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吃刷鍋,日本人其實也吃鍋。冬天裏鍋更是大行其道。不過,這裏要說壹下,不是所有人家都吃鍋。很多人都知道日本人是分餐制的,在家裏吃飯也都是每個菜按人分成壹份壹份的來吃,有的人家是嚴格遵守,絕對不允許大家的筷子到壹個盤子裏去夾,這樣的人家自然是不能吃鍋了。我婆婆家裏是不講究這些的,所以來日本後自然而然的接觸了很多日本的鍋類。日本的鍋種類很多,除了刷鍋外,很多都用日本土鍋來做,這種土鍋類似我們的砂鍋。可以做韓國風味的辣白菜鍋,也有很多其他的鍋,比如以魚肉為主的鍋,雞肉為主的鍋,地域不同,吃的鍋也不同。這裏我要詳細說說壹個比較特色的,すき焼き--找了很多翻譯網站,發現這個被翻成雞素燒,其實這個鍋和雞肉壹點關系都沒有。這個東西,吃的時候是先把上好的牛肉邊烤邊加入專門的調料和水,調料為液體狀,混合了醬油和砂糖及魚類鮮味料的味道。壹般是先吃牛肉,牛肉吃得差不多了,再在浸透了牛肉汁的鍋裏加入各種蔬菜,金針蘑,松蘑等各種菌類,豆腐,茼蒿等等。偶,對了,這個鍋的最大特色是要蘸生雞蛋吃!!(入圖)
2,燒烤類
日本人是十分熱愛烤肉的,無論開多少家烤肉店,總是高朋滿座。每逢節假日BBQ的家庭也特別的多,超市裏烤肉用的蘸料也是五花八門,基本每個家庭也都會備有壹個電的烤肉鍋,時不常的在家裏也可以烤肉。日本的烤肉,我總結起來,第壹不光烤肉,同時也烤很多蔬菜,不會過多的攝取脂肪,第二確實價格比較貴。說起這個,和我們最近做的課題有些關聯,這個涉及到日本的糧食自給率。日本的食品自給率只有4成左右,這與戰後日本人的飲食結構有關,五六十年前,日本人是壹谷物類和魚類為主的飲食,牛肉和牛奶的攝取量很少,那個時候的自給率是9成左右,戰後日本經過高度經濟成長期,飲食結構也隨之改變,日本是個島國,可不怎麽吃魚的人卻越來越多。現在的日本人酷愛牛肉,可牛畢竟要以谷物為飼料,日本產不了那麽多,只能從國外進口,國外進口谷類來養牲畜,必然造成成本高,價格貴。後來,又大量的進口牛肉。以此惡性循環,造成自給率越來越低,也有人說,這是美國戰後針對日本的壹個經濟上的戰略。最近日本也在倡導,恢復在日本式飲食,主張自產自銷,想以此來提高自給率。再說說日本的牛肉吧,牛肉分三類,第壹種叫和牛,所謂和,是指日本,日本號稱大和民族,這種牛是土生土長的日本牛,這種和牛,大多價格不菲,壹些名品的,比如松阪牛,近江牛,都是特別的貴,當然味道也最好,基本是入口即化的感覺。第二種叫國產牛,這種國產牛很容易讓人誤解為日本產的,其實這種牛確實生在日本,不過在仔牛期就被送到國外餵養,價格相對便宜。第三種就是國外進口的了,壹般美國產,澳大利亞產和加拿大產的居多,超市裏大部分出售的是這種牛肉,價格也比較大眾。
3,面類
日本人也特別熱愛面食。烏東面,拉面,蕎麥面各種面類都很受歡迎。烏東面其實也就是面條,比較粗,也比較有筋頭,可以做成湯面,也可以像冷面那樣涼著吃。我是東北人,在來日本前,我是沒有接觸過蕎麥面的,蕎麥面形狀和面條差不多,顏色是接近黑色,有蕎麥特有的香味,也有人不能接受這個特殊的香味,我還是比較喜歡的。不過,這個蕎麥不易消化,也比較容易引起過敏,我是幾乎不怎麽給孩子吃的。日本的年三十壹定要吃蕎麥面,叫做「年越しそば」,只有吃了這個才能過去舊年的意思。至於拉面,日本人對於拉面的熱愛,我感覺不亞於我這個地道的東北人。日本把中國作為拉面的源頭,可我到覺得日本的拉面更有味道,我們東北人家常也經常吃面,多為壹般的熱湯面,就是爆爆鍋,湯用鹽和味精調味。而日本的面湯多為豬骨老湯,味道淳厚。口味分醬油口味,鹽口味和醬(みそ日本醬湯的原料)口味,我個人是比較鐘愛第三種的。壹個好的拉面店,經常是中午晚上排著排等座吃,在我們看來吃壹碗面而花費好幾十分鐘似乎很不值得,這,也能看出日本人對拉面的壹種熱愛吧。
4,日本特有的吃食
A おでん(關東煮)
這個如果在家裏吃,其實理應分在鍋類裏面。在家裏,壹般可以用土鍋來做這個。我更喜歡在店裏吃,店裏的東西是用的多年的老湯,而且小火壹直煮,特別入味,尤其是蘿蔔,牛筋,太美味了。這個吃法比較下裏巴人的,看過機器貓的人可能熟悉這樣的場景,康夫的爸爸下班後,和上司在街邊的小攤裏邊吃這個邊喝酒,而實際上日本的工薪階層很多人真的是下班後,幾個好友邊吃邊喝邊聊,很有意思。這個東西的中文翻譯叫關東煮,以前我壹直不明白,我壹直以為是以大阪為中心的關西地區的名吃,查過壹些網站才發現,這個東西起起源於江戶(東京的古稱,東京周邊也成關東)地區,所以才有了這個名字吧。
Bたこ焼き(章魚小丸子)
我想這個大家壹定比較熟悉,國內也有很多這樣的小攤,在日本這個東西比較常見,基本購物中心的餐飲樓層裏都有這樣的店,也多人也在家裏做,必要以為很難,因為這個做這個東西的那樣帶著壹個壹個小洞的鐵板到處都有的賣(入圖),我不是太喜歡這個東西,不過家裏吃的時候,參與它的制作過程還是很有樂趣的。
Cお好み焼き
這個的中文翻譯,我也是實在不知道,查了壹些地方,翻作雜樣煎菜餅。從做法的角度來看還是比較形象的,日語裏「好み」這個單詞有喜好的含義,即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煎來吃。雖然這麽說,它還是有壹些基礎的,要按壹定得比例將面粉和山芋泥和在壹起,可以和肉壹起煎,或者加入墨魚條,煎好後上面可以加很多東西壹起來吃,比如奶酪,辣白菜等等。我個人感覺在制作上,外形上和披薩有些異曲同工的味道。
可以說,二戰期間,日本人都可以進行對中國人大屠殺,甚至都敢吃中國人的心肝腸肺!!!!在二戰後日本戰敗之際,日本的物資已經不夠了,日本人只能吃屎喝尿。其它的別無選擇,要麽二戰後美國養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