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各地特色的街邊小吃有哪些?

各地特色的街邊小吃有哪些?

 四川小吃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是因其自身特點所決定的。壹是風味突出。它同川菜壹樣,不僅選用多種調味品和復合調味品,並且十分小獎章調味的技巧,形成了多種風格。二是善於用湯。成都風味小吃中用的湯,是用多種原料和調料精心熬制的,湯濃味美。三是註重質量。無論哪種小吃,都特別講究原材料和調味料的質量。四是承受時令翻新花樣。承受著壹年四季變化,選用應時原料制成的成都風味小吃,不斷變化翻新,應時應景。此外,小吃在經營上隨意方便,經濟實惠,也是受到人們普遍歡迎的壹個重要原因。

在四川名小吃中較為著名的有夫妻肺片、賴湯元、龍抄手、鐘水餃、擔擔面、三大炮等

夫妻肺片

五十多年前,有郭朝華、張田正夫妻二人,以制售麻辣牛肉肺片為業,兩人從提籃叫賣、擺攤招客到設店經營。他們所售肺片實為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並不用肺。註重選料,制作精細,調味考究,深受群眾喜愛。為區別於其他肺片,便以“夫妻肺片”稱之。夫妻肺片片大而薄,粑糯入味,麻辣鮮香,細嫩化渣。

用料:

牛肉100克,牛舌100克,牛頭皮100克,牛心150克,牛肚200克,香料(八角、三奈、大茴香、小茴香、草果、桂皮、丁香、生姜等)、鹽、紅油辣椒、花椒面、花椒面、芝麻、熟花生米、豆油、味精、芹菜各適量。

制法:

1.將牛肉切成塊,與牛雜(牛舌、牛心、牛頭皮、牛肚)壹起漂洗幹凈,用香料、鹽、花椒面等各種調料鹵制,先用猛火燒開後轉用小火,鹵制到肉料粑而不爛,然後撈起晾涼,切成大薄片,備用。

2.將芹菜洗凈,切成1厘米長的段。芝麻炒熟和熟花和壹起壓成末備用。

3.盤中放入切好的牛肉、牛雜,再加入鹵汁、豆油、味精、花椒面、紅油辣椒、芝麻、花生米末和芹菜,拌勻即成。

鐘水餃

鐘水餃皮薄餡嫩,鹹甜微辣,鮮香爽滑。

用料:

精粉500克,豬腿肉500克,復制醬油、味精、胡椒面、川鹽、姜、蔥、蒜泥、紅油辣椒、料酒、香油各適量,雞蛋1個。

制法:

1.把蔥、姜拍破,泡清水適量。將豬肥瘦肉切塊,用刀背捶茸去筋,用刀剁細成泥,放入盆中,加川鹽、料酒、味精、胡椒、雞蛋,和勻。再加入浸泡的蔥姜水,用力攪勻放入香油,再繼續攪勻成稠細的水餃餡。

2.把精粉450克放案板上呈“凹”形,放入清水,調揉成仔面團,再分切成100個面劑。用50克面粉作補粉,分別搟成直徑5厘米大小的圓皮備用。

3.將餡心包入皮中,對疊成半圓形,隨手把邊捏合成餃子生坯。

4.鍋中水開,放入餃子,煮熟後,用漏勺撈起,漏幹水倒入碗中,再放入復制醬油、味精、紅油辣椒、蒜泥即成。

賴湯圓

賴湯圓迄今已有百年歷史。老板賴源鑫從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賣湯圓,他制作的湯圓煮時不爛皮、不露餡、不渾湯,吃時不粘筷、不粘牙、不膩口,滋潤香甜,爽滑軟糯,成為成都最負盛名的小吃。現在的賴湯圓,保持了老字號名優小吃的質量,其色滑潔白,皮粑綿糯,甜香油重,營養豐富。

用料:

糯米500克,大米75克,黑芝麻70克,白糖粉300克,面粉50克,板化油200克,白糖及麻醬各適量。

制法:

