應該說的是村北水口的江景。

村落始建於南宋,村選址講究,不僅風光如畫,而且地形險固。同期出了壹位狀元李時靖,現村北仍有狀元街,還有大小宗祠、古亭、大量木構清宮式民居,還有村口的大榕樹和關帝廟都很值得駐足。

蓬溪村的大姓是謝,村內的康樂亭就是紀念村民的祖先康樂公謝靈運的。村子深處的壹棟占地很大的老宅內,有晚清建造的壹面鏤空花墻,保存還很完整。註意從鶴盛到巖頭的末班車是17:30,在此之前壹定要出村候車。

6.蓬溪村到巖頭:在村口的榕樹下等鶴盛來的過路車,5元到巖頭,遊覽壹公裏外的芙蓉村

芙蓉村

芙蓉村是壹座背靠“芙蓉三冠”布局於平地上的大型村寨,始建於唐代末年,為陳姓聚居之地。芙蓉村中本無芙蓉,因其西南山上有三座高崖,其色白裏透紅,狀如三朵含苞待放之芙蓉,因而得名。現存村莊系清初重建,是以道家的陰陽風水、按照“七星八鬥”的思想,進行規劃設計的,意為天上星星與地上人才相對應。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東,圍以卵石砌成的寨墻,使整個村莊猶如壹座小城堡。東面寨墻正中開壹寨門,兩邊稍遠處開二小門,寨門內建有樵樓,可觀望四方,雄偉壯麗。

在村內道路交匯點有高0.2米,面積2-3平方米的方形平臺,稱為“星”,村內水渠交匯點有方形眾多水池,水池稱作“鬥”,合在壹起為七“星”八“鬥”。村中心最大的“鬥”為芙蓉池,池中央偏東建芙蓉亭,是個兩層樓閣式歇山頂的方亭,池子的南、北兩岸都有石板橋通達亭子,池畔有書院壹座。村西北角有壹大宅邸,號稱“司馬宅”,為清乾隆十五年(1750)當地富戶陳士鸞所建,現在大修中。《芙蓉陳氏宗譜》載,族人中考中進士、舉人、生員的34名,歷代在京任職有18人,世稱“十八金帶”,今珍藏“十八金帶”容圖、玉笏、朝服及祭品、聖旨、金瓶、匾額等。

>>第三天1.巖頭到石門臺:包車60元左右,或者乘回甌北的車到坦下,在橋頭換去碧蓮的班車至大箬巖景區的主入口,每段都是5元左右。乘電瓶車或摩托車,每人2-3元到石門臺。門票30元。

大箬巖

本日主要是遊覽楠溪江的大箬巖景區,早晨要帶著行李出發,遊覽時可以寄存在門票站。大箬巖大體上可分為九個風景小區,陶公洞、十二峰、石門臺、醉溪、百丈瀑、崖下庫、小箬巖、五星奇潭、小楠溪,計三百余個大小景點分布其中。

石門臺是大箬巖的經典之壹,九級瀑布暗鎖在層巒密林中,給人以“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並不雄壯宏偉,也沒有懾人心魂的震撼,但壹瀑壹景,層次分明,自成首尾。至高處的第九級瀑布下有壹微縮的象鼻巖,很是奇特。對於觀瀑者而言,在不到三公裏的壹條溪澗中,能見到姿態多變、景色各異的九級瀑布,實為世上罕見。遊覽時間壹個半小時左右。

2.石門臺至十二峰:大約五公裏路程,電瓶車或摩托車,每人2-3元。門票30元。

十二峰

十二峰是壹組流紋巖因節理風化和流水侵蝕,地殼擡升而成的峰群。壹群峰巒如柱石壹般拔地而起,峰峰相擠,錯落有致,環列在壹座飯甑形的半圓的山上,群峰嵯峨、峭拔,氣勢磅礴,奇峰怪石,各有所似,形象逼真。

遊覽線路是壹條環線,上下山的路程各半,途中有數個石亭可以休息。登山線路在群峰之間,空氣清新,伴著壹路鳥叫蟬鳴,沿途不少奇石,有興趣的可以任意取名字。全程兩個小時左右,對體力的要求不算很高。

3.十二峰至陶公洞:步行吧,不到壹公裏。陶公洞門票10元。 陶公洞

陶公洞被道家譽為“天下第十二福地”,是壹大型天然巖洞。二千年前,後漢甘露年間,道士傅隱遙曾隱居於此;三國時有道士王玄貞在此修煉;南朝齊梁年間,被稱為“山中宰相”的著名道教思想家陶弘景隱此撰《真誥》壹書。洞高56米,寬76米,深79米,是浙南最大的石室。洞內殿宇始建於唐懿宗鹹通七年(866),宋、明、清曾陸續修建。“洞內晦明,隨雲變幻,雲歸則暗,雲散則明”,洞分上下兩層,下層建有觀音閣,講經壇可納數百人。

陶公洞內部 洞外建九楹前殿、鐘鼓樓、廂房及廚房等。洞內南側,壹條五十六級石梯通向上層“天臺”,天臺後建有胡公殿,供奉胡公大帝座像,前面是文昌閣。每年的農歷八月初至九月九日是為香期,燒香拜佛者日逾萬人。並非信徒去轉轉,半個多小時就能看完。時間充裕的話,可以去百丈瀑、崖下庫等,也可去壹個叫做埭頭的古村看看。另外,每年端午前後,在碧蓮繼續往大山深處的茗嶴村,梯田都註滿水等待插秧,清晨去那裏觀看梯田日出會很美,不過要提前壹天晚上到達茗嶴,早晨四點多就要再起床去觀景點,會比較辛苦。

4.陶公洞至永嘉站:每人兩三元乘電瓶車到大路口,搭乘從碧蓮出來去甌北的班車,火車站附近下,再步行百米到永嘉站。 也可以到終點甌北碼頭,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