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樁基礎的設計介紹?

樁基礎的設計介紹?

壹說到最新樁基礎設計規範,相關建築人士還是比較陌生的,在進行編制樁基礎設計中需要考慮哪些因素,特殊的施工項目怎麽對待?以下是中達咨詢為建築人士整理相關最新樁基礎的設計基本資料,具體內容如下:

為了便於建築企業施工人員的了解樁基礎設計規範的相關內容,中達咨詢收集梳理相關知識點,具體內容如下:

在編制樁基礎施工設計中設計要點有哪些?中達咨詢整理相關內容:

(1)樁基設計中靜載荷試驗的重要性

(2)樁基設計中樁型、樁長設計的重要性

(3)關於樁偏差的控制和處理

(4)施工中特殊情況處理

其中施工中特殊情況處理的內容如下:

1)樁基達到其極限承載力而無法壓至設計標高。這裏可能存在兩種情況,其壹是地質報告有誤,樁實際承載力大於計算值,必須先做試樁以確定其合理的樁長及承載力。其二則可能由於土層本身原因,譬如說飽和砂土產生的孔隙水壓力使樁基根本無法壓入,這就需要我們從施工措施上去解決。首先是必須制定合理的施工順序,譬如說跳打,使先期施工的樁產生的水壓力消散後再施工下壹根樁;其次對靜力壓樁來說必須選擇有足夠壓樁力的施工機械,要避免擡機等現象出現;另外可以采取引孔,設置排水孔等措施盡量減少空隙水壓力。當然壓樁時必須註意壓樁力應控制在樁身極限強度範圍以內,且應註意壓樁擠土作用對周邊建築物的影響。

2)樁基施工時壓樁力遠低於設計承載力。蘇州閶胥公寓小高層住宅采用18m長D400預應力管樁,根據地質勘察報告單樁承載力設計值為650kN,進行工程樁試打時連續4根樁的最大壓樁力均僅為300kN,遠遠小於設計承載力。我們仔細分析了勘察報告認為報告所提供的各土層特性基本準確,而從周邊其他工程的地質報告也證明勘察報告無誤,因此我們分析可能由於壓樁機械的壓樁速度偏快,而土層的粘聚力又偏小,故壓樁時樁將土直接剪壞,引起壓樁力偏低,隨著時間土能恢復固結。在15天後進行的試樁,證明我們的判斷準確,試驗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這壹點也從側面強調了先進行靜載荷試樁的重要性。

3)樁基靜載荷試驗不合格。某工程由於時間限制,甲方要求試樁與工程樁同時進行,待試樁滿足JGJ94-94附錄c.0.6條時進行靜載荷試驗,結果三組試樁有壹組滿足設計要求而另外兩組試樁均在小於設計承載力時產生破壞。這就讓我們從設計、施工和試驗等各方面去分析這兩組試樁,但經過與周邊工程比較及現場施工試驗記錄分析,均未發現特殊情況,即不存在施工,試驗中的失誤。筆者對第壹組合格試樁的情況進行了比較,終於發現後二組試樁本身的停歇時間已夠,但周邊的其余工程樁施工在試驗前2天才完成,完全有理由認為是因為工程樁施工時將試樁周邊的土破壞而沒有固結,影響了試樁的承載力。於是等工程樁停歇時間也滿足JGJ94-94附錄c.0.6條時再次對2根試樁進行了靜載荷試驗,結果與我們判斷完全壹致,試樁均滿足設計要求。這壹實例告訴我們影響試樁結果的因素有很多,我們在工程實踐中對各種情況壹定要仔細分析,找出問題所在,而不要盲目處理,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

4)管樁裂縫處理。預應力管樁以其強度高,制作周期短,比預制樁節省材料等優點在工程設計中受到普遍應用,但其也存在受剪能力差的不足之處。在工程實踐中,由於垂直度偏差或擠土等原因經常會使管壁產生裂縫而影響質量。在昆山某壹工程中由於場地天然地面標高較低,在樁施工前場地回填了約2m左右的土,而施工中又未對上述情況采取合適的措施,使壓樁機械在施壓進行過程中對樁產生了不均勻的側壓,施工結束後發現局部樁位產生了側偏,經小應變檢測發現這些管樁都不同程度地產生了裂縫,如何處理顯得相當關鍵。我們對偏差資料經過分析歸類後,對於垂直度偏差小於0.5%的管樁,管壁基本無裂縫,我們認為承載力應不受損失,故在增加了壹組試樁證明承載力滿足設計條件後不再進行處理。而對垂直度偏差大於0.5%的管樁,可以認為管壁均已產生裂縫,承載力已受影響,我們對此類樁采用了先糾偏再進行灌芯處理,使裂縫部位的傳力通過灌芯部分混凝土傳遞,經最終靜載荷試驗證明是切實可行的。因此我們在管樁的實際施工中壹定要註意垂直度的控制,因為管樁的抗剪能力較差,很容易破壞而引起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