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走進寺廟,擡頭看見佛祖釋迦牟尼的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說法印,結跏趺坐在蓮花臺上,佛經說,這是釋迦佛祖修道成佛後向信徒們講經說佛 的姿態。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也結跏趺坐在蓮臺上,雙手仰掌足上,掌中托著壹個蓮臺,似乎在指引眾生往通西方佛國凈土;以大慈大悲聞名的觀音, 更是身穿白衣,坐在白蓮花上,壹手持著壹只凈瓶,壹手執著壹朵白蓮,仿佛在表露觀音懷著的壹顆純潔的菩薩心,全力導引信徒脫離塵世,到達荷花盛開的佛國凈土。
在翻讀佛經書籍時,人們又常常會見到佛經把佛國稱為“蓮界”,把寺廟稱為“蓮舍”,把和尚的袈裟稱為“蓮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華合掌”,至於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蓮子串成。佛經說,用蓮子作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樣掐念壹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綜上所述,蓮華已與佛教結下了親密的因緣,成了佛國的象征與聖花。
二、蓮與詩詞文化
炎炎夏日,荷花開放,亭亭玉立,嫵媚多姿,清香飄逸,沁人心脾,讓人流連忘返。蓮花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的愛物。早在3000多年前的《詩經》中就有"隰有荷花"、"彼澤之陂,工蒲菡萏"等詩句。此後,歷代詩人詠蓮之作,更是不可勝數。僅宋代楊萬裏壹人,就留下詠蓮詩數十首。清代《古今圖書集成》草木典中,收集的詠蓮詩詞達400余首之多。
由於詩人的心境不同,誌趣不同,審美角度不同,詠蓮詩也就千姿百態,各具風韻。屈原在《離騷》中曾幻想:"制芰荷發為衣,集芙蓉以為裳。"用以表達它的堅貞。李白在《折荷有贈》中以荷花表達愛情。"唐初四傑"之壹王勃以蓮喻人:"牽花***連蒂,折藕愛蓮絲。"寓意藕斷絲連。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更是以蓮自喻,贊君子之品質,被人千古傳頌。清代萬婉儀以白蓮居士為榮,甚至把自己的生日改為傳說中的荷花生日----農歷六月二十四日,並賦詩雲:"淤泥不染清清水,我與荷花同生日。"詩人們為美麗的荷花動容,也為荷葉脆藕傾心。鄭伯琛的《荷葉詠》贊道:"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這是多麽可貴的獻身精神。楊萬裏的《藕》詩中寫道:"外面看來真璞玉,胸中雕出許玲瓏。"唐代孟郊詩雲:"妾心藕中絲,雖斷猶連牽。"後來,"藕斷絲連"便成了壹句成語。我國江南有悠久的采蓮的風俗,因此,流傳了不少歌詠采蓮的詩。
三、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
談到荷,自然就要提到藕。荷屬睡蓮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種植在淺水塘中。其莖生於淤泥中,變態為根狀莖,即是藕,也稱蓮藕。藕橫長在泥中,靠基莖節上的須狀根吸取養分。由於藕肉質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澱粉,營養豐富,所以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愛的食品。
當我們折斷藕時,可以觀察到無數條長長的白色藕絲在斷藕之間連系著。為什麽會有這種藕斷絲連的現象呢?
