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之法,由周代“八珍”開始,已見諸文字,但大多只限於口傳身受。雖然也會有壹些成文的“食譜”,也多限於家傳。到南北朝時,這種情形開始有了改變。
南北朝時,許多官吏潛心鉆研烹調術,有些人因有高超的廚藝而受到寵幸,甚至加官進爵,榮耀壹時。北魏時曾任高陽(今山東桓臺東)太守的賈思勰,是歷史上著名的農學家,也是壹位少有的精於烹調術的人。由他整理的第壹套流傳至今的飲饌譜,被收入自撰的偉大著作《齊民要術》中。這本書的寫作無疑參考了當時的壹些飲食著作。是壹部十分珍貴的文獻。賈氏的高明之處,是他把烹調術與農、林、牧、漁等有關國計民生的生產技術並列在壹起,作為齊民之大術。如若不是這樣,這壹部分飲饌方面的內容恐怕也很難流傳下來。賈思勰有功於中國飲食文化的傳播,隋唐以前,獨此壹書,獨此壹人。
《齊民要術》著述了造麯釀酒術、作醬法、醋法、豉法、齏法,還有脯臘法、羹臛法、炙法、餅法、飧飯等烹飪技術,飲食所需技藝,十分完備。
造麯釀酒,有嚴格的操作規範,尤其對潔凈度要求很高。成功不會是輕而易舉得來的,人們常常還得以虔誠的心祈請神靈佑助,這就使得整個釀造過程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如造壹種“神麯”,必須使青衣童子在日出前汲水備用,摶麯餅也必須全是童子小兒。摶好的麯餅壹個挨壹個擺在屋中,還要留出橫豎的通道,造麯的小兒就站在通道上,其中五人要假扮麯王;接著主人用酒脯湯餅祭麯王,口中還得連續三遍讀“祝麯文”,無非是反復說些請神靈保佑造麯成功之類的話。準備釀酒蒸好的酒飯,人畜均不得食用,甚至不得令雞狗看見,極求清潔。
醬、醋、豉、齏,都是秦漢以來重要的調味品,《齊民要術》詳盡地記述了秦漢以來重要的調味品及制作方法。醬類包括豆醬、肉醬、魚醬、麥醬、榆子醬、蝦醬、魚腸醬、芥子醬等;醋則有大醋、秫米神醋、大麥醋、燒餅醋、糟糠醋、水苦酒、烏梅苦酒、蜜苦酒等(苦酒為醋的別名)。以釀大麥醋為例,規定必須七月七日作,七日如不得閑,則得收起這日的水,等到十五日時作,除此二日,醋難作成。作醋時,特別要註意不能讓人的頭發掉進甕中,否則便會壞醋。不過只要把頭發取出來,醋還會變好的。
魚蚱脯臘,是用不同方法腌制的魚肉。《齊民要術》記有荷葉裹蚱、長沙蒲鲊、夏月魚鲊、幹魚鲊、豬肉鲊、五味脯、度夏白脯、浥魚等制法。以荷葉裹蚱為例,其制法是:魚塊洗凈後撒上鹽,拌好米粉,用荷葉厚厚包裹,二三日便熟,清香味美,獨具風味。蚱魚即鹹魚,食時洗去鹽,可蒸可煮,可醬可煎,比起鮮魚,更有壹番風味。
《齊民要術》自“羹臛法”壹節開始,所述都是比較具體的烹飪方法。羹膚類中有芋子酸臛、鴨臛、鱉臛、豬蹄酸羹、羊蹄臛、兔臛、酸羹、胡麻羹、瓠葉羹、雞羹、羌煮、鱸魚蒓羹、醋菹鵝鴨羹、菇菌魚羹、鱧魚臛等。舉鱉臛法為例:先把鱉放進沸水內煮壹下,剝去甲殼和內臟,用羊肉壹斤、蔥三升、豉五合、粳米半合、姜五兩、木蘭壹寸、酒二升煮鱉,然後以鹽、醋調味。賈思勰在這壹節還記有壹條治肉羹過鹹的奇法:取車轍中幹土沫,用綿篩過,用雙層布帛作袋裝好土沫,系緊袋口,沈入鍋底,壹會兒湯味就淡了。此法估計是行之有效的,不知有人試用過沒有?
