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哈爾濱有什麽吃的出名

哈爾濱有什麽吃的出名

有豆腐且比南方的好吃,米粉有不過沒南方的正點

哈爾濱歷史悠久,區域文化鮮明,烹飪原料得天獨厚。不僅有金元文化的積澱和外來文化的影響,而且還有大小興安嶺的山珍野味,松花江的“三花五羅”,黑龍江的鮭魚,烏蘇裏江的大馬哈魚,這些都為形成哈爾濱的風味特色奠定了文化與物質基礎。

哈爾濱風味是由風味小吃,家常風味,傳統大菜,特色宴席和熏醬制品構成。哈爾濱的風味小吃,選料廣,品種繁多,充分展示了地域風情。例如雞絲豆腐腦、叉燒火勺、水煎包、玫瑰餅、什錦元宵等。都膾炙人口,流傳久遠。哈爾濱的家常風味是集滿、回、漢、朝鮮等多民族飲食習慣於壹體,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例如白肉血腸、漬菜粉、雪裏蕻燉豆腐、氽白肉等。

在傳統的大菜中有虎皮肘子、澆汁魚、香酥雞、雞茸扒猴頭、紅燒鹿筋等,都是些經濟實惠,百吃不厭,回味悠長的佳肴。哈爾濱還有以龍江特產原料開發獨創的主題宴席,如“飛龍宴”“冰雪宴”、“皇魚宴”、“興安嶺珍宴”、“松花江魚宴”等,也深受外埠客人的喜歡。除上述外,最具特色的要數熏鹵醬制品了。如生熏馬哈魚、燒雞、紅腸、松仁小肚、粉腸等,這些制品不僅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同時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禮品

獨具黑龍江特色的熊掌,鼻子,飛龍鳥,猴頭蘑野味山珍,氽白肉血腸,酸菜粉,炒肉拉皮,火鍋等風味菜肴,深受美食家的喜愛。俄式大菜營養豐富,形色俱佳,鮮香酥脆。歐洲風味的大面包,形如鍋蓋,每個重達2.5公斤,是俄式面包。哈爾濱生產已有80多年歷史,為哈爾濱特色食品之壹。

哈爾濱最經典的吃的就是紅腸和幹腸。紅腸原本來自俄羅斯,最普通的,也是最著名最傳統的紅腸風味是“力道斯”風味(就是大蒜味的,下酒極佳,配上“戈瓦斯”,味道那叫壹個棒!)。可以夾在列巴裏裏,是很主要的肉食品種。紅腸是可以直接吃的。妳拿在手上的話卻肯定會抓了壹手黑的!不要驚慌,這並不是臟,而是在紅腸表面薄薄的壹層炭灰。紅腸是用長在大興安嶺的老果木熏制而成。熏的好的紅腸,表面會粘附壹層肉眼看不見的果木炭灰。吃的時候要把表皮也壹塊吃掉,這才是真正的紅腸風味——就是要吃那個帶點山野的焦炭味!

哈爾濱的幹腸也是久負盛名。腸如其名,就是灌好的腸經過風幹制成。個兒要比紅腸纖細,樣子和制法都和粵式的“臘腸“有異曲同工之處,只是可以生吃,而臘腸就必須得煮了吃。幹腸的味道也和臘腸有點象,不過可能由於是北方的菜系,所以更偏向鹹壹點。又硬又韌,很有嚼頭,建議可作零食吃……

得莫利燉活魚

“得莫利”壹詞是俄羅斯語的音譯,這道菜的原產地哈爾濱郊區方正縣伊漢通鄉得莫利村,已有壹百多年的歷史。由於這個村北靠松花江,在魚多的時候這裏的村民主要靠打魚來維持生計。在20世紀80年代初,村裏的壹對老夫婦在路邊上開了間小飯店,招待路上歇腳吃飯的過路人。他們把當地的活鯉魚和豆腐、寬粉條子燉在壹起,味道鮮美,又不失東北菜的豪放,吃的人是越來越多,結果生意越做越火。後來菜的做法不脛而走,傳遍了城裏的大街小巷。哈爾濱人說:要是外地朋友不喜歡吃西餐和東北大菜,咱們吃得莫利燉活魚去。

哈哈 先說到這裏吧 想不起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