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岐區乳鴿,這種乳鴿以體大肉嫩、胸肉特厚而著名。
東升鎮脆肉鯇,由於獨特的養殖環境和技術,脆肉鯇肉質結實、清爽、脆口,耐煮不爛、且肉味清香可口,屢獲榮譽,並遠銷港澳地區和南美部分國家。
黃圃鎮臘味,由於三角洲天熱潮濕,聰明的黃圃人采用鹽、糖、醬油、酒腌制後再曬幹的辦法制作了色香味美的臘肉。之後又以這種方法對豬的各個部位進行制作。漸漸總結中壹套腌制的配方和制作花式品種的方法。自此,黃圃人制作臘味的技藝聞名於世。
三角鎮沙欄雞,特點是雞其個體大,胸肉較厚,肌體豐滿,以雞肉味鮮、香滑、骨脆而馳名中外。
沙溪鎮扣肉,其風味特點是濃郁甘香,酥化不膩,是沙溪鎮所有酒樓食店甚至壹般家庭均懂得制作的地方名菜。
三鄉鎮瀨粉,是用以優質粘米為主要原料,並選用當地的優質礦泉水,拌和成稠度適中的粉漿,蒸制成細長而很有韌性的園條狀鮮粉,成品配上上湯肉料,吃起來粉條潤滑爽口而有彈性,非常可口。
小欖鎮菊花,用菊瓣所特制的菊花宴,如三蛇菊花羹、菊花炸魚球、菊花蒸肉丸、菊花魚欖、菊花魚片、菊花雞、菊花海鮮、菊花燜豬肉、菊花炒牛肉等,每種菜式都有肉的鮮味,更有濃濃的菊花清香。
神灣鎮菠蘿,經過長期選種培育,現在神灣菠蘿,壹般每個重壹市斤左右,色澤金黃,皮薄肉厚,更難得的是肉細爽脆無渣,甜蜜清香而無酸味,齒頰留香,經久不散。
杏仁餅:因其外形似杏仁,故稱。餅身松脆,餅心香甜,肥而不膩,入口融化,風味獨到。
蕉蕾粥,粥色奶白,粥氣清香,味感鮮甜,是壹款沙田風味的靚粥。 官塘茶果:
大龍糕——又稱大隆糕,取其步步高升之意,春節或者新屋入夥的時候制作。通常要用柴火蒸差不多十個鐘頭,很費工夫。表面撒上芝麻、紅棗、過年還要放壹對利是和壹對桔在上面。過了正月十五後,通常早餐就吃這個。
豆撈仔——現在很少人這樣叫了,甜品店都叫做糖不甩。花生剝殼、烘炒、去花生衣,石舂研磨成花生碎。煮好的湯圓,拌上花生碎和白砂糖,真的很香。如此繁雜的手工程序,在機械化的現代是不多見了。
生粳糕——即三丫苦茶果。三丫苦是壹種清熱解毒的中草藥,在春夏交界之際,食之有利於預防疾病。用糯米粉與三丫苦樹汁浸泡的水摻和,蒸熟成糕,或用粉皮包甜豆沙餡,搓成團狀,以蕉葉墊底蒸熟。這種茶果現在已經非常少見了。
磨芋圓——壹般用紅芋,把磨好的芋頭漿加少許粘米粉調成糊狀,用手攥芋糜,從虎口處擠出成圓形顆粒,右手用勺子接住,放入用白蝦、豬肉粒等做成的湯底中,動作要幹凈利落,芋丸的形狀要圓。成品之後味鮮濃郁,軟嫩清口。
疊石蠔油:蠔油有“海底牛奶”的美譽之稱,是調味的材料。
橫琴蠔,蠔以大、肥、白、嫩、脆,傲視同類。
鬥門區重殼蟹,名為重殼,蟹殼也確實比壹般蟹要堅硬和厚重,而且也更加珍貴,因為它生長於鹹淡水海域裏,每1000斤中也只能選取10斤的上品。嘗之,只覺肉質嫩滑,味道鮮香,而且蟹肉很容易與殼分離。
白蕉鎮禾蟲,禾蟲生長於鹹淡水交界的禾田底下。每年收獲兩次,頭壹次在清明後的舊歷初壹、十五時分潮期,人稱“荔枝蟲”,在舊歷八月十五前後收獲的則稱“秋蟲”。據說每當此時,當地的農民就帶上手電筒,點著火水燈,劃著小船到農田的水閘放網捕撈。禾蟲蛋白質高,營養豐富,炒、炸、熏、蒸、生曬、腌制樣樣均可。將禾蟲曬幹了還可用來煲湯除風濕。
白藤水鴨,白藤水鴨產在水鴨食料豐美的白藤湖,滋味清鮮,補而不燥。橫山粉葛松化無渣,還有壹股天然的清香味,用它來煲湯,湯水如奶水壹般又甜又滑。 禮記杏仁餅、蛋卷、鳳凰卷、牛肉幹、豬油糕、蛋卷仔、光酥餅、姜糖、花生糖、甜老婆餅,鹹切酥,牛耳仔,鹹老公餅,雞仔餅,合桃酥,姜汁肉松米通、芝麻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