蒸菜是中國菜中的壹大類,早在商周時就有了很高的蒸技。《齊民要術》所記的蒸菜包括蒸熊、蒸羊、蒸豚、蒸鵝、蒸雞、蒸豬頭、裹蒸生魚、毛蒸魚菜、蒸藕等,方法壹般都是調好味後,直接放入甑中蒸熟。
其他火熟的菜肴還有五侯鯖(雜碎羹)、腤雞、腤白肉、腤魚、蜜純煎魚(糖醋魚)、鴨煎(爆炒雞丁)等等。蜜純煎魚的做法是:取用鯽魚凈置,但不去鱗片;醋、蜜各半,再加鹽漬魚,約摸過壹頓飯時間便把魚漉出,用油煎成紅色即可食用。
還有壹種以醋漿為主要佐料的烹法,稱為“菹綠”,就是酸肉。這酸肉有的用醋汁煮成,有的用醋汁澆成;有的則直接蘸醋食用。例如“白菹”法,先用白水煮鵝、鴨、雞,剔去骨頭,斫成塊後放入杯中,澆以鹽醋肉汁即成。
炙烤本是壹種最古老的食肉方法,發展到賈思勰的時代已相當完備。賈思勰記下的炙品有烤乳豬、棒炙、腩炙、牛肱炙、灌腸炙、跳丸炙、搗炙、銜炙、餅炙、範炙、炙蚶、炙車螯、炙魚等等。烤乳豬在南北朝時已是壹道很有名的大菜,烤時壹面急轉,壹面以清酒和豬油塗抹,烤成的豬肉色如真金琥珀,入口即消,如冰雪壹般。棒炙是烤牛腿,先烤其壹面,烤熟即割,割下接著再烤。不可四面輪烤,否則不好吃。腩炙是烤肉塊,羊、牛、獐、鹿均可用,肉要放入調料中漬壹會兒再烤,得壹氣烤熟。灌腸炙是將調好味的羊肉灌到羊盤腸中烤熟,切而食之,十分香美。跳丸炙是豬羊肉合做的肉圓,放在肉湯中煮成。搗炙和銜炙均如烤肉串,用雞蛋或白魚肉拌子鵝肉沫,摶在竹簽上烤熟。餅炙是取魚肉或豬肉斫碎,調入味後作成餅狀,用微火慢煎,色紅便熟。範炙是指烤鵝、烤鴨,整只鵝鴨在烤之前要把骨頭椎碎,塗上調料再烤,烤熟後去骨裝盤上席。
肉食中的糟肉法和苞肉法,也很值得壹提。糟肉四季可作,用水和酒糟成粥狀,放上鹽,將烤好的棒炙肉放在糟中,存放在陰涼處,夏天可十日不壞,是下酒佐飯的佳品。苞肉必須冬季殺豬,經壹宿肉半幹後,割成棒炙形狀,用茅草包裹起來,再用泥厚厚封實,掛在陰涼處,可以存放到來年七八月不壞,依然如新宰的鮮肉。這種密閉保鮮的方法,在現代來看也是十分科學的。
主食包括餅和飯,還有點心等。因為當時已很流行發面餅,所以賈思勰先談了作餅酵的方法,然後舉出了白餅、燒餅、髓餅、膏環、雞鴨蛋餅、細環餅、截餅、餢飳、水引馎饦、碁子面、粉餅、豚皮餅等的制作方法。髓餅是用骨髓與蜜和面烤成。膏環則是油炸的饊子,又名炬敉。細環餅和截餅也是用蜜調水和面,亦以油煎成。環餅又名寒具,截餅大約略為短小。餢飳為圓形油餅,也要求以蜜水和面。馎饦是用手指在水盆中接出的面條,用急火煮熟。薯子面狀如棋子,先過甑蒸熟,可以存放些時日,需要時再用水煮壹下,澆上肉汁食用。粉餅似米線,將面漿通過有孔的牛角勺擠捺成線,然後煮熟澆汁即可食用。豚皮餅有些像現在陜西壹帶的面皮,調面漿塗缽中,將缽放開水內壹燙即成。
飯食則有粟飧、寒食漿、菇米飯、胡飯等,還有粳米糗糒和棗精等幹糧的制法。
賈思勰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他沒有忘記平民的飲食。他在書中還單立“素食”壹節,述及不少大眾菜肴,這在烹飪史上是十分難得的資料。這壹點常常不為壹些美食家們所重視,所以在歷史推進到11世紀以後的宋代,中國才開始有素食專著問世。
《齊民要術》所記的素菜有蔥韭羹、瓠羹、油豉、膏煎紫菜、薤白蒸、穌托飯、蜜姜、缹瓜瓠、缹漢瓜、缹菌、缹茄子等。如缹茄子的方法是:要選無籽的嫩茄,用竹刀或骨刀切破成四塊,用鐵刀切易發黑。切好的茄子放開水中壹焯,熬熱油後,將蔥白、醬油、茄子壹起下鍋缹熟,最後撒些花椒、姜末即成。
平民素食中分量更重的是鹹菜之類。《齊民要術》提到的成菜和酸菜有:葵、菘、蕪、菁、蜀芥、鹹菹、淡菹、湯菹、卒菹、酢菹、菹消、蒲菹、瓜菹、苦筍紫菜菹、竹菜菹、胡芹小蒜菹、菘根蘿蔔菹、紫菜菹,還有蜜姜、梅瓜、梨菹、木耳菹、蕨菹、荇菹等,有壹些顯然屬野菜。別看是制作鹹菜,也極有學問,不知訣竅,也不易成功。如有些菜只能用極鹹的鹽水洗,而不能用淡水洗,否則必會爛壞。又如紫菜用冷水壹漬便會自解,也不可用熱水燙洗,否則就會失去原味。腌菜的甕須得密封,禁斷內外空氣流通,從漢代起就流行的泡菜罐正作此用。
素菜的吃法很多,在南北朝時很受重視。素菜的花樣也極多,梁武帝說他“變壹瓜為數十種,食壹菜為數十味”(《梁書·賀琛傳》),可見素菜的烹調在南北朝時已有了極高的水準,與當時佛教的盛行不能不說沒有壹點關系。
《齊民要術》在最後還寫到熬糖的方法,有煮白餳飴法、黑餳法、琥珀餳法、煮鋪法、飴法、白繭糖法、黃繭糖法等。這些糖多為麥芽糖之類,更美的蔗糖則是在唐代才開始大量生產。
《齊民要術》飲饌都分,是對漢代至北魏時期黃河流域,飲食烹飪技術的高度總結,是唐代以前最偉大的壹部烹飪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