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養老的最高境界是成長

養老的最高境界是成長

余大哥退休後像候鳥壹樣,冬天飛到海南,清明飛回東北,夏天飛去消暑。用他的話說養老就是享受生活,旅遊,美食,跳舞,訪友……有錢又有閑,把年輕時想做而沒做的事情做個遍,然後死而無憾。

張教授退休後從北京搬到了丹東的邊疆小村莊生活,遠離醫院、影院、咖啡屋,日出而作,鋤地、種菜、栽樹、澆水,日落而息,看書、寫作、品茶、聊天。成了壹個地道的農民,學會了所有的農活,還能指導農民種植養植,原有的高血壓、高血脂、失眠、氣喘等毛病都沒了。

養老,壹個“養”字把老年人納入了被人照顧的行列,退休意味著工作的終止,被養的開始,壹個“養”字把老人歸入廢物的行列。現在我國的預期壽命達到八十歲左右,二十多年的時間可以把壹個呱呱落地的嬰兒培養成有為青年,從退休到去世可能不止活二十年,讀了許多書,行了很多路,經歷了無數艱難坎坷的健康老年人,難道只能被動地養老,無所事事地老去?

表嫂的母親已經92歲了,每周表嫂回家看望母親,總是把帶回來幾包新鮮蔬菜,足夠她家吃壹周。那都是她母親種的,她母親把自留地打理得井井有條,三四壟地分別種著大蒜、大白菜、蘿蔔、青菜、苷藍、花菜……有時吃不了的蔬菜還會送給村裏那些上班的小媳婦。忙忙碌碌的母親連病都沒時間來光顧她,整天活得充實和健康。

我也曾走訪過幾位百歲老人,他們生活在農村,只要能夠走動,就會去地裏幹些力所能及的活,不會因為無聊而苦惱,不會因為空虛而寂寞,不會因為想長壽而去養生。蔡崇達在《皮囊》裏,寫了活到九十九歲的阿太——外婆的母親,她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妳整天伺候妳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

如果把退休前的生活看成壹年的終結,退休後看成新壹年的開始,那麽退休那天就是除夕,做壹桌好菜吿別昨天,貼壹副對聯迎接新春。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拾起年輕時放棄的夢想,想讀書去老年大學圓上大學夢,想遠方來壹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想學藝方放低身段去拜師,二十年足夠妳成為某壹行業的專家級人物。

養老的最高境界是成長,老年人只要不放棄對世界的好奇心,不以年齡設限自己的求知欲,不因畏難也停留在舒適區任智力退化,那麽老年人也可以活得和年輕人壹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