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普洱美食之——竹筍

普洱美食之——竹筍

竹筍的營養價值:除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脂肪、糖類外,還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鈣、磷、鐵、鎂和16種氨基酸,其中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是人體必需氨基酸,是壹種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素的保健食物。

夏天陽光多雨水足,是山珍美味竹筍成為主角登上餐桌的季節。普洱的竹筍有苦有甜。

甜筍

甜筍讓人饞的是它的鮮甜味。可以直接生吃,有很多種熟吃法。

壹般人們喜歡切絲配雞蛋炒成芙蓉筍,可以配青椒或小蔥素炒,切成片、砍成塊煮土雞、煮排骨都是百吃不厭的家常菜, 還可以切片用油煎,蒸或者烤熟後蘸蘸水,或加大蒜辣椒、鮮姜鮮花椒、撇菜葉舂吃。

先生是個像愛吃竹子的竹鼠壹樣,極愛吃竹筍的人,每年從上市吃到落市。他最常吃的是甜筍煮綠豆、煮南瓜尖,真的是百吃不厭。

甜筍也可以用來腌酸筍,味道好極了,但稍顯奢侈。

? 苦筍

苦筍可以焯水以後成為黃筍,炒肉或配韭菜素炒,或用作料涼拌直接吃,腌成慢慢吃的腌筍;還可以曬成筍幹,到沒鮮筍的季節用水發了來做菜。

發好的筍片配韭菜素炒,或者放鮮肉片或臘肉同炒,都清香爽脆,也可以同紅燒肉壹起燜煮,滿含植物纖維的筍片既吸油又爽脆可口。

到竹筍多的時候,苦筍主要用來腌酸筍。很多人家都是自己腌制,奶奶也壹樣。有壹年假期,自己從工作的縣城去看奶奶,在半路上買了壹麻袋山筍給奶奶。

回到奶奶家,吃過晚飯,奶奶便開始擦刀洗盆,然後把那些山筍削去外皮清洗,再用菜刀像刀削面壹樣壹片片削入大盆。她告訴自己要腌的竹筍絕不能沾油,著了油就會腐爛。

削完竹筍,大盆裏已堆成筍片小山,奶奶讓姑姑把燒開的水澆在竹筍上,就讓竹筍泡在水裏。

過了兩三天,聞到有酸味了,放進壹個布袋裏,紮緊袋口,把袋子放到平板上,再用大石頭壓住,把水瀝幹。

控完水份後,就把它散放到大盆裏,拌上鹽、花椒、剁辣椒,就可以吃了,但為了可以長時間吃,就裝進腌菜罐裏腌起來慢慢享用。

奶奶喜歡用酸筍煮魚,她的酸筍魚做法有點奇特。她壹般都是把清洗好的魚先搽上醋腌著,然後才用菜籽油慢火炸香出鍋。

再用部分余油在鍋裏炒酸筍,炒出香味了,加姜蒜末、花椒、辣椒粉,然後放切好的紅糖,再炒,差不多炒至水分蒸發幹時加水、醬油、鹽,下魚,小火慢慢燉煮。

熬半個多小時,早已香氣四溢的酸筍魚出鍋。咽口水多時的自己,終於可以飽口福了。

真是慢工出細活,除了香,魚已經酥軟,進口就酥,連魚骨頭都酥了,可以直接吃還能補鈣。酸筍煮魚,吃的是它的酸辣鮮香。

奶奶的酸筍煮魚是我永遠的最愛。奶奶做的酸筍魚味道酸甜香辣,可口下飯,常常好吃得讓自己不由自主地吧唧起嘴巴來。後來奶奶去逝了,再也吃不到那樣令自己難以忘懷的酸筍魚了。

記得自己在省教育學院讀書時,壹位老師聽說自己來自於邊疆,在課間閑聊時就說起,他曾經到過佤山當工作隊員,忘不了兩件事:"壹是,政府發給佤族群眾的毛呢衣服,在山上隨便掛在壹根插在地裏的棍子上,沒有人會拿走。"

二是:"佤族老鄉在山上煮給我們吃的苦竹筍比甜筍還好吃。他們在竹蓬裏現挖了壹棵,差不多有半大鍋那麽粗的大苦筍,剝了皮就削進羅鍋裏煮,等吃的時候又鮮又甜,我永遠忘不了那個味道。"

自己能夠理解老師如此的感嘆。因為那時的佤族是由原始部落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他們依然遵循著古老的民風行事。

拉祜族也壹樣。山上刀耕火種的土地不會被別人占為己有,除非妳休耕三年。看到插竿掛物是有主人的,別人絕不會去拿,就有了路不拾遺。

至於苦筍甜,甚至比甜筍還要好吃,自己沒有吃過,但聽別人說,這是有條件的:壹定要現挖現吃,選大半埋在土裏的,撬出來之後不能見陽光。

我愛吃的是把苦筍削成薄片,用開水焯壹下,焯過水後用冷水漂,就變成不再苦的漂筍。焯水時間不宜長,否則就變成黃筍了。

漂筍可以炒肉,可以清煮後撒蔥花或者是金芥葉,煮在牛肉、臘肉、火腿湯裏,都很好吃。筍片吸油,壹點不膩,自己就非常喜歡。

自己喜歡它的白、它的鮮、它的清香味。在省城,人們把漂筍叫做玉蘭片。因為它又白又有質感,的確像玉蘭花瓣壹樣優雅,吃起來則爽脆可口。

只要是鮮嫩的竹筍,無論怎麽吃,都會給人帶來爽口舒服的感覺,所以家鄉人喜歡吃,我也是看到竹筍就非吃不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