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陜西合陽特色踅面妳吃過嗎?

陜西合陽特色踅面妳吃過嗎?

合陽特色風味小吃—踅面

 踅面頗有出處。相傳,西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河東魏王豹造反,漢高祖令韓信領兵征剿。大軍進駐合陽西塬,時值盛夏,軍情緊急。為了解決眾多士兵的吃飯問題,韓信號令沿河農婦,用當地盛產的蕎麥、小麥面粉烙成大餅,切成條狀,發給士兵,開飯時,用開水稍煮即食。方便快捷。有壹種說法,中國有歷史可考的最早的方便面應該是踅面了。蕎面能消暑利尿,有解乏除濕的藥效,深受將士們的歡迎,韓信在洽川夏陽率軍用木罌東渡黃河成功,壹舉殲滅了魏王叛軍。後來,韓信首創的這壹面食做法,在洽川西塬、坊鎮壹帶保留下來,逐步成了今日合陽地方獨具特色的小吃。

 踅面用蕎面做成,分為磨面、和面、攤面、切面、下面五道工序。

 賣踅面的人講究自已動手,把蕎麥揀凈淘好,磨成細面。

 和面時要用能裝四五十斤的大瓷盆,在面粉裏添上水,用壹根粗木棒順同壹方向攪拌,這是關鍵的壹環,必須稀稠得當,攪拌均勻。面糊和得好,攤出的面更好。

 攤面用的是物制的鐵鏊,重達40余斤,直徑二尺多。舀壹勺和好的面糊倒在鏊中心,用半月形的木踅子劃開攤平,據說“踅面”即由此得名。

 稍頃,待壹面受火變硬翻過來烘烤另壹面,烙到七八成熟,疊在壹起,折成四折,用刀切成細絲,講究切成的寬窄和面餅薄厚壹樣,四棱見線,才顯功夫。切好的面碼在木箱在裏備用。

 吃時把水燒開,再放少許鹽,以防面入鍋中變粘。抓壹把切好的面投入鍋中,用筷子須鍋壹攪,便可撈起。外地人見狀總懷疑這面是否變熟,其實完全不用擔心,因為在鏊上已烙至 七八成,再在沸湯中壹燙,便完全熟了。或幹撈,或帶湯,悉聽尊便,須手再用笊籬撈壹些魚兒粉,然後調上大油(白油)、大油辣椒(紅油)、清油辣椒、鹽、醋、蘸壹點花椒面,撒壹捏蔥花或韭菜花,便可食用了。吃踅面時大油必不可少,蕎面調上大油,才軟和好吃。外地人壹是嫌蕎面看起來黑,其貌不揚;二是怕不熟;三是對紅油辣椒望而生畏,但若吃上壹碗,便覺味美可口,咬到嘴裏筋,吃到肚裏香,方知合陽人為什麽對踅面感情極深。合陽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喜食踅面,上會趕集,少不了兩碗踅面,壹個個吃得滿嘴紅油,即使是穿著入時的大姑娘小媳婦也絲毫不覺難為情,反而卻覺得這才吃出味兒來了。逢到過春節,許多家都是專門訂做幾十斤,準備好紅油辣椒,以便招待親朋好友;碰到接待外地來客,踅面更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保留節目。

 在合陽各地都可以吃到踅面,坊鎮踅面被稱為正宗,高手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