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最熟悉的清明美食就是青團了。江南的“麥漿草”,清明而生,過則難覓,也正是因為如此,用麥漿草做成的青團子,在江南壹帶的民間清明食俗中格外重要。每到清明,江南百姓必到田間揪壹把“麥漿草”,回家搗爛壓汁,與晾幹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和好,包上豆沙餡兒,民間訣竅還要放入壹小塊豬油,團好入籠蒸熟,出籠時再薄薄刷壹層熟菜油在表面。如此,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的青團子就出爐了。
艾草糍粑
艾草也是壹種常見的清明食材。將糯米蒸熟之後拌入艾葉壹起舂成米膏,在中間包些花生或芝麻餡,團成壹個個綠綠的小粑粑放進鍋裏蒸熟,就成了軟綿香甜的艾草糍粑。
清明果
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壹種叫艾的植物做成的,將艾葉搗爛與米粉攪拌在壹起,做成碧綠色的面團,鮮嫩欲滴。清明果的餡也是很講究的,制作精細。有熏肥腸伴芥菜末的,有豆腐幹和著韭菜的,還有其他各類美味的搭配。清明包果包起來和包餃子有異曲同工之效,但包清明果似乎更精致些,那褶折得像花邊壹樣。
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采食螺螄的最佳時令,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炒螺螄,是壹道南京風味的河鮮菜品。由螺螄和辣椒及各種調味料制成,味道鮮辣十分過癮。炒螺螄壹炒壹大盤,有用手和牙簽唆著吃的,也有直接用螺螄肉炒菜吃的,比如韭菜炒螺螄,都是清明時節最時髦的菜。
河蚌豆腐湯
在南京清明時節,還有壹道鮮美的美食就是河蚌豆腐湯。南京人把河蚌叫“歪歪”。要選個兒不大不小、紅殼的,六個左右就夠三口之家吃的了。先用熱水反復洗幹凈,略灑點食鹽拌壹拌,片刻後再洗壹遍。用刀背將硬邊敲松,這樣熬出來的肉才會不老。最後將歪歪橫切成壹公分寬的條兒,爆火將姜、蔥、鹹肉或火腿肉、豆腐、歪歪下鍋,熬成濃湯,味道異常鮮美。
鮮嫩野菜
清明時節各種鮮嫩的野菜都成為南京人餐桌上的美食。清炒蘆蒿或者蘆蒿炒香幹,再加上壹點尖辣椒壹起炒,簡直是南京人心尖上的壹道菜。這個季節還是吃馬蘭頭最好的時候。清明吃野菜的樂趣更在於可以親手采摘,每年清明時節,南京不少人自發組成“民間野菜團”,在全城展開野菜大搜索,踏青時節帶著小鏟子小籃子去挖野菜,追尋兒時的黃金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