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九堡鎮的區域概況

九堡鎮的區域概況

名稱來歷相傳最初叫“九寶”,因為這裏有9種奇珍異寶,以山坑的芋子,慈坑的生姜,糞箕窩的九尾松,河壩裏的果蔗,銅缽山的方形竹子,黃渡村種植的紅蘿蔔,崖刀石的花生,清溪村的曬煙,羊角嶺下的紅薯等九種實物奇特而著名。後來,由於鐘、劉兩大姓氏經常發生 械鬥,所以各自修築堡壘自保,而改名“九堡”。

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15°54.347′,北緯25°56.250′。處於瑞金市西北部,北接崗面鄉、大柏地鄉,南鄰雲石山鄉、沙洲壩鎮,西靠萬田鄉,東毗黃柏鄉。地扼於都、會昌二縣,物華天寶,風藏氣聚。人民政府駐羊角村,電話區號0797,郵政編碼342504,距市22公裏。

政區沿革九堡鎮1958年前為密溪、九堡等鄉,1958年設九堡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設鎮。

政區劃分2011年末轄密溪、富田、富村、官倉、石角、沿崗、清溪、豐塘、謝村、珠鬥、慈坑、羊角、松燕、山塘、小陂、壩溪、塹下、黃渡、下宋、沙壟、楊梅、橋頭、山坑、興田等24個村民委員會,九都圩1個居委會,376個村民小組。

人口面積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6.5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萬人,城鎮化率18.24%。另有流動人口13009人。總人口中,男性34569人,占52.6%;女性31195人,占47.4%;14歲以下16556人,占25.17%;15~64歲44882人,占68.25%;65歲以上4326人,占6.58%。2011年人口出生率13.2‰,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長率6.9‰。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鎮總人口6.5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萬人。另有流動人口13009萬人。男性34069人,占52.6%;女性30695人,占47.4%。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6千米。總面積468.5平方千米,其中陸地372平方千米,占80%;水域96.5平方千米,占2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8.7人。 這是壹片金色的土地。九堡地型成盆狀,土壤、山體富含鋅、鐵、黃金、煤矸石等礦物質,氣候宜人,雨量充沛,無霜期長,14千米長的九堡河穿境而過,水資源豐富。2.68萬畝的良田裏孕育著5000多畝“黃金葉”,是全省優質煙葉生產基地之壹。22.3萬畝的青山間,有5000多畝的臍橙生產基地,臍橙成熟之際,赤金色的果實大而渾圓,如群星滿墜綠色的幕,清香之氣,甘甜之味,沁入心脾。

這是壹片綠色的田野。近年來,在黨委政府的謀劃下形成壹村壹品的特色產業。九堡綠色產業興旺發達,從傳統的田地,轉戰山林和養殖廠,形成“三元合壹”的農業發展趨勢,並逐步打造成科技化、規模化的生產基地。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以生姜、香芋、甘蔗、花生、茶葉、油茶、毛竹、生豬、肉牛為特色的產業,遍布24個村。3個集貿市場,圩鎮面積達2平方公裏,居住人口2萬余人,圩鎮內六條街道壹縱五橫,連接起2.6萬m2九堡鎮商業城,每逢圩日,四面八方的群眾齊聚集市,使得九堡成為瑞金市西北部最大農副產品集散地。商貿繁榮昌盛,經濟蒸蒸日上,呈現壹幅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這是壹個古色的寶庫。瑞金密溪古村客家古居群被列為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保留完好的清代客家徽派建築群,譽為瑞金市“十景”之壹。銅缽山位於九堡鎮西北部,為瑞金舊“八大景”之壹,號稱綿江第壹峰,站在山頂可覽三縣風光,山頂有昭靈王祠,以及大量石刻。明清時期,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許多詩篇。昔日廣植油茶樹,素有“悠悠茶歌,巍巍銅缽”之說,遂成“銅缽茶歌壹景”。 琳瑯滿目的客家特色小吃,可謂客家文化裏的美食瑰寶。

這是壹個多彩的桃源。攀銅缽山峰,覽三縣風光;登石螺嶺崠,助強健體魄;訪瑞金密溪古村,賞民情文化;嘗九堡小吃,品客家風味;飲九龍仙茶,悟人生真諦。這片旅遊休閑的聖地,遠離城市喧囂回歸自然靜謐,金色田野、翠色山林、四季果香、古色古樓、紅色遺址、百味小吃、民間小調、木偶戲曲,給人以視覺、嗅覺、味覺、聽覺四維壹體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