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有文物120余處,26處被列為江蘇省和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四牌樓位於市中心,被譽為文物中的精華,掛有47件81人,以表彰興化歷史名人。
揚州八怪之壹的鄭板橋故居位於東門護城河附近,小南門以東。
揚州八怪之壹,清代著名書畫家李善,相傳後代在鎮江。
施耐庵(明朝)寫了《水滸傳》。
劉熙載(清代)著有《藝文誌略》和《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列傳二百六十七。
開埠始祖,楚將軍,昭陽(戰國),戰國時楚國上朱國開埠始祖。
高壹1391—1460,明代興化三相之壹,被譽為“五代元老”。有《明史傳》(明史卷169第57號傳)。
李春芳1511-1585,明代興化三相之壹,明代嘉靖狀元。隆慶早年是內閣大臣,被稱為“冠軍首相”。有《明史傳》(明史傳卷1930第81號)。
吳季1589—1670,明代興化三相之壹,明代大學士,興化四座牌樓上掛有“平張倫閣”牌匾。有明史傳(《明史傳》卷252,140)。
最近發現了它的故居。
明代“後七子”之壹,大臣1525-1560著有《劉壹》壹書,是明中葉著名的文學家。興化四牌樓上掛有“中原英才”牌匾。
故居在西門石橋北的侯家垛子。
陸西興寫了《神仙傳》
任是儒家學者,揚州學派的早期代表人物。
漢武樂(明朝)
李清(明代)明大理寺左《清史稿》卷五百傳287遺易傳1
(明朝)謝學龍《明朝歷史·明朝大臣集》卷275和列傳163。
孔(清朝)在城北的公基臺寫下了壹幅傑作《桃花扇》。山東人,時任水利官員,因公常駐興化。
魏源(清代)寫《海國圖冊》時是興化縣令。湖南邵陽。
醫學家陳至(宋代)著有《養老獻家》壹書,曾任興化縣令。這輩子沒有考試。
範仲淹(宋朝)曾任興化縣令。興化有神社。
-
歷史演變小組:介紹興化的歷史變遷
戰國末期第六年(公元前323年),楚國統帥殷昭陽率兵攻打魏,攻破湘陵,取八城。他戰功卓著,準備轉戰齊國。謀士邱晨以畫蛇添足的故事勸其速退,昭陽請楚懷王將現在偏僻荒涼的興化地區作為自己的封地安度晚年,表明了他隱居江湖、不驕不躁的政治立場。於是他帶領屈、荊、趙三姓的楚貴族子弟到興化定居發展。這是今天興化建立壹個行政單位(昭陽封建)的開始,所以稱為“昭陽”、“楚水”。
在漫長的歷史時期,興化地區的文化內涵逐漸豐富,形式也日益多樣。與興化的經濟政治發展相適應,興化文化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五個時期。(1)唐朝以前,興化的生活條件比較惡劣,地域遼闊,人少。其行政隸屬海陵縣和杜妍縣,文化發展緩慢。雖然有約4000年前的南唐文化遺址、戰國昭陽墓、唐代出土的銀錠等為代表的古代文物,但都非常零碎,在歷史文獻中留下了很大的空白,人們對這段歷史的認識也相當模糊。(2)伴隨著唐宋時期的守海堰建設,特別是五代時期的建縣,興化的經濟日益發展,文化逐漸發展,南宋時期出現了興化歷史上的第壹個文人。(3)明清時期,興化的種植業、漁業、鹽業突飛猛進,文化空前繁榮,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層出不窮。明朝萬歷年間,湖廣武林人士歐陽東風被任命為興化縣令,稱贊興化“博學多才,不輸鄒魯。若為名省院,朝廷輔袁,大臣範,心滿擁戴,已出故裏,誠士紳之源,人才之城。”興化歷史上93名知名姓氏進士絕大多數出現在這壹時期,各種文化現象爭奇鬥艷。④晚清以後,隨著新的社會因素的滲透,興化文化進入轉型期。⑤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興化文化的發展進入了壹個新的歷史時期。在興化文化中,明清文人文化非常引人註目,其他文化現象都伴隨著文人文化,相互促進,內外兼修。
文化名人群:介紹興化歷史文化名人。
