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方,是什麽?追尋的光芒......
? 那麽,壹如孤獨是什麽?自由的代價......
在歷久的歲月裏,妳是否曾思考過這樣壹句話:孤獨是自由的旅途。不知妳在什麽樣的年齡段裏品味起了孤獨的韻味。繼“空巢老人”後,出現新興名詞“空巢青年”,這份孤獨來源於繁華都市與自我生存的壓力,背起行囊,扛起生活;遠離溫室家園,踏上獨居生活;缺少了壹份來於家庭的呵護,填上了壹份面對工作的擔當。清晨地鐵上匆忙著的上班人,夜晚霓虹燈下奔波著的下班人,與家人似乎更多地從大學那壹階段開始逐漸相離,與朋友或不同城或同城但卻彼此相隔甚遠,某個可以湊起來的周末,還被著壹些突來的事情攪得壹團糟,默默相隔,選擇蝸居,舒適又安逸的蝸居。
? 初次接觸這句話,來於壹位內心極其欽佩的學姐,她和善,她自信,她果敢,同時她似乎也是“孤獨”的。在某個翻來覆去總也睡不著的夜晚,想起了那句話:孤獨是自由的代價。其實我的骨子裏還有著份對淡淡孤獨的向往,可能僅限於淡淡的。假期裏壹個人來壹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內心壹直渴望著去:瞧壹瞧的敦煌莫高窟,去嘗壹嘗成都的麻辣美食,這是壹個人的旅途,在壹個陌生的城市,壹個人尋找青旅,壹個人尋找美食,為每壹條路線做規劃,為每壹次經歷做記錄。我同時渴望著很多人的旅途,去冰島看壹次極光,去南極看壹次企鵝,去冰天雪地裏感受壹次透徹心扉的涼爽!去品嘗壹下熱帶雨林水果古布阿蘇,去哥斯達黎加目睹壹下金黃色的蟾蜍、芬芳的蘭花和鮮艷的綠咬鵑,去熱帶、副熱帶雨林地區感受壹次真正意義上的瓢潑大雨!
? 這是遠方--需行囊足夠大
? 這是行囊--需內心足夠大
? 這是孤獨--需壹切自由足夠適度
? 我,喜歡壹個人去圖書館,毫無顧忌的走走,停停,翻翻書。可以累了就出去走走,看看風景;可以餓了去就出去走走,品品美食。我,不喜歡壹個的漫無目的逛街,走在人來人往的大道上,看著結隊挽著手兒的逛街者,對於內心不足夠強大的我而言,會有壹種不知由何處而生的悲涼感。我,不喜歡壹個人的火鍋及其麻辣燙,總覺得少了份其該有的獨特滋味。我喜歡壹個人的踏青,騎上自行車,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仿佛自己的憧憬無限之大,最後條條大路通羅馬。找上壹塊綠茵茵的草坪,探的壹方依水寶地,靠上壹棵柳,撫摸壹顆草,閑心時摘得壹朵小小野花。然後看看,想想,靜靜的發發呆。就如此劃分出自己的願與不願,似乎有些略顯自私,略顯狹隘,但我著實是足夠幸運的,在大學裏有著鐵三角,總得以給另壹個人留出她所希冀的獨居時光。
? 當冬雪在溪澗裏默默融化,當春光再次綻開光芒,遠遠聽見,卻又足夠清晰,那是追尋自由的聲音,是溪流、是鳥兒、是樹、是花,是玩耍的孩童,是耕地的農民。
我在自由裏翺翔,我在自由裏暢遊。在某壹個深夜,瞭望醉月,仰瞠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