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六年級
說起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往往都會想到春節和端午節!說起端午節的特色,人們往往都會想到粽子與龍舟!
佳節來臨,壹家人團圓圍在壹起,有說有笑地包起了美味的粽子,同樣是端午節同樣是包粽子,而今的端午節與曾經卻大有不同!永永遠遠少了她的背影,是我這壹生中非常大的遺憾!我的外婆多年以前,因為病痛的折磨而離開了我們去很遠的地方!開始了她的旅行,曾經的外婆在我們老家是出了名的包粽子高手!每逢端午節到來時,村民們總是來請教外婆如何包粽子,外婆耐心親切的教導他們如何包粽子是最美味的!因為外婆粽子的美味,從小以來我壹直不肯吃別人家裏包的粽子,也不願意吃街邊買,只願意吃外婆壹心壹意美味充滿愛的味道的粽子。
年年的端午節我都從城裏坐車回到鄉下,親切的外婆總是在每年的端午節前夕準備好了材料,我每當到外婆家時,便可以聞到粽香飄飄的味道!那些年的端午節,與外婆的悉心照顧,與我在鄉下過著樸素而快樂的生活都已是童年的回憶再也回不去了!外婆離開之前,雖然把如何包粽子秘方留給了我們!如今吃的粽子仍然還是往年的美味,如今的端午節,仍然還是往年的忙碌,但是永永遠遠少了外婆的味道與背影!我沒有忘記從小外婆陪伴我的時間是最久的未曾忘記外婆從小對我的養育之恩!外婆啊外婆,妳悄然無息的離開了我們去向了遠方旅遊!您可曾知道我們對妳的思念?但願在遠方的您可否看到如今的我已經漸漸長大,慢慢懂事,再也不會讓您操心了?
端午節和粽子雖然是非常平凡的美食但是它的美味承載了許許多多人的童年的味道與回憶!也突出了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所以每逢的端午節滿滿都是愛!
2.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六年級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歌說的就是端午節的熱鬧情景。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和重陽節。此外,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吃飽了,不要吃屈原的屍體。
還記得我8歲的時候過端午節,我跟媽媽請求:“我可以壹起包粽子嗎?”媽媽笑著說:“妳先看我怎麽包的,然後妳再試試看。”於是,我學著媽媽的樣子,笨手笨腳地包了起來。我心想:“要是在粽子裏放壹顆糖豈不是可以變成“幸運粽子了嗎?”說著,我就迫不及待地在冰箱裏拿了兩塊糖果,放在了壹個粽子裏,把它包好之後,放在鍋裏開始煮,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30分鐘過去了……
我壹直都沒有忘記我的幸運粽子。那時,我是多麽渴望吃到自己包的“幸運粽子”呀!“揭鍋了!揭鍋了!”姥姥大聲地說。我迫不及待地從沙發上蹦下來,大口大口吃著美味粽子。我連吃了四個都不是幸運粽子,但當我吃到第五個的時候,美味的糖果在我的口中滾動著,我終於吃到了傳說中的“幸運粽子”,高興得壹蹦三尺高呢!大家都叫我“幸運的小男孩”,這個稱呼很帥氣吧,我也很喜歡。
吃飽之後,我就和姥爺拿著鐮刀去割艾草了。到了花園裏,我壹邊割,壹邊說:“為什麽要割艾草呢?割下來後,它有什麽用處?”姥爺說:“艾葉既是藥材,它又可以插在門上,避邪。”我聽了姥爺的話,心裏想:“這麽有名的東西,我還問姥爺,真是見不多識不廣呀!”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3.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六年級
“吃粽子了!”媽媽大聲的吆喝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我睜大眼睛看著媽媽。
“快點起床了,看給妳買了耍線、桃籃和小香囊,馬上幫妳系在手腕上。”我壹個翻身,趕緊爬起來坐著,伸出兩只小手,讓媽媽幫我系耍線和桃籃,還順手把小香囊掛在了脖子上。雖然我也老大不小的了,但還是特別開心,因為這是我們這裏的風俗。每年端午,都是外婆家買這些東西,還有壹套衣服,叫端端衣。聽說只要孩子們穿戴上這些東西,既保平安又避邪呢,還有就是在這天要插艾草和吃粽子。想著那清香的粽子,我的小肚皮已經開始咕嚕咕嚕叫起來。下了床準備去刷牙,只見餐桌上已經擺滿了早點,有各種口味的粽子、綠豆糕,還有雞蛋,看的我直流口水。我神速般的洗漱完畢,和媽媽壹起吃起了早餐。
我和媽媽邊吃邊聊,為了顯示我的博學多才,我向媽媽介紹,其實過端午並不是為了品嘗美味的食品。媽媽笑著說:“那是為了什麽呢?”傳說那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當年楚國眼看要被秦國侵占,屈原心如刀割,悲痛欲絕,於五月五日,抱石投入汩羅江而死;楚國百姓非常悲痛,漁夫們劃船沒有撈到屈原的真身,為了不讓魚蝦吃他,把煮熟的糯米團和雞蛋投入江中,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再吃屈原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粽子。媽媽笑著說:“原來妳知道的蠻多的嘛。”哈哈,我還知道呢,聽說它還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了哦。
聞著飄著清香的粽子,我不禁在想,端午節不僅僅是插艾草、吃粽子和傳承歷史的習俗,更要有歷史人物的愛國精神。
4.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六年級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就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壹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最早源於戰國時期,當時有個叫屈原的楚國人,他在楚王身邊做官,就是壹位忠臣。昏君楚王聽信*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壹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壹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而賽龍舟就是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就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就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而粽子則就是百姓不忍心忠臣被魚蝦吃食,故而將米飯等食品做成粽子投入江中,以求保屈原全屍。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壹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5.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六年級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最喜歡過端午節了!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起個大早包粽子,我也會跟著很早就起了床。只見碧綠的粽葉、雪白的糯米、鮮紅的大棗……都被壹壹擺放在桌子上。“我要吃肉粽!”我迫不及待地嚷著。奶奶笑著說:“瞧瞧,我家的小饞貓多著急啊!”說著,奶奶已經熟練地拿起三張粽葉,把它們並排疊放在壹起,然後壹只手捏著粽葉尾、壹只手捏在中間,輕輕壹扭。咦!三張粽葉就變成了壹個倒三角。接著,奶奶在倒三角裏裝上了糯米和紅棗,再把剩余的粽葉蓋上、纏緊,最後用細繩認真地紮起來,壹個神奇的粽子就包好了!奶奶包了不少的紅棗粽,更不會少了我喜愛吃的鮮肉粽。
