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怎樣讓主題教學更貼近幼兒生活

怎樣讓主題教學更貼近幼兒生活

壹、要重視環境的創設。

1、布置相應的主題墻飾。

如中班主題活動“好朋友”的環境創設就可以布置“朋友樹”墻飾,要求幼兒將自己和好朋友的畫像貼在同壹片樹葉上,並不斷豐富內容,這要靠幼兒來做,在做的過程中會出現些問題(有小朋友沒有好朋友),需要教師引導,這是幼兒學習過程的體現。又如,圍繞“漂亮的服裝”的主題,我們給幼兒提供各種材料,大量的運用廢舊材料,然後搭出壹個舞臺……讓孩子們自己設計衣服,畫出來,貼出來,剪出來,樣樣“絕活”孩子們都使用出來了,在舞臺表演時,孩子們自發拿著我的照相機拍照,照片洗出來後,他們把照片統統貼在了舞臺背後的墻面上,頗有點像劇照,看著他們的認真的樣子。才發現這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

2、開展好角區活動。

比如,幼兒對集市很熟悉,開展集市,能滿足幼兒參與成人交易活動的欲望,發展幼兒的社會性交往能力。還可和幼兒壹起用廢舊物品在活動中自制“商品”:蛋、糧食、瓜果等。既鍛煉了交流能力,又培養了動手能力。再如:春天各種花卉多所以設置花卉角,秋天各種水果成熟了所以設置水果店,有的孩子對別人的玩具很感興趣,老師建議幼兒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帶到幼兒園來,這樣壹個幼兒留戀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還有讓幼兒帶圖書到幼兒園形成圖書角,讓幼兒帶各種水果形成幹果店。其次對於區角中的問題師幼***同討論解決,有的區角過於人多過於擁擠,可添加材料擴大範圍,也可把暫時沒人玩的區角改造,在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幼兒的團結精神操作能力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在設置區角的位置也是和幼兒***同探討,如音樂角敲打節奏影響圖書角的孩子,所以把這類區角設在走廊裏好些,自然角設在陽臺上好些,其他設在教室,這樣使幼兒理解各個區角要動靜隔開,減少幹擾因素。

二、要重視主題活動的準備。

其次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精通教材,對教材有壹個全面系統的了解,掌握整套教材編寫的教學目標和幼兒所要達到的能力目標。然後,認真研究每壹主題的特點,把握住教材中心後,再根據幼兒的興趣及年齡特點以及幼兒所生活的環境,適當刪減、更新壹些教育活動,補充壹些幼兒熟悉的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幼兒園的主題壹般選擇季節性、節日性、生活即時性以及幼兒的興趣點為話題,如小班的“下雪了”大班的“秋天我對妳說”是根據季節定的主題;小班的“過新年”是根據歡慶、迎新年定的主題、小班的“我愛幼兒園”是根據新入園的幼兒離開家庭轉入幼兒園生活、為使幼兒適應新環境而定的生活即時性話題,中班的“車的王國”、“真奇妙”、“小小美食家”等是以幼兒興趣點為話題的,這樣的話題貼近生活,更容易被幼兒接受,幼兒也會比較感興趣,而且由於貼近生活,更具有實用性,能夠"學以致用",當幼兒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後,學習的興趣會更濃。

三、教師要善於駕馭教材。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能非常嫻熟地駕馭教材,從而靈活地使用教材。善於根據幼兒個體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對幼兒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從而盡可能多的讓幼兒有參與活動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相對於傳統的領域分科教學來說,主題活動更具系統性。主題活動是以壹個話題為中心進行延伸的活動,幾個活動構成壹個主題,這些活動又僅僅圍繞這個話題而進行,這個話題始終貫穿於主題活動的始終。如:中班的“車的王國”,圍繞這個話題設計了20個活動:語言《小小牌機動車》、《青蛙汽車》、《小螞蟻坐汽車》;科學《汽車城裏真好玩》、《玩具車動起來》、《消防車》、《神氣的輪子》、數學《動物旅行》、《賽車》;音樂《我是壹輛車》、美術《我喜歡的車》、《動物汽車嘟嘟嘟》;社會《小心汽車》、《文明小乘客》;體育遊戲《火車鉆洞》等都是是緊緊圍繞話題開展的的活動,從認識各種車---車的作用與危害---設計車---遵守交通規則---文明乘車,貫穿了知識技能、行為習慣、情感教育全方位目標。

四、給予幼兒適時、有效的指導。

由於幼兒的年齡小,各方面的能力還較弱,生活經驗相對缺乏,註意力易分散,教師的參與往往能使活動的內容能更加豐富。所以,壹個主題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適時、有效的指導。而教師適時、有效的指導,關鍵在於:教師要註意觀察了解幼兒。只有通過觀察,才能了解幼兒喜歡的主題、內容和活動材料,了解幼兒在活動中說些什麽?做些什麽?活動中遇到了什麽困難?解決了沒有?是怎樣解決的等等。然後,教師再將對觀察到的幼兒行為進行反思:給幼兒提供的時間和空間是否合適、材料的投放有沒有問題、幼兒近來最感興趣的是什麽?認知經驗有了哪些進步?還存在什麽問題等等。比如:在“春天的童話”這壹主題活動中,我們發現:許多幼兒對於春天的季節特征不怎麽感興趣,反而對春天的花花草草以及小動物極有興趣,於是,我們就及時調整了教學安排,為此,還延伸出了新的主題——“動物的秘密”。可見,教師的觀察非常重要,也只有註意細心觀察,教師才能在幼兒舉棋不定或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及時出現給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