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探尋紅色起義路,開啟老區新篇章

探尋紅色起義路,開啟老區新篇章

五月的陽光,溫暖和煦,我們壹行21人相約探尋亭旁革命老區紅色之路。

1928年5月26日,亭旁鎮建立了浙江省第壹個紅色政權,從此“浙江紅旗第壹飄”在浙東大地上飄揚。

紅色文化是亭旁鎮最強的文化印記,但沒在消費者心中形成廣泛認知,為了提高知名度,村民借力紅色文化源源,自發開辟了壹條紅色之旅新驢線,讓我們更直觀感受當年的革命氛圍。

我們是第壹個來此走驢的民間驢隊,寶刀隊長表示深感榮幸。這時壹個女子走過來,給赤手空拳的我們分發“登山杖”,寶刀告訴大家,這是村裏的女幹事,這次由她帶領我們穿越紅色之旅。我們都驚呼:“哇,這麽年輕的女幹部,太能幹了!”

女幹事爽朗地笑了:“不年輕了,我女兒都二十歲了。”

“我以為妳才三十幾歲呢!”在七嘴八舌的打趣聲裏,大家消除了陌生感,變得無拘無束。

我們從丹邱寺出發,向大山深處挺進。

我緊隨在女幹事身後,她背著旅行包,手裏提著壹個袋子,裏面是標語和路牌,壹邊帶路壹邊工作,她的臉用絲巾圍得嚴嚴實實的,她告訴我,這半個多月都在山上忙,陽光太猛,快曬成黑人了,看上去老了十幾歲。

當我向她表示敬意時,她擺擺手說:“我們有壹個團隊,在山根邵的書記帶領下,村兩委和村民積極參與,大家分工明確,我只是磨磨嘴皮子,體力活都是村民幹的。這條驢線政府沒有撥款,是我們自發打造的,村民們不計報酬,日日趕工,全心全意為打造新驢線而努力。妳看,我袋子裏的路牌,塑木板頭是我問同學要來的,任組長利用晚上時間打字噴漆制作的,壹個路牌十元錢,廣告公司要三十元壹個呢!”

行至靈鳳山,放眼望去,藍天白雲,草木蔥蘢。女幹事說,如果四月份來,這裏滿坡的映山紅開得沸沸騰騰,紅火得不知收斂。

聽她壹說,我仿佛看到火把壹樣的映山紅燃起來了,燃在深林裏,燃在起義軍路過的小道上,燃在那些因革命而充滿激情的腳步聲裏……

我不由輕輕哼唱起來:為什麽戰旗美如畫,英雄的獻血染紅了它,為什麽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青山遍灑英雄血,使得逢春萬壑紅,這萬壑紅啊,讓人熱血沸騰,鬥誌昂揚。

到達獅峰,已出了壹身汗,隊長讓大家休息壹下,正好領略亭旁風光。美麗的新農村被群山包圍著,以前這裏交通閉塞,經濟落後,現在是壹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女幹事向我們描繪著未來的藍圖:這裏造個觀景臺,下面修條棧道,那邊再建個亭子……這大山就是壹個聚寶盆,有藍莓基地,桑椹子基地,楊梅林,連這隨處可見的烏飯葉,做成烏飯麻糍,都是壹道不可多得的美食。摘壹片塞進嘴裏,細細地咀嚼著,酸酸的,可生津止渴呢!

這裏的壹草壹木並無特別之處,但因為是家鄉的土地,壹枝壹葉都帶著舊日情,隔年香,讓人沈醉。

極目遠眺,我能感覺到山林在流動在歡騰,這只沈睡的獅子醒過來,即將奔跑了!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村民挖河鑿路,學習愚公,是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是信仰,信念和實幹,革命老區的人民淋漓盡致地詮釋了這壹精神。

女幹事指著埋頭挖河的漢子說:“這是我老公,每天起早摸黑,比我還要積極,我的工作也多虧他支持!”他們站在壹起交談了幾句,平常而樸實,陽光透過竹林照在他們身上,整個畫面在我眼裏是那麽動人。

女幹事壹路上和村民打著招呼,連稱“辛苦了!”她壹再跟我們說,自己只是磨磨嘴皮子的。我說:“這指揮官很重要啊,如果妳沒有威信,到處瞎指揮,誰會聽妳呢?”

旁邊的村民附和道:“對對,領導指揮得好,我們才幹得起勁。”

下山途中,我們坐上壹個小夥子的車,女幹事說:“這是我們的村監委主任,他負責運輸,這輛車是他自己的,就當拖拉機使的,我都覺得心疼。為了村民過上好日子,大家把能貢獻的都貢獻出來了。”

她又指著兩邊的楊梅林說,到時吃楊梅,妳們再過來,免費吃,我們的楊梅都不打藥的。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翻山越嶺,我們到達終點山根邵村,入口處兩旁鮮紅的對聯格外醒目:重走亭旁起義路,新啟老區振興篇。通過這次驢行,不由在心裏再壹次向先烈們致敬,感謝他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更值得慶幸的是,我看到農村領路人和青年先鋒隊的風貌,推翻了以往我對村幹部的刻板印象。對於在山村長大的我們來說,這樣的驢線在家鄉很尋常,可是因為他們的付出和努力,讓我們在尋常的風景之外看到了另壹種美。

在山中看到這些白色的野花,飄墜在綠叢之中,它們不事雕琢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不嫵媚,不張揚,只是質樸而熱烈地開放著,為這世界增添壹份美麗,這不正是這些默默奉獻全部智慧和力量的人的寫照嗎?

祝願紅色之路早日修繕完整,相信革命老區的明天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