鄭板橋是歷史上傑出的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詩、書、畫三絕”著稱的畫家、文學家。鄭板橋是康熙科舉狀元,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山東範縣、魏縣官員有壹種政治聲音,“請為二十歲饑民求援,賜顧幫襯大官,然後乞病。”做官前後都在揚州生活,以書畫為生。詩,詞,好書,好畫。詩歌不屑成語。他擅長畫花卉、木頭和石頭,尤其是蘭花和竹子。蘭葉之美,體現在焦墨的筆法上,草書豎著,運程很長。多而不亂,少而不疏,用起來絕對好看。書籍也很獨特,官文和樣書混雜,自稱“六部半書”。有時候也是通過繪畫來完成的。印章的筆力古樸而古老。作為壹個自由不羈的人,他以進士選縣令,以日常事務作詩作酒,調任魏縣。他20歲因饑餓而為民請命,罷課後回家,住在揚州,名聲大噪。縱情山水,與詩人、野人來壹場醉故鄉遊。寫休息室的叢蘭薄石和僧壁時,觀者會感嘆。他是手書《板橋全集》的作者。他賣的畫被潤色,流傳壹時。作為“揚州八怪”之壹,他的詩、書、畫被譽為“三絕”,擅長畫朱蘭。鄭燮壹生畫竹子最多,其次是蘭花和石頭,但他也畫松樹和菊花。他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生於1693,165438+10月22日,卒於1765,65438+10月22日,享年73歲。
古建築群:介紹趙洋樓、四牌樓等古建築。
趙公館,又名趙故居,位於江蘇省興化市東門嘉樹巷15號。洋樓建於清末,總建築面積499平方米,房屋28間。相傳,趙的洋樓是光緒年間揚州壹位大鹽商出資興建的。為了報答趙治病救人的恩情,江都壹位大木商專門聘請寧波工匠精心設計建造,送給趙。洋樓的特點是“中西合璧”,解放後收歸國有。2007年7月,興化市市政府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洋樓進行了修復。2008年3月,市文化局、市博物館展出趙大宅史料,5月底正式對外開放,再現大宅氣勢。
興化四牌樓,明代叫“四贊坊”,清代以後叫四牌樓。四牌樓的建築結構是三層建築,有三個重檐。壹樓和二樓都是三間房寬,三間房深。四牌樓造型奇特,是亭式和牌樓式的結合體。牌樓上下方格、麻雀替換、盤子都是用精美的淺浮雕塑料雕刻而成,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430年裏,四座牌樓被破壞了兩次。李誌基在1943的四牌樓上刻有47塊碑文,正好是1966拆除前的數字。根據記錄,總數應該是49件。除了我們今天看到的47件,還有明初懸掛的“州朝省館”和“淮海人文”。
美食小吃組:介紹關於家鄉美食的圖片和實物。
“高郵東塘杏花糕”是蘇北著名的土特產。其中,八珍糕由趙發明,老濟生茶坊制作,流傳至今。它是由黨參、茯苓、芡實、山楂、陳皮等中草藥制成。放入炒好的糯米粉、軟糖和香油中,然後烘烤、潤糖、磨粉、成型、水煮、切片、成型。具有補氣、調中、健脾、補腎的作用。
明洪武二年(1369),興化中寶莊佟氏家族從蘇州長門遷入興化中寶莊定居,成為中寶莊始祖。第二代童氏人,原本從事花木的種植、管理和良好的繪畫技藝,發現中堡莊的千戶湖及其周邊的河流不僅水面遼闊,而且水質純凈。每年重陽節過後,都會有大量肥美的青蟹產出。但由於鮮蟹銷售不足、積壓,漁民損失巨大,生活貧困。於是見多識廣的童壹家,壹邊經營自己的事業,壹邊走遍大江南北,做起了買賣鮮蟹的生意。同時,在經營活蟹的過程中,將剩余的螃蟹用螺螄、蝦仁等進行醉制,逐漸摸索出壹套用自制的糯米酒等配料制作醉蟹的生產工藝,既能延長螃蟹的保質期,又能贏得更多的用戶,賺取更多的利潤。正因如此,鮑忠第二代童促成了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前後,同德達醉蟹加工作坊的建立,從而成為中莊醉蟹的創始人。
自然風光組:展示家鄉自然風光的遊記和照片。
距離興化市區17km處,有江蘇省最大的人工生態林——李中鎮水上森林公園,是都市人回歸自然、休閑放松的好去處,是天然氧吧。這片人工生態林占地1.500畝,采用林、垛、溝、魚立體格局。水杉、池杉參天,珍奇的鳥兒聚集在樹梢,魚兒在溝裏跳躍,森林生機勃勃。這裏是野生動物的天堂,貓頭鷹、野鴨、白鷺、黑杜鵑、草鸚鵡、山鳥在這裏築巢生活。平時森林裏有三萬多只鳥,最多的時候有六萬多只。黃昏時分,鳥兒歸巢,遮天蔽日,場面壯觀。省旅遊局的專家和上海同濟大學的教授認為,這是何麗霞地區最大的人工濕地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這裏都會有很多遊客。
春雨過後,千島菜花景區的河水更加濕潤,菜花更加清香,空氣更加清新。空中的降落傘拉出五顏六色的煙霧,水上遊船蕩起春波,垂釣的鸕鶿驚起水中的魚兒,風中的菜花露出羞澀的微笑。景區場面宏大,遊人如織,鑼鼓喧天,風景秀麗,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和獨特的風情。千島菜花,流金溢彩;油菜花海,壹望無際;宛宛的碧水和縱橫交錯的建築真的讓人難以忘懷!
-
請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