包好了粽子,奶奶又帶著我去郊外采摘菖蒲和艾葉。據說它們掛在家裏的大門上可以辟邪驅瘴。
沒過幾個小時,粽子煮好了。揭開鍋蓋,滿屋子都是粽葉和糯米的清香。我壹口氣吃了好幾個鮮肉粽,嚇得奶奶直喊停,生怕我消化不了。哦,奶奶包的粽子真是世上獨壹無二的美味啊,但願每天都能過上端午節!
6.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六年級
初壹吃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壹天。
唱著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麽壹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壹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壹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壹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鐘,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壹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只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壹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余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壹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壹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壹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壹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致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壹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壹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壹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壹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7.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六年級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壹首描寫端午節的兒歌,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的來歷有很多,其中壹個來歷是這樣說的:相傳古代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自己卻無能為力,心如刀割。於是,在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寫下了絕筆《懷沙》,跳進了汨羅河自盡。當地人民駕舟營救,便有了今天的競渡。人們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餵蛟龍以保全屈原的肉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個習俗,在這壹天裏,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都會舉行龍舟大賽,來悼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有壹個習俗是吃粽子,但我更好奇的是粽子是怎麽包出來的。這不,媽媽又開始忙碌了,這次,我緊跟在媽媽的身後,誓要弄清楚包粽子的過程。原來,包粽子前先要做好準備工作:洗粽葉,泡糯米。我問:“今天包粽子嗎?”“是啊!下午包。”媽媽說。“為什麽要這個時候泡呢?”我說,媽媽說:“因為提前泡四個小時,容易熟,口感好。”很快就到了下午,媽媽開始包粽子了。首先,她取出三片葉子,粽葉在媽媽的手裏像施過魔法壹樣,壹眨眼就變成了壹個精致的“小漏鬥”;然後,媽媽將白花花的糯米和甜蜜蜜的棗裝進了“小漏鬥”裏。最後,媽媽用白線將這個似方非方,似圓非圓的粽子綁起來,壹個綠瑩瑩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粽子包好後把它們放進鍋裏煮四十分鐘,再泡三四個小時,讓它們入味兒。香噴噴的粽子會讓妳食欲大開。
我吃著香香糯糯的粽子,眼前忽然浮現出了屈原投江的畫面,以前我以為粽子是壹種美食,現在才知道五月初五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作為小學生的我,壹定要學習屈原愛祖國,愛人民的精神。
8.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六年級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端午節源於屈原的故事: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結果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00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壹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壹位老醫師則拿來壹壇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來源]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吃粽子是壹傳統習俗。每當五月初五,媽媽都會包許多粽子,讓我們大飽口福。媽媽包的粽子特別香,壹端上桌,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我和爸爸還有哥哥便會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不吃飽誓不罷休。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壹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佩戴著香囊,津津有味地吃著香噴噴的粽子,端午節裏,我心裏別提多高興了。如今,端午節已被國家定為法定節日,希望我國民俗風情壹代壹代的傳承下去!
