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椰子船,又稱“珍珠柳子船”,是海南瓊海、文昌壹帶民間傳統小吃。用鮮椰子裝入糯米、味料煮熟而成,具有濃厚的椰鄉氣息。壹般只流行於椰子產地的民間,只有個別餐飲店作產品銷售
海南早茶
海南的大賓館、小酒店以及茶坊皆有早茶。每天早上,海南各市縣大街小巷的賓館、飯店、茶坊、酒肆,擠擠挨挨坐滿了茶客,或細喝慢飲,或洽談生意,或應答酬謝,或情侶約會,大家在互斟互讓之中傳遞感情,交流信息。
有人總結海南早茶為“窮茶富點”。茶無名茶,點則花樣繁多,有小、中、大點和頂點、特點之分。菜多以雞爪雞翅、鴨掌鴨翼、豬腳豬尾,羊肉牛什為
原料,還有海鮮及飛禽燉品,與廣東早茶相似;素食有糯米椰絲糕、肉粽(內有雞肉、鹹蛋黃之類)、炒粉、瓊脂冷盤等,頗見海南特色。
抱羅粉
由於海南島地處我國最南端,糧食類以大米為主,所以米粉類小食在海南比較普遍,抱羅粉則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壹種。
抱羅粉因盛起文昌市的抱羅鎮而得名,相傳自明代起抱羅粉就成為抱羅鎮著名四鄉的美食了。
抱羅粉屬湯粉類,其貴在湯好,湯質清幽、鮮美可口、香甜麻辣。抱羅粉的湯較甜,但是這是壹種獨特的鮮甜,甜而不膩,且甜中帶酸、酸中帶辣,其味妙不可言。
舊時的抱羅粉粉湯通常是用牛骨煮湯配制而成,現在的粉湯則吸收了粵菜的上湯制法,用多種原料熬煮而成,其味較之舊時的粉湯更加鮮美。用這種鮮湯沖調米粉條配上精制牛肉幹、瘦肉絲、粉腸、花生仁、少許酸筍、酸菜骨、辣椒等配料、佐料,當然會引起您強烈的食欲。
壹碗抱羅粉既可以充饑解渴,又是壹種美食享受,難怪抱羅鎮壹帶人們自古就把“上市食粉”當作壹大樂事。
海南粉
海南粉有兩種:壹種是粗粉,壹種是細粉。粗粉的配料比較簡單,只在粗粉中與進滾熱的酸菜牛肉湯,撤少許蝦醬,嫩椒、蔥花、爆花生米等即成,叫做“粗粉湯”,而細粉則比較講究,要用多種配料、味料和芡汁加以攪拌腌著吃,叫做“腌粉”。海南粉通常指的就是這類“腌粉”。
雞屎藤粑仔
雞屎藤粑仔,是海南米粉小食中的另類,壹是名字起得怪,聽起來就讓人大倒胃口,二是樣子也很怪,看起來讓人又倒胃口,不過這東東確實是好食又健
體!以前在書上看到過關於介紹這種小食的文章,書上講了海南壹種植物叫“雞屎藤”因其味有如雞屎而得名,這種植物在中藥中也常使用,據說有清熱解毒、滋陰
壯陽、養血保胃之功效。海南人為了用藥於食做出了“雞屎藤仔爛”,就是把雞屎藤葉和大米曬幹磨粉,食用時和成面團然後搓成壹個個如手指般大上,下鍋煮熟!
煮熟後在鍋內加入生粉、椰絲、紅糖、姜繼續煮上五分鐘,這樣壹鍋雞屎藤仔爛就做成了,看起青烏烏的,吃起來倒是綿綿的,甜甜的還有壹股淡淡的“雞屎味”
(其實是壹股很好聞的草藥味)。在農歷七月初壹,瓊海市家家戶戶都要吃雞屎藤粑仔,以抵禦即將到來的嚴寒天氣。
海南米粉之二——陵水酸粉
陵水酸粉屬“腌粉”類(海南“腌粉”的“腌”字指涼拌),所采用的米粉細而長,外觀如“過橋米線”和“龍口粉絲”,作為“腌粉”,陵水酸粉與其它海南腌粉有所不同,其腌料既香又酸。喜歡吃辣的人加上壹勺陵水產的“黃燈籠”辣醬,更是香、酸、辣三味俱全,十分開胃!
清補涼
將鮮椰肉,芋頭、紅棗、綠豆、鵪鶉蛋等煮熟,然後加冰、加椰子水或糖水食用。該食品清涼可口,消暑健胃,在海南炎熱的夜晚喝上壹碗,清爽徹肺。
海南雞飯
雞飯的主料是雞和大米,最好的雞飯選用“文昌雞”。由於“文昌雞”供不應求,壹般雞飯推檔選用本地種雜色雞,要求是剛成熟而尚未下蛋的雞,以1至1.5公斤重為宜。大米選用上等新鮮的優質米,雞是白切雞,清湯中燙熟,皮色油黃,肉白且嫩,骨髓帶血,吃來清甜爽口。
海南火鍋
俗稱“打邊爐”,在海南無論冬夏皆打邊爐。這種火鍋高檔的以果子貍、蛇肉、龜肉配紅棗、黨參、淮山、枸杞煮湯,再加生魚片海鮮、牛百頁、雞肉燙
食,復有豆腐、粉條燙食,後有西洋菜、生菜、空心菜、小白菜等時蔬燙食,最後連湯帶水吃完喝盡。吃得人人流汗(建省前打邊爐,人們常吃得“三流”:流汗、
流眼淚、流鼻涕--後“二流”皆因當時以炭頭為燃料,煙熏火燎所致。建省後打邊爐的燃料普遍改進,采用液化石油氣或固體無煙燃料,後“二流”便沒有了,但
在偏僻鄉鎮或可體得到),氣氛熱烈。中低檔的打邊爐以羊肉、雞肉、豬排骨代替山珍海味,人們照樣吃得轟轟烈烈。
那大狗肉
那大狗肉是與海南四大名菜齊名的美味,因為傳統認為“狗肉不上席”,故“那大狗肉”沒能擠進“名菜”之列。
那大狗肉產於儋州市那大鎮,此處狗肉加工方法和佐料與眾不同,所烹之狗,肉美骨香。狗肉吃法壹般采用火鍋。其湯料有紅棗、黨參、枸杞、胡椒、熟芝麻等補藥和南國獨特調料10數種,將熟狗肉切塊下到湯料中燙熱即可食,香味濃烈,風味自出。
遊客如不到儋州,則可在海口市東湖邊循著狗肉香找到狗肉店,美美地吃壹頓狗肉。據店主人稱,此處狗采購於儋州,因而可視為“那大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