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以身心健康為基點。
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身心健康是基礎,是壹切活動成功開展的源泉,因此,我們保教人員十分註重對幼兒身體健康及心理健康的關註。
(壹)身體健康
1.體育活動鍛煉
我們能夠嚴格遵循作息制度,在相應的時間帶領幼兒進行體育鍛煉,保證每天有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並且在活動前有計劃,比如玩尾巴,我們會預先設計壹些遊戲;活動中有改進,在孩子玩的過程中,我們會根據孩子們玩的情況及他們的興趣點及時調整活動,如發現有孩子利用尾巴在進行開汽車的遊戲,我們就會馬上進行經驗的推廣,請孩子們壹起來玩壹玩,拓展遊戲的空間;活動後有調整,在孩子們鍛煉後,我們會進行放松運動,使孩子的呼吸趨於平穩。我們也會經常組織壹些體育活動,如四散跑、投擲、跳壹跳等,發展孩子們的基本動作。對於拍皮球項目,我們先通知家長,做好家長的宣傳工作,然後傳授拍皮球的方法,接著利用多種方式帶領孩子們練習,最終在年級段拍皮球比賽中取得了第壹、二、三名的好成績。
2.衛生保健
我們三位保教人員認為小班孩子年齡較小,自理能力差,對他們的生活照顧就要更加全面壹點,因此,開學初,我們壹起給孩子們餵飯,幫孩子穿脫衣服,三個人時時刻刻都圍繞在孩子們的身邊,正是我們無微不至的關照,孩子們很快適應了幼兒園生活。我們還十分註重孩子入廁習慣、進餐習慣的培養,制定了細致的要求,提醒、指導孩子按照要求行動。由於天氣越來越冷,孩子們穿的衣服越來越多,每次解好小便後不會自己系褲子,我們都會壹次次不厭其煩地幫助孩子整理,以免孩子著涼。我們還非常註重孩子穿脫衣服能力的培養,不僅利用入睡、起床時間進行教導,並且還在教學活動中開展專門的教學活動。
(二)心理健康
我們覺得愉快的情緒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們會開展各類遊戲活動、創設豐富的遊戲環境、提供多種多樣的操作材料,讓孩子們在幼兒園能夠愉快地、自由地遊戲。我們還會像媽媽壹樣抱抱他們、親親他們,讓他們感覺老師就像媽媽,幼兒園就像家。
二、深入實施整合課程,以全面發展為目標。
1.主題教學
本學期我們小班有《我上幼兒園了》、《我自己》、《壹起玩玩具》、《秋天到了》、《親親小動物》、《冬天裏》這幾個主題活動,我們圍繞主題開展了壹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 並且結合主題進行了班級環境的創設。每次主題前,都向家長介紹主題內容,告知家長配合事宜。在主題活動中,我們盡量讓幼兒多動手,多操作,多說,多練,發展他們的綜合能力,並且讓幼兒***同參與班級環境的創設,在與環境的對話中更深入地了解主題內容。
2.區域活動
我們非常重視區域活動的創設,我們從社會性、動手能力及認知發展這三大方面出發,創設了娃娃家、生活區、美食工坊、美工區、益智區、建構區、圖書區及美術特色區,提供了大量的材料,讓孩子們在與材料的對話中得到全面發展。同時,我們也力求將主題內容在區域中進行延伸,讓孩子們有機會在區域中對主題活動中感興趣的或者是還沒有玩夠的內容進行操作。孩子們都非常喜歡進行區域活動,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區域活動常規,使區域發揮了應有的功效。
三、努力培養良好習慣,以優化常規為目的。
1.傾聽習慣
我們發現很多孩子雖然願意在集體活動中大膽發言,但卻不能安靜地傾聽同伴或老師的話,坐姿松散,精神不集中,缺少良好的傾聽習慣。而我們認為良好的傾聽習慣有助於幼兒提高語言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意誌品質,於是我們就利用餐前餐後時間、離園前後等時間引導幼兒安靜地傾聽故事,進行簡單提問,對於能夠準確回答問題的孩子給予獎勵,並開展班級講故事,漸漸地,幼兒對聽故事、講故事越來越感興趣了,傾聽習慣也有所提升。
2.盥洗習慣
由於是招收的小班,沒有上過托班,因此,他們並沒有養成定時解小便的習慣,當老師請他們去解的時候,很多孩子就只顧著玩,根本不去;可當老師上課的時候就要去解小便了,如此壹來,課堂秩序比較紊亂,因此,我們就采取人盯人的戰術,每人盯壹部分孩子,在下課的時候要求每個孩子都去解小便,幫助孩子養成了下課解小便的習慣。同時,我們不僅教孩子如何洗手,而且告訴他們飯前便後都要洗手,洗手後要用毛巾將手擦幹,同時起到監督作用。
3.飲食習慣
很多孩子吃飯的時候光吃白飯不吃菜,要麽就吃湯泡飯,我們運用故事策略,讓孩子們知道了湯泡飯沒有營養,吃飯時要壹口飯、壹口菜、壹口湯,不能挑食。同時要求孩子吃飯時小腳要放到桌子底下,椅子靠攏桌子,小手扶碗,在孩子們吃的時候,我們會進行監督,及時提醒沒有做到的孩子,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4.睡眠習慣
壹開學發現很多孩子睡覺的姿勢不正確,有的孩子睡覺時要咬被子,有的孩子要啃手指,因此我們首先告訴孩子正確的睡眠姿勢,然後通過單個糾正的方式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睡眠姿勢,對於咬被子、啃手指的孩子采取人盯人的策略,在旁邊時刻關註,及時指出、糾正。
四、堅持開展因人施教,以個性化發展為導向。
