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也就這麽大了。
如果再大的話,那麽:
香豬食法:烤巴馬香豬
以上好鮮嫩的小香豬為原料,在配好的味料湯中稍事浸泡,然後放炭火上烤,邊烤邊上蜂蜜,烤熟後顏色金黃鮮紅,香味撲鼻,走俏餐桌,已開始躍出深山,走俏南北,成為美食林的搶手貨。
我們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肉食品加工技術相結合加工烤香豬。在生產中采取了選擇適宜的體重、低溫腌制、新配方等壹套烤香豬的加工技術,為提高烤香豬的質量以及工廠化生產提供了重要依據。
1 原料與輔料
原料均為巴馬香豬,體重約6-10千克。
配方1:食鹽60~70克,白糖120~150克,白酒20~50克,味精10克,芝麻醬50~100克,南乳50~60克,五香粉8~15克,硝酸鈉5克,蔥、米醋及麥芽糖各適量。
配方2:食鹽45~55克,白糖200~250克,白酒15克,味精6~10克,芝麻醬100~150克,豆腐乳4小塊,姜絲、蔥、香油及麥芽糖各適量。
配方3食鹽40~50克,白酒60~10克,白糖200~300克,醬油15~50克,味精5克,豆腐乳5~7小塊,五香粉6克,蒜泥30克,姜絲、蔥及麥芽糖各適量。
2 加工設備
秤、案板、大鍋、特制烤鉤及烤爐等。
3 加工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原料的屠宰與整理→腌制→燙皮、掛糖色→烤制→成品。
原料的屠宰與整理:宰殺放凈血,用65℃左右的熱水浸燙,註意翻動,取出迅速刮凈毛,註意刮去粗皮上的黑皮,用清水沖洗幹凈。
從腹中線用刀剖開胸腹腔和頸肉,取出全部內臟器官及板油,剔出體內所有的骨頭,不要破壞皮膚。也可將頭骨和脊骨劈開,取出脊髓和豬腦,剔出第2~3條胸肋骨和肩胛骨。在肋骨間用刀劃開,較厚的肌肉部位用刀切花,便於佐料滲透入味。
腌制:除米醋和麥芽糖外,將所有輔料混和後,均勻地塗擦在體腔內,放入2~5℃的腌制室內腌制。時間為夏天5~8小時,冬天可延長到12~24小時。
燙皮、掛糖色:腌制好的豬坯,用特制的長鐵叉從後腿穿過前腿到嘴角,把其吊起瀝幹水。然後用90℃熱水燒淋在豬皮上,直到皮膚收縮,達到定型的作用。在燙皮的水中加入適量的米醋,可使烤香豬的皮更脆。
待晾幹水分後,將麥芽糖水(1份麥芽糖加6份水)刷在皮面上,只能刷1次,而且要均勻,否則烤香豬的皮色深淺不壹。最後放在通風處晾幹表皮。
烤制:采用掛爐烤制。熱源有電或炭2種。傳統加工用炭爐,工廠生產壹般用電烤爐。
將燙皮並已塗麥芽糖晾幹後的豬坯掛入加溫的烤爐內,烤爐要有穩定的爐溫,並掌握好火候,烤制時正常的爐溫需控制在160~200℃之間。烤制40分鐘左右,豬皮開始轉色時,將豬坯移出爐外紮針,用竹針或鋼針從皮刺入,均勻地刺遍豬身,可防止皮與肉分離。然後刷上1層油(最好用生茶油),作用是把香豬的皮層炸脆。再掛入爐內烤制40~60分鐘,至皮脆呈棗紅色時即可出爐。烤制期間經常調換香豬的位置,使其烤制均勻。
肉質特點:皮薄肉細,胴體瘦肉多,肌肉鮮紅,肌纖維細嫩,脂肪潔白。
肉味特點:清香甘甜,營養豐富,烹調時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氣撲鼻,尤其獨特的是,乳豬在哺乳期任何日齡階段屠宰食用絕無奶、腥膻等異味。
營養特點:其肉蛋白質含量高達21.8%,高於普通豬31.1%—70%;脂肪低,僅占普通豬的18.86%—28.10%,熱量也較低,是普通豬的60.85%—76.1%。鈣磷含量和比例幾乎與雞蛋完全壹致;巴馬香豬肉營養全面,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且含量普遍高於普通豬,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是普通豬的226%。更為獨特的是,巴馬香豬肉中含有壹種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的特殊物質,它具有多種藥理性,可使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抗炎物質增多,使血小板形成的血栓素A2減少,起到預防血栓形成,有較強擴張血管的活性,對美容和保健有特殊效果,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獨特功效,非常適宜制作老年食品,完全符合人體生理需要和健康需求。所以早在宋朝便成為皇室貢品,當今作為老年食品的開發,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