1.將糯米、大米淘洗幹凈,浸泡48小時,麻前再清洗壹次。用適量清水磨成稀漿,裝入布袋內,吊幹成湯圓面。

2.將芝麻去雜質,淘洗幹凈,用小火炒熟、炒香,用搟面杖壓成細面,加入糖粉、面粉、化豬油,揉拌均勻,置於案板上壓緊,切成1.5厘米見方的塊,備用。

3.將湯圓面加清水適量,揉勻,分成30坨,分別將小方塊心子包入,成圓球狀的湯圓生坯。

4.將大鍋水燒開,放入湯圓後不要大開,待湯圓浮起,放少許冷水,保持滾而不騰,湯圓翻滾,心子熟化,皮軟即熟。

5.食用時隨上白糖、麻醬小碟,供蘸食用。

龍抄手

龍抄手皮薄餡嫩,爽滑鮮香,湯濃色白,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龍抄手的得名並非老板姓龍,而是當初三個夥計在“濃花茶園”商議開抄手店,取“濃”的諧音“龍”為名,也寓有“龍騰虎躍”、生意興“隆”之意。

用料:

精粉500克,豬腿肉500克,肉湯、胡椒面、味精、姜、香油、川鹽、雞油各適量,雞蛋2個。

制法:

1.把面粉放案板上呈“凹”形,放鹽少許,磕入雞蛋1個,再加清水調勻,揉和成面團。再用搟面杖搟成紙壹樣薄的面片,切成110張四指見方的抄手皮備用。

2.將肥三瘦七比例的豬肉用刀背捶茸去筋,剁細成泥,加入川鹽、姜汁、雞蛋1個、胡椒面、味精,調勻,摻入適量清水,攪成幹糊狀,加香油,拌勻,制成餡心備用。

3.將餡心包入皮中,對疊成三角形,再把左右角向中間疊起粘合,成菱角形抄手坯。

4.用碗分別放入川鹽、胡椒、味精、雞油和原湯,撈入煮熟的抄手即成。

三大炮

三大炮糯米軟糯,香甜可口。

用料:

糯米1000克,紅糖150克,芝麻50克,黃豆250克。

制法:

1.將糯米洗凈,浸泡12小時,再淘洗後,倒入蒸籠中,用大火蒸熟,中間灑1-2次水,再蒸後翻出倒在木桶內,摻開水適量,用蓋蓋上,待水分進入米內後,用木棒舂茸(或用絞拌機絞成茸),即成糍粑坯料。

2.將紅糖放入清水300克,熬開成糖汁。分別把芝麻、黃豆炒熟,磨成細粉。

3.糍粑坯料分成10份,再把每份分成3坨,即用手分3次,連續甩向木盤,發出三響而彈入裝有黃豆面的簸箕內,使每坨都均勻地裹上黃豆面,再淋上糖汁,撒上芝麻面即成。

擔擔面

擔擔面在成都進入店堂經營已有四五十年的歷史,它來自小販沿街叫賣的面擔子上。擔子壹頭是鍋竈,壹頭放著面、碗及準備好的備種調料,隨吃隨下。現在成都有名的擔擔面店開設在成都市文化宮旁。其特點是面條細薄,臊子肉質香酥,調料以蔥花、芽菜、豬油為主,略有湯汁,鮮美爽口,辣不重微酸。

用料:

面粉500克,德陽豆油、味精、紅油辣椒、雞蛋、化豬油、豌豆尖、好湯、醋、蔥花、芽菜、豆粉、豬肉各適量。

制法:

1.將面粉與雞蛋加水和成面團,用手工搟制成細韭菜葉面條。豆粉用作搟面時的散粉。

2.將豆油、醋、味精、紅油辣椒、好湯、蔥花、芽菜末分別放入12個碗中。

3.將豬肉剁成綠豆大小的顆粒。鍋中放化豬油,待油燒熱,放入豬肉,放幹水分,加鹽、豆油,上色,至吐油肉酥呈金黃色即起鍋。

4.鍋中的水燒開,放入面條煮熟,分別撈入12個裝有調料的碗中,並將豌豆尖撈入每碗,上面放壹做好的肉臊即成。

洋芋餅的介紹:

四川成都名小吃。在民間流傳廣泛,常作為筵席之用,曾榮獲"成都優質小吃"和"成都名小吃"的稱號。洋芋餅餡心多樣,以火腿洋芋餅為代表。

五香花仁的介紹:

五香花仁為家庭作坊,常作為外出春遊和"農家樂"所備之名小吃,其攜帶方便。在鮮花仁出產季選用鮮花仁煮制,其風味更佳。

蔥油酥餅的介紹:

蔥油味萊肴在四川深受食者喜愛,由此,將蔥油與甜味結合,制成小吃更頗具特色,倍受歡迎。

蔥油酥餅的特色:

外酥脆內甜香,蔥味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