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東坡餅的營養價值

東坡餅的營養價值

鄂州西山,是孫權都鄂時登壇即位的地方,有勝景。西山古靈泉寺有嘉餅,曰東坡餅,是蘇東坡貶黃州時常過江求食之物,並因而得名。西山勝景,東坡嘉餅,久聞盛名。我們壹面吃餅,壹面聽關於東坡餅的傳說。鄂州古稱武昌,據《方輿勝覽》載:“孫權都鄂,欲以武而昌,故名。”東吳以來,西山成了歷代文人墨客登臨勝地。晉代陶侃,唐代元結,都曾在山上結廬讀書。

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由於統治集團內部傾軋,諫官李定等摘出蘇軾壹些諷諭朝廷的詩句,加以彈劾,蘇軾因而被捕入獄,這便是有名的“烏臺詩案”。經過殘酷的折磨後,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黃州無名山,而大江之南,武昌諸山陂陀蔓延,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依山臨壑,蕭然絕俗。於是,蘇軾便如他在《武昌西山詩》中寫的那樣:“春江淥漲葡萄醅,武昌官柳知誰載?憶從樊口載春酒,步上西山尋野梅……”

這位名傾於世的詩人來到西山古寺,受到寺僧的熱情歡迎,寺僧以泉水烹茶,香油煎餅招待。東坡食後,稱贊不已,喜曰:“爾後復來,仍以此餅餉吾為幸!”蘇東坡壹生遊歷名川大川,遍嘗南北名饌佳肴,是壹位知味善品的美食家。此餅得他如此贊賞,可見其風味確實不凡。

自宋以後,西山寺僧常以此餅待客。清同治三年,大學士、欽差大臣、湖廣總督官文遊覽西山靈泉寺,西山住持宏儒法師以此餅敬奉官文,官文食後大為贊許,問及此餅何名,答曰:“東坡餅。”官文隨即題詩雲:“門泊戰船憶公瑾,我來茶話續東坡。”“東坡餅”由此名聲大震,並流傳至今。

西山僧人說,東坡餅之所以獨特,是因為西山寺有菩薩泉。菩薩泉聚山川之靈氣,水色白而味甘,清冽異常,又名靈泉。用靈泉制餅,無需發酵,自然而酥松,落口消融;不加香料,香芳清甜,回味雋永。以泉用之烹茶,是為上品;取而冷飲,則可祛病強身。故蘇東坡寫詩贊曰:“送行無酒亦無錢,勸爾壹杯菩薩泉。何處低頭不見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西山山門前,九曲亭上有東坡先生寫的《西山詩》,文詞優美,意境幽深。廣宴樓壁上,掛有東坡先生畫的墨梅,鐵骨繁花,清麗精神。東坡餅和東坡先生留在西山的珍貴墨寶,相得益彰,壹起千古傳播著東坡先生的流風余澤。

文字興獄,無端羅織,以文廢人,乃至焚書坑儒,這是我國封建社會延續數千年的陋規、痼疾。縱觀幾千年的中國文學史,幾乎沒有壹個著名的濤人、文學家,不橫遭貶遷。對文人的迫害,如此酷烈,如此普遍,真是世所罕見。

然而,真理的呼號並未泯滅,文學繼續繁衍,詩文窮而愈工。蘇軾以文字獲罪遭貶,但並未因此擱筆。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傳世名篇《前赤壁賦》、《後赤壁賦》,遊記散文《武昌九曲亭記》等,便是他這壹時期的佳作

西山嘉餅,以東坡名,這是人民對詩人壹生坎坷遭遇的同情,對詩人高潔風骨的欽敬,以及對詩人文學上傑出成就的景仰分不開的。

關於“東坡餅”名稱的由來,充滿了人文色彩。相傳蘇東坡被貶海南儋縣(現海南儋州)時,當地有壹位賣環餅的年邁守寡老嫗,她的手藝好,環餅質量高,可是因為店鋪偏僻,不為人知生意壹直不好。老嫗得知蘇東坡是著名文學家,就請他為店鋪作詩。蘇東坡憐憫她生活貧苦,環餅手藝又委實不錯,就揮筆寫下壹首七絕:“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寥寥數句,勾畫出環餅勻細、色艷、酥脆的特點和形似美人環釵的形象。老嫗將此詩高懸門上,果然顧客盈門,生意興隆,後來當地老百姓為紀念蘇東坡,就名之以“東坡餅”,並在儋州流傳今。 “東坡餅 ”不但包含著奇特的飲食文化,還蘊藏著濃郁的鄉情文化,深受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