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壹樣,河內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
河內人在稱呼中,除了第壹人稱較常用中性的“我”(發音為“堆”)外,第二人稱“妳”和第三人稱“他(她介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通常根據對方的輩分或身份來稱呼,以表示親熱或尊重。如對父輩的人,第二人稱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稱則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
河內人問候不分“早晚”,也不分“妳好”。“再見”,通常都用壹聲“召’朝上稱呼來表示。例如見面時說“召同誌”是“同誌妳好”,分別時說“召同誌”是“同誌再見”。
河內人稱呼對方時,壹般是稱呼與最後壹個名字連用,很少帶姓連名都叫,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如壹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可根據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稱為“強伯”、“強叔”、“強哥”、“強弟”或“強先生”、“強同誌”。 炸春卷
河內的餐飲在越南不算有特色,但是作為大多數旅行者進入越南的第壹站,河內是適應環境的第壹步:越式米粉,法式面包,還有美味而廉價的咖啡和鮮榨果汁,這些將是妳今後在越南的“家常便飯”。
提示:河內的蔬菜多數味道濃烈,而且習慣生吃,似乎作為調味品或藥材更合適。壹般在點米粉時會同時上壹小籃各種蔬菜,可以每種撕壹點嘗嘗,不能接受的要特別記牢,以後就可以躲過了。
LittleHanoi,這家位於老街區的小餐館因為生意太好,在PTaHien街上又開了家分店。LittleHanoi主要經營越式法國面包三明治,比壹般餐廳賣的貴,但絕對物有所值,妳會迅速喜歡上這裏的美食的。
這裏的越南菜非常正宗美味,而且因為有中文菜單,可以借此機會弄明白在越南壹路吃的東西到底都是些什麽。地址在21TaHienSt。HoaSua學校餐館的營業時間是周壹至周五,11:00-22:00,這裏供應美味的越南菜和西餐,餡餅也十分美味,更重要的是這家學校為當地的窮苦孩子提供有益的職業培訓並幫助尋找工作機會。所以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妳也做了件好事。
Baguette&Chocolat,這是HoaSua學校餐館的分部,這裏有河內最棒的熱巧克力、三明治和色拉,樓上的赤腳進餐區的氣氛更輕松愉快。路邊攤的價格是飯店的壹半,壹般米粉5000-10000越南盾;法式面包三明治5000-10000越南盾,便宜的餡料是肉末加萵苣葉,貴的會有番茄、黃瓜、培根等等;越式咖啡3000-5000越南盾壹杯,基本都是壹樣的香濃;水果奶昔5000-10000越南盾壹杯,最貴的是木瓜、火龍果等。
特別推薦:拿來當醋用的綠色小檸檬,擠壹點在湯裏,又增香又開胃。
肉棕
肉粽是越南的傳統美食,過去,壹般的河內人家只有在節日裏才能吃上。這種肉粽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粽粑,而是完全用肉來做成的。在農村,每當節日特別是春節來臨前,各家各戶都要做肉粽。做法是將上好的瘦豬肉加入各種香料,放入鍋中煮熟。吃前切成塊或薄片蒸熱,蘸以魚露和胡椒粉,味道鮮美,不油膩,吃後口齒留香。
炸春卷
炸春卷是最受越南人歡迎的壹道菜,和中國的春卷做法不同,味道也有很大差別。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蟬翼,潔白透明。將春卷皮裹在由豆芽、粉絲、魷魚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外面,放入油鍋中炸至酥黃。吃時,用玻璃生菜裹上春卷,蘸以魚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膩,十分可口。
牛肉粉
在越南,與雞粉齊名的小吃還有牛肉粉。越南的牛肉粉壹定要用黃牛肉,使用的米粉比廣西的切粉略薄略細,用優質大米制作。牛肉粉的做法是,將壹大塊精黃牛肉加上各種佐料後下鍋煮熟,然後切成薄薄的小塊,將米粉在開水鍋中燙後,加入牛肉、牛肉湯和各種調料,吃起來別有壹番風味。
蝦餅
蝦餅也是越南壹道有名的小吃。蝦餅的做法是將加了調味料的面糊裹上新鮮的大蝦,放入油鍋中炸,出鍋後香味撲鼻,吃起來香酥可口。 河內有兩個市場,壹是位於舊城中心的東川市場(DongXuan),壹是位於81PhoHue和TranXuanSoan轉角的Hom市場。河內主要的商業區坐落在莊進街(TrangTien)和南區還劍湖附近。
三十六古街:河內的舊城區由三十六條分工不同的小商業街組成,在這裏可以發現很多值得買的東西。
越南紀念品商店:在舊城區,可以買到各種工藝品,比較貨真價實。
圖書進出口公司:位於二征夫人街32號,可以買到越南畫和漆器。
巴茶瓷器:巴茶是越南的景德鎮,離河內約7公裏,搭摩托車過去50000盾。壹般壹個煙灰缸賣1美元左右,其它東西的價格可以以此為參照。
木偶:就是表演水上木偶戲用的木偶,退休後會拿來出售。喜歡就快買,離開河內就買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