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立春。有打春吃春餅之說稱為“咬春”,壹般會用攢盒或圓盤盛載,餅放正中周圍擺放餡料,故又稱春盤、五辛盤。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正月·春盤》:“新春日獻辛盤。雖士庶之家,亦必割雞豚,炊面餅,而雜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蔥,沖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紅蘿蔔,名曰咬春
雨水
雨水這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家探望父母,送壹段紅綢燉壹罐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壹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在此祝每壹位,雨水安樂,羊年吉祥。過年大掃除邊掃邊畫。糙了。
驚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 驚蟄雷動,百蟲“驚而出走”,二月二,人們把黃豆、芝麻之類放在鍋裏翻炒,劈啪有聲,謂之“爆龍眼”,求風調雨順。男女老少爭相搶食炒熟的黃豆,謂之“吃蟲”,意喻人畜無病無災,莊稼不生害蟲。
春分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舊時民間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菜是壹種野莧菜也稱為春碧蒿。采回的春菜壹般與魚片滾湯,叫“春湯”。俗語“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另有“春分到,蛋兒俏”的立蛋習俗。
清明
《歲時百問》“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江南壹帶有吃青團的風俗。多用艾草搗爛後擠壓出汁同水磨糯米粉拌勻揉和,餡心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於表面。青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
谷雨
《通緯·孝經援神契》“清明後十五日,鬥指辰,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凈明潔也。”谷雨自古是采茶的時節,又叫二春茶。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滋味鮮活香氣怡人。另有“谷雨和牡丹”的壹段愛情傳說。谷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
立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立夏飯:立夏前壹天孩子們向鄰家第戶討米稱“兜夏夏米”。挖上點筍“偷”點蠶豆、蒜苗、立夏日將兜得的米與食材露天煮飯,飯上放青梅、櫻桃等,分送日前給米的人家,有“五谷豐登”壹年到頭身體健康的寓意。
小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周書》小滿之日苦菜秀。苦苦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清熱、涼血、解毒。寧夏人喜歡把苦菜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
芒種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 芒種,喻農作物成熟,農民將進入忙碌的田間生活,此時梅子成熟,在民間流傳著“煮梅”的習俗。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神農本草》記載,“梅性味甘平,可入肝脾肺大腸,收斂生津”。
夏至
《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此時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各家面館人氣很旺。
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我國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早在清鹹豐年間,蓮藕就被欽定為禦膳貢品了。因與 “偶”同音,故食藕祝願婚姻美滿,究其功效有清熱涼血,通便止瀉、健脾開胃。去年的老圖,小暑佳節,賀壹下吧!
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熱也,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莆田人家有在這天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謂“過大暑”。此時梅雨季節剛過後不久,暑主陰,易為暑、濕、邪所侵,食以米糟驅除暑去濕。將米飯拌和白米曲發酵透熟成糟,再劃成壹塊塊加紅糖煮食。
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秋,七月節。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在立秋前壹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在院子裏晾壹晚,於立秋當日吃下,據說有養生效果。 從唐宋時起,有此日秋水食赤小豆的風俗,取七至十四粒赤小豆,以井水吞服,服時面朝西,據說可以壹秋不犯痢疾。
處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氣侯逐漸幹燥身體裏肺經當值,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老鴨味甘性涼,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百合鴨”選用了當季的百合、陳皮、蜂蜜、菊花等養肺生津的食材來調制,芳香可口。
白露
白露“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飲“白露酒”是民間特有傳統。其屬米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釀可千日,至家而醉”。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因取程江水釀制而得名,為貢酒。
秋分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雖無特殊節氣美食,但有“秋分節氣蟹肥菊黃”的說法。蟹八件始於明代,食蟹又分“文吃”和“武吃”,所謂的“文吃”。“武吃”吃的是快意,“文吃”吃的是工具。
寒露
《孝經緯》曰"秋分後十五日,鬥指辛,為寒露,謂露冷寒而將欲凝結矣。"寒露意味著萬物因寒氣增長而日漸蕭落。古人雲“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故寒露有“吃芝麻”的習俗。“寒露芝麻酥”芝麻為餡,面中加白芝麻表面綴黑芝麻口感酥脆,溫潤解燥。
冬至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各位領導。古人冬至是要放假的。。
小寒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壹般會煮菜飯吃,矮腳黃青菜再剁上壹些生姜粒與糯米壹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
大寒
民間認為八寶飯來源於古代的八寶圖,早期是將蒸熟的糯米飯拌上糖和豬油,放點蓮子、紅棗、金橘脯、桂圓肉、蜜櫻桃、蜜冬瓜、薏仁米、瓜子仁等果料,撒上紅、綠梅絲做成。蜜櫻桃、蜜冬瓜象征甜甜蜜蜜…同樣其他每壹樣配料都有它諧音的美好寓意。
端午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五”即“初五”,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風土記》“先此二節壹日,又以菇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端午節食粽子,為了南北大團結,特畫甜、鹹粽子各壹枚。妳們愛吃哪壹個呢?
中秋
中秋,三秋至此為半,正是壹年中最有詩意的時節。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軒,天凈無片雲,地靜無纖塵。月餅與中秋聯系起來始於明朝,田汝成《西湖遊覽誌余》 記載,中秋民間已月餅相送,"取團圓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