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過小年吃什麽 12種傳統美食不可少

過小年吃什麽 12種傳統美食不可少

過小年12種美食:

1、麻糖 :傳統特色小吃,起源於明代,以湖北孝感地區麻糖最知名。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吃麻糖就是想讓竈神的嘴巴被糖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

景稟報天帝,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壹個平安的豐收

年。

2、米餅: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壹種以大米為原料,經浸泡、制粉、

壓坯成型、烘幹、焙烤、調味等單元操作而加工成的糕點。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3、餃子:吃餃子意為給竈王送行,取怡“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

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壹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4、粘糕 :每年臘月二十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竈王的嘴,讓其上天言

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

高”的吉慶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制椰糕用來食用祈福。

5、 祭竈果

祭竈果是浙江寧波地區及南方壹帶有名的漢族傳統小吃。是由麻棗,紅白球配上油果、黑白交均糖、芝麻腳骨糖、寸金糖、白麻片、凍米糖組

成,是壹種老幼皆宜的糕點。祭竈果主要原料糯米粉,芋艿漿,白砂糖。口味:松、

酥、香。

6、竈糖: 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三,這壹天的習俗是“送竈”,

據說這壹天竈王爺要上天述職,所以家家戶戶會敬獻糖瓜(也有人叫竈糖),為的是讓

竈王爺嘴甜壹點,多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來年給家裏壹個更紅火的光景。

7、年粽:壯族臘月二十三開始備年,臘月二十三包粽子,吃粽子,春節也是。因為粽子在壯家

是壹種高貴的食物。粽子象征著富裕豐收。壯族非常的好客,所以有客人來就會拿出

最好的食物招待。

8、送竈粑粑 :送竈粑粑,是安徽巢湖壩鎮、槐林、廬江等壹代的漢族傳統小吃,民間節日祭品每年農歷12.23為送竈節,當天晚上居民用米粉做成餅,用豆幹,肉,蔬菜或鹹菜等為餡,

用素油煎出舉家***食,迎接小年。

9、年豬: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

習俗。過了小年夜(農歷十二月二十三),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臺了。挑選出最

好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壹杯酒,邀請親朋好友***享年豬宰殺後的

第壹頓鮮肉——庖湯。

10、火燒:祭竈這天除吃竈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竈這天,

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11、爆米花糖: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

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壹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

12、炒玉米: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壹壹鍋倒”的說

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