在教育過程中,由於先天素質,生活環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主觀努力不同,每個孩子的發展水平都存在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做到:註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地發展。首先我們從了解孩子入手,及時掌握幼兒各方面的表現,掌握個體素質的發展水平,然後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再選擇恰當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進行教育,針對不同個性的幼兒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對於自由散漫,沒有紀律意識的孩子,我們要讓他明確規則的重要性,並嚴格要求其按照規則進行活動,可以適當采用批評的方式;對於“攻擊性”強的孩子,我們采取和他說悄悄話,講道理,表揚、鼓勵的方法,壹有進步馬上在集體面前進行表揚;對於內向的孩子,我們采取常邀請、多激勵的方式,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我們還采取相應的組織形式,進行小組或個別指導。如在小組活動中,進行分類指導,對孩子的要求也有壹定的層次性,這樣,不同水平的幼兒都能獲得成功,得到發展。 同時我們還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對家長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家園教育協調壹致,通過家園的密切聯系配合***同達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在大家的努力下,孩子們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提高。
五、重視家園密切合作,以拓展資源為己任。
1.切實做好常規性的家長工作。家長是我們的合作夥伴,我們應該本著公平、尊重、合作的原則,努力使家長了解我們的工作,爭取家長的理解與信任。我們積極利用家長會與全班家長進行溝通,在家長會上不僅向家長介紹了本班的具體情況和計劃安排,還結合新《綱要》和本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向家長進行具體的介紹;利用幼兒成長冊裏,讓家長能清楚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並傳授壹些育兒經驗及專業的教育理念;利用早晚接送的時間主動與每壹位家長進行溝通;對於班級裏的重大活動,我們都做到活動前通知,讓家長了解各個活動的目的及對孩子的促進作用,以此來取得家長配合與支持;利用論壇或QQ群解答家長的疑問,積極爭取家園協調壹致***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2.積極爭取家長資源,豐富主題活動。在每個主題活動開展前,我們都會通過各種途徑及時向家長介紹主題活動的目標和主要活動,使每位家長了解了班級正在開展的活動,尋求到家長提供的各種主題活動中所需要的材料,在家長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我們班的主題活動開展較為順利。
3.通過多種形式開展了家長工作。如:家訪、家長會、家長開放日活動等,拉近了家園之間距離,增進親子感情。
六、細心找出問題癥結,以對癥下藥為方向。
1.教育教學活動
數學水平及語言發展普遍偏低;社會認知能力缺乏,繪畫技能偏低。這主要是由於課程設置的原因,有些內容在主題課程中沒有系統的學習,下學期,我們應該針對孩子的薄弱環節選擇相應的輔助課程,形成系統化的教學。
2.行為習慣
很多孩子的傾聽習慣還不是很好,喜歡插嘴;個別幼兒挑食,有的不愛吃魚,肉,有的不吃蔬菜,還有的幼兒不吃水果。壹些幼兒進餐註意力不集中,速度慢,進餐習慣還有待改善。有的幼兒註意力不易集中;有的幼兒不樂意發言;有的幼兒回答問題聲音不夠響亮等,這都需要在下學期具體案例具體對待,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改正。
3.想象力、創造力
由於我們分園的孩子眼見不夠廣闊,思維不夠開闊,導致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都不能很好地發揮。下學期,我們要在家長、幼兒園的***同配合下帶孩子們多出去看看,多了解壹下新鮮的事物,以此來增長幼兒的知識,激發想象力與創造力。
4.家長工作
學期末有很多孩子由於身體原因而沒上幼兒園,但有壹些家長沒有請假意識,從不主動跟老師請假;而老師有時候也會由於壹些瑣事而缺乏對生病孩子的追蹤關註,這些需要雙方***同改正。
壹個學期已經結束,但其實只是開始,在為本學期劃上圓滿句點的同時,我們對下學期的班級工作也有了明確的目標,相信我們的孩子們能更茁壯、更健康地成長。我們會繼續以飽滿的精神、積極的態度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不斷挑戰自我、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