這就要觀察壹下藕的結構了。原來植物要生長,運輸水和養料的組織,叫導管和管胞。這些組織在植物體內四通八達,在葉、莖、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動物體內壹樣暢通無阻。
植物的導管內壁在壹定的部位會特別增厚,成各種紋理,有的呈環狀,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網形。而藕的導管壁增厚部卻連續成螺旋狀的,特稱螺旋形導管。在折斷藕時,導管內壁增厚的螺旋部脫離,成為螺旋狀的細絲,直徑僅為3~5微米。這些細絲很像被拉長後的彈簧,在彈性限度內不會被拉斷,壹般可拉長至10厘米左右。
藕絲不僅存在於藕內,在荷梗、蓮蓬中都有,不過更纖細罷了。如果妳采來壹根荷梗,盡可能把它折成壹段壹段的,提起來就像壹長串連接著的小綠“燈籠”,連接這些小綠“燈籠”的,便是這種細絲。這種細絲看上去是壹根,如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其實是由3~8根更細的絲組成,宛如壹條棉紗是由無數棉纖維組成壹樣。
細密纏綿的藕絲,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註意。唐朝孟郊的《去婦》詩中就有“妾心藕中絲,雖斷猶連牽”之句。後來,人們就用“藕斷絲連”的成語來比喻關系雖斷,情絲猶連。
蓮的名稱
由於對蓮的喜愛,除正名之外,人們還根據其外形特征、生長習性、聖潔高雅的氣質給蓮花取了很多富有詩意的名字。同時民間還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
壹、正名:荷花、蓮花(目前文獻中荷蓮並用)
二、別名:荷華(《詩經·鄭風》),芙蕖(《爾雅釋草》),芙蓉(《離騷》),夫容(《漢書·子虛賦》),朱華(魏曹植詩),澤芝(《古今註》),水芝(《本草經》),君子花(北宋周敦頤《愛蓮說》),淩波仙子、水宮仙子(宋張耒詩《雞川子·荷花》,水芙蕖(《三才圖會》),水華、芰荷(《本草綱目》),水雲、水旦(《群芳譜》),六月春(《類腋輯覽》),靜客、凈友(《三余贅筆》),玉環(《北夢瑣言》),草芙蓉(《采芳隨筆》),水芙蓉,菡萏等。
三、蓮各部器官的專名:芙蕖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意思是:荷花的葉柄、花柄叫"茄",荷葉叫"蕸",地下莖藕鞭叫"蔤",花蕾和花叫"菡萏",花托叫"蓮",地下莖藕仍稱"藕",種仁即子葉叫"菂",種子的綠色胚芽叫"薏"。
四、名稱的由來:三國時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解釋"芙蕖":"何物可以為夫,可以為渠,故稱荷為芙蕖。"意指長滿百畝的湖沼或河渠裏的荷花稱"芙蕖"。宋陸佃《埤雅》稱荷的來歷:"荷總名也,花葉等名俱眾義,以不知為問,謂之荷也。"是說各部器官均有專稱,只是總的不知叫什麽,於是將"何"字加上草字頭而成為"荷",含負荷之意。宋以後書籍多用"荷",少用"芙蕖"。《爾雅》明確"蓮"的定義,指荷花的蓮蓬。但東晉郭璞《爾雅註》提出:"北方人便以藕為荷,亦以蓮為荷。"此後,芙蕖、芙蓉逐漸改稱荷或蓮,荷蓮同義,混稱至今。至於荷後加花成荷花,蓮後加花成蓮花,則是符合中國人的語言習慣,後來加上去的。
黃山蓮花峰:在安徽省黃山市境內,因峰形酷似荷花而名。
廬山蓮花峰:在江西九江市南。
華山蓮花峰:位於陜西省華陰市,為華山的中峰。
衡山蓮花峰:為湖南衡山之峰,層巒疊嶂,形似荷花,故名。
武夷山蓮花峰:位於福建崇安境內,上有蓮花洞。
蓮花峰:在廣西曲江之南。
蓮蓉酥餅的蓮蓉餡的做法:
蓮蓉去皮用水煮開,把水過濾,蓮蓉撚成泥狀,然後在鍋裏倒壹些植物油漫漫加熱,把蓮蓉泥也倒入鍋內翻炒,翻炒過程中加糖,直到炒熟為止。好象大概過程就是這樣.