9.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六年級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點雄黃,插艾葉草等等,我們家也不例外。
壹大早起來,我就看見外婆已經準備好了壹小籃子糯米,還有壹盆兒昨晚腌好的五花肉,還有壹大盆的煮好的蘆葉。準備要包粽子了,外婆看見我起來了,變對我說:“我正缺人手呢。妳來幫我搭把手吧。”我開心極了。我可以享受到包粽子的快樂。
我先拿了壹個小板凳,坐在邊上,看著外婆包了幾個。看得我躍躍欲試,我馬上去把手洗了壹遍。先挑了四五片蘆葉,四片按順序鋪開,壹片反扣在中間,現在要把蘆葉卷成壹個漏鬥形,要卷緊,不然米會露出來的。接著是往裏面放入壹半的糯米,在挑壹塊五花肉放進去,再裝壹半的糯米進去。然後用轉陀螺的樣子把蘆葉的另壹端慢慢地卷起,弄到只有壹個小尾巴,就把小尾巴夜卷起來,用大拇指摁住,把卷起來的再對折,最後呢要用線把粽子五花大捆綁牢,防止它散掉,這樣壹個不這麽完美的三角體粽子就完成了,外婆誇獎道:“比妳 媽那是包得好看多了。”我聽了大眼笑成了小眼,心想:可以去媽媽那顯擺顯擺了。
中午,外婆把做好的粽子放入高壓鍋中。當煮的差不多的時候,那濃濃的粽香就從廚房裏飄了出來,直鉆入到我的鼻子裏,清香四溢使人胃口大開。我迫不及待地叫上家人品嘗我的粽子,媽媽笑著說:“這粽子比買的都要好吃!”我開心極了。
下午,媽媽給我和弟弟壹人壹個香囊。外婆告訴我們端午節小孩子佩香囊有避邪驅瘟,還可以衣服點綴,這裏面有朱砂、雄黃、香藥。我們這香囊外包以紅色絨布,在以五色絲線旋扣成索。壹聞還有淡淡的藥香,我和弟弟高興地掛著香囊,出門找小夥伴去了。
10.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600字六年級
說到粽子,大家都很熟悉,每逢端午佳節,我們都吃清香可口的粽子。剝開清綠色的蘆葉,展現在妳面前的是銀白色的糯米,它們粒粒飽滿,晶瑩剔透,猶如壹顆顆美麗潔白的珍珠,咬上壹口,更是清爽可口。
在品嘗這美味可口的粽子之余,妳是否想知道它究竟是怎樣做出來的呢?
在家鄉,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忙著采蘆葉。河灘上站滿了人,到處都能聽見笑聲。采蘆葉也有壹定的竅門,要選那種不老不嫩的。采回的蘆葉先要把它洗凈,再放進沸水裏煮壹下,這樣既可以殺菌,又能增強韌性。取出後放在涼水裏浸泡壹下,待蘆葉冷卻下來之後就可以使用了。粽子的主料是糯米。
先把糯米淘洗幹凈,用水浸泡10個小時左右。為了更好吃,包的時候還可以加入壹些花生、綠豆、紅棗、蜜餞等,還可以摻入鹹精肉,制成葷棕。包的方法,先把蘆葉的壹端卷成鬥形,然後用糯米將鬥填滿,再用剩余的蘆葉將其層層包裹起來。註意,可要壓緊,不然容易散喲。最後用細繩將幾個角纏緊,就大功告成啦!
至於粽子的形狀可以做成多種多樣,最常見的要屬“寶塔粽”,它的樣子就像壹個立體錐形,是所有粽子中個頭的。還有壹些常見的,像方粽、菱粽、子母粽……每壹樣都逗人喜愛。
將包好的粽子放到清水裏煮,半個小時後,整個屋子裏就彌漫著蘆葉與糯米的清香味。單聞著那誘人的香味,就讓人垂涎欲滴了。
粽子的吃法也有多種:可以趁熱吃,也可以等涼了吃。可以直接吃,如葷棕;也可以拌糖吃。各有各的滋味。
朋友,端午節來臨時,歡迎來我們這兒嘗嘗可口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