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真實案例揭秘企業通過管理股權激勵崛起

真實案例揭秘企業通過管理股權激勵崛起

 本文的案例是講述來自火辣的山城重慶,在京城幾乎鮮有耳聞的香鍋年代是如何在全國的市場崛起的,其創始人依靠對空白市場的精準定位,同時創新餐飲的管理體制,敢於把自己的股份分出去,在幾次經歷谷底之後又迅速從新反彈崛起的。

下面為香鍋年代創始人趙國口述:

 2003年的時候我剛畢業,大約上了七個月的班,那時候做銷售,業績不錯,就有點心高氣傲,由於受不了辦公室政治決定不幹了。在正式確定做餐飲之前我大約閑了壹個 月左右,壹直在思考權衡未來的生活,覺得創業時間比較自由,而且重慶最火的行業就是火鍋,而且這些餐飲企業在全國做拓展,有機會依靠連鎖做大,就決定進入 餐飲這個行業。

 我對重慶的火鍋和中餐包括從業者做了壹次調查。結果發現在那個時候大量的餐館,真正做的好的不多。但借著重慶火鍋這股大浪,在全國拓展品牌效應做的好的還是 蠻多的。當時重慶餐飲人群:壹類是進城務工頭腦稍微靈光壹點的。另外壹類呢,是壹些下崗職工。當然還有另外壹類,屬於知識型在這個行業積累了巨大財富的。 分析了壹下之後,我覺得我是學營銷出身的,應該還是有壹定優勢的。之後通過我的調研,就發明了?幹鍋?和?香鍋?。

 大約是04年3月份的時候,當時第壹波禽流感來了,由於我們香鍋主打的菜品就是家禽雞,我們這個新店就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於是我就開始找出路,想辦法。往往當妳開始決心解決問題的時候,壹切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當時為了克服危險的局面,我們用了幾個有效地辦法:

 第壹我們實現產品的橫向開發,完善我們的產品線。既然這個時候有禽流感,那我們做橫向開發就規避掉家禽類產品,弱化他們所占的比例。我們就開發兔、魚、豬手 這壹類產品。但產品開發出來了不代表客人就來了。客人只記得住妳家雞做得比較好,根本不認同也不知道妳的其他東西怎麽樣。所以這個辦法並沒有壹下子扭轉局 面。

 這個時候推廣、活動這些就很重要了,應該說我們在這些方面比較卓越有成效的。當時沒錢,我們用那種壹兩分錢壹張的白紙印刷了壹兩萬張廣告單頁。但妳上街發也 沒人要啊,然後我就組織我們的人員挨個去?掃樓?。04年重慶的經濟還不是很發達,那個時候 90年代蓋的樓大多都沒電梯,我們就組織員工上門,然後我們就開始掃樓,從樓上跑到樓下,每家每戶門上放我們自己的傳單,後來在小區的每個門把手上邊都有 我們的傳單。事實證明這個效果很好,因為丟失率低了很多了。

 另外我們還需要樹立自己的形象,告訴潛在的顧客我們是認真負責安全,是壹個負責任的店。那我怎麽辦,我想了壹個辦法。我們每天都會堅持上午、下午都在街上軍訓跑步,加上我們的企業口號,加上標語。通過每天兩公裏的跑步,去傳遞整體品牌的壹個企業形象。應該說這些推動的動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再加上我們掃樓、 跑步、信息的傳播。終於又把客人給重新給拉回來。

 到了當年四月份情況有了很大的好轉,五壹之後就被徹底引爆了。當時我們店不夠大,只有二十張桌子,很多人排長龍來吃。座位不夠我們就買上塑料板凳和黃色的帆 板桌來當加座位,有趣的是,每當城管來的時候,客人會自己拿起板凳,桌子往這些背著往街小巷走來躲城管,這個細節證明了客戶對我們的認可。火了之後,就希 望開第二個店了,於是很自然的開了第二個店,由於選的時間點很準,基本沒開壹家都會很火爆,再加上重慶美食媒體的大力推動,很多食客去美食節目大力的做做 推薦名聲越來越大。那個時候還有很多用戶去天涯、社區、論壇這些門戶網站社區發帖,寫體驗報告。逐步的吧這種信息傳遞開來。再後來重慶的提供資訊類的報紙 以作欄目的形式推薦我們,我們瞬間壹下子被徹底的引爆了。