制作栩栩如生的"蓮蓉小雞" :
□皮料
澄粉300克,生粉、豬油等適量。
□餡料
蓮蓉100克。
□制作方法
蒸。先將澄粉用開水燙熟,加入少許生粉、豬油揉勻成澄粉面團,揪兩小砣分別用食紅、食黃揉成紅、黃面團待用,再將白色的澄粉面團下劑 10個,包入蓮蓉餡心,捏成小雞坯子,並用花鉗子夾出雞翅和雞尾,用20顆黑芝麻點綴成“眼睛”,黃色的面團捏成雞嘴,紅色面團捏成雞冠子,做好的蓮蓉小雞裝盤中入籠蒸5~6分鐘,出籠擺入鋪有菜松的盤中即成。
□風味特色
晶瑩透明,餡心香甜。
□技術要領
色素不能重。
江河湖塘
蓮花海:新疆烏蘇境內壹湖舊名。夏天,湖中盛開白蓮似海,故名。
蓮花湖:據北魏酈道元《水經註》記載:唐城西北隅有壹湖泊,俗謂之唐池,蓮荷被水,為當時勝景。
紫蓮塘:《德興縣誌》載:馬鞍山下有紫蓮塘,因開紫蓮而名。
瑞蓮池:據《化州誌》載:化州官府後有瑞蓮池,嘉靖己酉(1525年)池中有三枝開並蒂蓮。戊子(1528年)有七枝開並蒂蓮,故取名瑞蓮池。
金蓮池:據《偃師縣誌》載,西南40裏,有池廣丈余,深五尺,唐代終南山王主禪師尋其友張神童至此,有金蓮七朵生於池內,故取名金蓮池。
荷花澱:據《保定縣誌》載,縣西有荷花,夏日盛開,香聞十裏,遊賞其間,涼風四面,爽氣怡人。
芙蓉池:據《湖州府誌》載,府城東白蘋州上有池,池內多生千葉蓮花,故取名芙蓉池。
蓮花池:據《重慶府誌》載,“江津縣東二裏有蓮花池,廣約三十裏,池中蓮花,紅白相雜,生動可愛。”又《元江府誌》載:“青龍山下有壹大池塘,周圍三百余丈,每逢暑夏,池中青、白紅荷盛開,故名。”
③亭橋建築
藕花居:位於杭州凈慈寺北。據《西湖誌·園亭》載,明洪武僧廣衍建,為南屏八景之壹。
玉蓮堂:據《西湖誌·古跡》載,在錢塘門外,景定三年(1262年)安撫魏克愚於此。
瑞蓮亭:據《順慶府誌》載,蓮州府署南石佛寺左,有壹亭,亭邊有池常生並蒂蓮瑞蓮,絢爛多彩,異香數裏不散,故名瑞蓮亭。還有君子亭、蓮巢亭、荷橋、蓮莊、蓮城堂。此外,古人常把大臣的官邸稱作蓮花池。
5.以荷花為“市花”的城市
山東濟南市:20世紀80年代,荷花被譽為濟南市“市花”後,大明湖更是煥發了生機:垂柳披拂,荷花掩映,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山東濟寧市:濟寧市荷花栽培約有二千年的歷史。現今濟寧市的荷花新品種已達六十余種。
河南許昌市:20世紀80年代荷花被譽為許昌市“市花”,更促進了荷花文化的繁榮發展。
湖北孝感市:自古以來孝感城野荷遍地,尤以城西蓮花湖為最盛。今日孝感市區便是蓮花池之壹隅。湖邊有“荷花墩”,城內有荷花池,“泮沼荷香”已成為孝感八景之壹。
湖北洪湖市:以洪湖聞名的湖北洪湖市,水域面積758平方公裏,荷花到處盛開,使之成為荷花的海洋。1987年,洪湖撤縣立市,1991年市人大通過決定以荷花為“市花”。
廣東肇慶市:種植荷花近千年的廣東肇慶市,以瀝湖七星湖的荷花最為著名。荷花已成為肇慶人民最喜愛的花卉之壹。
累死我了;
5555555555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