 之後的兩年時間我壹口氣開了十八家店,但從 06年到09年開始增長幅度壹直不大壹直維持在十來個店,再也沒辦法增長了我也嘗試了空降兵、導入學習培訓,但真正見到成效的很少。可以說我遇到了第二個坎。

 當時我在管理上遇到了幾個頭疼的問題:壹是員工執行力比較低:基本靠老板去監督、執行、落實,整體的作戰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而這就大大影響到盈利能力。我分析原因在於:前兩個店基本是我自己親自跟進。現場給員工想辦法、進行基礎培訓、手把手的帶,後來基本上是經理去做這些事情, 這樣整體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大打折扣,客戶的體驗度和滿意度隨之降低,另外,我們統壹決定的決策落實到經營層面、基層的員工執行的時候效率較低。

 另外壹個原因在於早期的企業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老板的魅力和執行力在店面上去傳承和執行。店開多了以後我基本實行店長負責制。但店長的能力水平、拓展速度等 可能會存在問題,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或文化的熏陶,很多節點上的或意識形態上的東西上和我沒法保持壹致,在傳承的過程當中會存在很多問題,結果導致因為跑 得速度太快,企業的文化氛圍沒有有效的形成和傳承,存在斷層的問題。在這個漫長的困惑期我也做過壹些思考和嘗試,比如找空降兵,但很多都走了,融入不進 去。結果這個漫長的徘徊期中,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很多開的店面關掉了。

 面對這樣的困境和局面,我對管理體制進行了壹系列的變革:

  第壹個方法就是向員工轉股: 我們單店最初的管理實行店長負責制。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股權激勵。店長在企業工作較長時間,經過我們 整個對他的工作、管理、產品出品基本的考評流程等壹系列流程非常熟悉之後,然後讓他在過程中持股。只有讓他感覺是在為自己做事時才會有更負責的態度。同時 我們吸納了基層和中層比較優秀的員工,也向他們轉讓店面的股份,獲得店面的股份。他們掏錢買股,持股份額根據職位不壹樣,最高比例不超過10%,只要執行 效果好的同時可以在公司效益好的時候獲得很多分紅的紅利,這些是立竿見影的。但最初人很多人還是比較抵制,質疑會不會被騙,所以會不願意掏錢。於是我們又設計了類似於期權的玩法,比如壹個崗位認購5%,有錢的先給錢,沒錢的公司把這部分的分紅放在壹個專屬於他的池子裏,分紅夠股本的時候,股本就是妳的,結 果證明這樣示範效應是很有意義的。所有制的轉變完成後,員工的工作態度和精神狀態有很大的轉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壹下子被激活了。

  第二個我們采用了我們自己的承包責任制,這是為了徹底提升服務水準。 比如每個人服務區域內五張、八張臺面報給妳了,只要完成基本的任務,多出的`就就有績效部 分,這就是屬於自己的所得。相當於每個人自己有壹份自留地、責任田。只要妳把把客戶服務的好,那麽就會收入高,我就是要讓這種員工賺到錢。

 結果我們在推行完這個東西的時候大家的思路、活路就壹下子被打開了,趁著這個機會我們就開始寫標準、寫規範。規定應該做哪些事情,達到什麽效果。公司在那時 就完成了壹個標準化流程的擬定和基本的落實。我們的體系和模式推行的可以說比較舒暢,基本上沒有什麽問題。在成了完轉股、就業變創業的模式以後。員工都自 己主動自發的買手套、口罩等,主動地去思考和執行了很多東西,給客戶更安全、清潔的印象。當然時間長了之後也會有壹些疲軟的狀況,但通過軟性的文化和榜樣 的力量,整體的植入和導入,效果還不錯。總體來講,所有制的轉變為企業的增長還是帶來了很多好處。

  當然這個變革中還有第三步,那就是自下而上的做標準化:模式產生變革之後,我們制定了服務、營銷、技術、財務管理等手冊。 我們把整個標準化的流程和標準化的 操作建立了。後來又不斷延伸,從選址到裝修到培訓流程到前期開業以及意見反饋、綜合調整等壹系列全都標準化。執行的效果還不錯。有很多的餐飲企業,往往是 借鑒或者找高手、大師,從上往下走,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考慮事情怎麽做以及做到怎樣的效果。而我們是反著的,我們從制定標準的時候就已經進入培訓狀態, 每個人都要參與標準制定的過程。平時做了什麽、怎麽做的、做成怎樣的效果,員工都可以寫,可以寫的非常通俗。管理層再跟進,每個崗位的崗位、流程、職責。 之後我們采用比較書面的語言歸結出來,做成ppt。我們形成這個規範就相當於每個人都參與其中。在制定的同時,員工就已經進行過培訓了。每個月我們再進行 標準化流程的鞏固,再進行壹個考核。

 經過這幾個大步驟的變革之後,目前我們到現在全國接近兩百家店(壹部分是加盟店)。銷售額達到了大概有六個多億。這證明我們的系列變革是成功的。

 餐飲行業算是壹個零門檻的紅海市場。看到各個購物中心餐飲樓層裏,走馬燈似地變換著各種招牌,就知道在此生存有多艱難。哇哇叫幹鍋年代這個案例,是餐飲行業開創新品類的成功案例,更是壹場側翼戰的成功案例。

 首先,它開創了壹個新品類。筆者在另壹篇餐飲企業點評中寫道,?差異化生存?是所有企業?唯壹?的生存方式,不是?之壹?。傳統的火鍋都是帶湯的,幹鍋沒有 湯,這種尖銳的對立,足夠差異化,吸引好奇心,引起嘗試性消費,再通過免費的口碑傳播,帶來壹波食客,所以才會?沒怎麽推廣就非常火了?。積累到壹定階 段,壹個從沒聽過的幹鍋店火了,比壹個傳統的火鍋店火了,更具話題性,更能吸引媒體眼球(媒體總是喜新厭舊,偏愛報道新奇特的話題),而這又帶來了更大範 圍內免費的公關傳播,吸引了更大壹波食客。

 其次,選擇了壹個好的源點市場。重慶人嗜辣、口味重,全國聞名,企業在此起步,生存無虞。重慶人對帶?辣?美食的品味,讓他們絕對是幹鍋菜品的適宜人群,在 評估這類菜品中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說服力;同時,重慶作為西南地區唯壹的直轄市,是壹個高勢能市場,其消費風尚對西南區域的消費人群具備示範性和影響力, 有利於蔓延和擴大品牌認知,為其進入區域內其它城市做很好的傳播和鋪墊。

 最後,執行了區域聚焦戰略。區域聚焦戰略壹是使得企業利用既有的品牌勢能成為可能,使得品牌美譽像流水壹樣由源點市場向周邊區域自然蔓延,成本低、效果好;二是縮小了企業管理半徑,降低了運營管理的成本和風險。這兩點對於初創期企業,是至關重要的。

 這個案例雖然只是說了餐飲企業,但其所體現的進行側翼戰的基本方法和原則,其實對所有企業都適用。當然,開創新品類,需要創業者的直覺和勇氣,有時會帶有豪 賭的成分。但成功的企業,都是新品類的開創者,如麥當勞、真功夫等。所有想取得輝煌勝利的創業者,都需要思考怎麽發動壹場側翼戰;而商業史上,所有的側翼 戰都需要開創新品類。

 回頭再說說企業遇到的?第二個?坎。這是大多數餐飲企業都面臨的問題。初創階段,創業者們大多凡事親力親為,而不註重團隊和制度建設。等規模擴大出現問題之 後,才發現團隊沒有培養,制度沒有完善。而後期的新店,肯定無法得到創業者同等的精力和資源投入,這就必然造成新店面臨困境。創業者不應期望企業員工都像 創業者壹般聰明、肯幹、以廠為家、富有理想;更現實的情況是,?這只是壹份工作而已?,所以創業者需要建立壹套管理制度和流程,只要我們的員工能按標準動 作完成任務,就能取得大概率的成功。當然,如果能適度運用激勵機制給員工更多的工作動力,有可能獲得更好的經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