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區位於濟南市北部。該區域毗鄰德州市歷下區、歷城區、市中區、淮陰區、濟陽縣、齊河縣。地理坐標為:北緯36° 40′00 _-36° 45′00 _東經116° 56′15“-117° 03′00 _之間。面積249.05平方公裏。2003年底,總人口為485 773人。
區人民政府郵政編碼:250031。代碼:370105。區號:0531。拼音:天橋曲。
行政區劃
天橋區轄13個街道和2個鎮:無影山街道、天橋東街、北村街道、南村街道、堤口街道、北灘街道、織金街道、包華街道、官紮營街道、緯北路街道、堯山街道、北苑街道、濼口街道、桑梓店鎮和大喬鎮。
歷史的發展
因轄區內有壹座跨吉焦鐵路和津浦鐵路的立交橋而得名。
其所轄地區在西周時期屬於郯國。公元五十三年(公元前684年),周莊屬於齊國。在戰國時期,它被改名為李夏怡。秦朝統壹中國後,屬於麗霞市濟北縣。西漢景帝四年(前153)新設黎城縣。三國時期,黎城縣屬安平郡、青州、魏國,後屬濟南國。西晉時屬青州濟南縣。十六國以後,燕屬冀州冀南郡。劉崧在青州市冀南縣。北魏在高旗時,屬於周琦冀南縣。隋屬和齊郡。唐代,先後屬周琦河南路臨淄縣和冀南縣。五代以後,黎城縣壹度改名為黎山縣。唐代以後稱為黎城縣,屬冀州,屬冀南路。北宋時,它屬於冀州,東JD.COM路,後來被提升為冀南府。元代為中書省直屬濟南路總管府。明清時期屬山東濟南(位於1368)。這壹區域從黎城縣的鵲華壹裏到鵲華八裏和仙臺壹裏,從東到西涵蓋了88個村莊和98條街道。民國初期,沿用大清制度。1913山東省廢棄房屋分流,歷城縣屬於山東省戴北路。1914年更名為濟南路。1927年,山東省廢除道制,歷城縣隸屬山東省。自西漢至1929年濟南建立時,天橋區屬歷城縣管轄。
濟南市成立於7月1929,現在其管轄範圍從歷城縣劃分到濟南市,仍然屬於山東省。1930年,濟南被劃分為10個區,這個區的領土屬於第四、第五、第六、第八、第九和第十區。日據時期,濟南分為11區,這壹地區由東鄉區、北鄉區、西南鄉、西鄉區和鐘祥區管轄。1945年日軍投降後,濟南設防為11區,分屬第八、十壹、四、五區。
9月24日濟南解放後,1948,第八、十壹區政府辦公地點設在天橋區大楊莊天橋東街36號。1950 6月65438+2月,濟南劃分為6個城區、5個郊區和2個直屬鄉(鎮)。該區下轄三區、四區、郊區1、郊區2、郊區3、郊區4和濼口鎮。其中,第四區市人民政府辦公地點位於天橋東街36號,郊區區人民政府辦公地點位於黃臺板橋,初級區人民政府辦公地點位於鳳凰山村,濼口鎮位於濼口。
9月8日,1955,第四區更名為天橋區,隸屬濟南市。1956羅源區撤銷,部分區域劃歸天橋區。全區轄9個街道辦事處、14個鄉鎮和1個鎮(濼口鎮)。2月25日1957 1957濟南郊區並入歷城縣,歷城縣劃歸濟南市。如今,天橋的管轄範圍屬於天橋區、黎城縣和齊河縣。1960年6月,黎城縣北苑人民公社劃歸天橋區管轄,次年7月,北苑人民公社劃歸黎城縣領導。1974年,天橋區包華街街道辦事處劃出7個居委會,成立堤口路街道辦事處。
1978將黎城縣北苑人民公社的堤口、畢家窪、官紮營、北灘、黃屯五個大隊分別劃歸天橋區堤口路、工人新村、官紮營、北灘、包華街街道辦事處。同年,黎城縣北苑人民公社東關、蔡氏兩個大隊劃歸歷下區。1980年,濟南重建郊區。黎城縣的北苑人民公社被安置在郊區。1981年,工人新村街道辦事處分為北村和南村兩個街道辦事處。1983年,北苑人民公社被撤銷。原北苑人民公社分為北苑鎮和濼口鎮兩個鎮。1984年設立郊區北苑辦事處,轄北苑鎮、濼口鎮、堯山鄉。
1985年7月,天橋區堤口路街道辦事處劃定了第壹、二、三居委會,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辦事處劃定了第十居委會,包華街街道辦事處劃定了無影山居委會,官紮營街道辦事處劃定了第九居委會,成立了無影山街道辦事處。同年9月,郊區撤銷北園辦事處及所轄兩鎮壹鄉建制,成立北園鎮。鎮轄北苑、濼口、堯山、確山四個辦事處。天橋區轄進士、劉家莊、北坦、陳家樓、緯北路、天橋東街、堤口路、包華街、官紮營街、無影山、工人新村北村、工人新村南村等12個街道辦事處和18+0個居委會。面積15平方公裏。
1987年5月,濟南市取消郊區建制,原屬郊區的北苑鎮劃歸天橋區。該區轄12街道辦事處和北苑鎮駐工人新村北村、工人新村南村、武英山、堤口路、包華街、官紮營、陳家樓、天橋東街、渭北路、劉家莊、北灘、織金市。
1997 5月23日,天橋區堯山街道辦事處成立,北苑鎮14村劃歸堯山街道辦事處(陸。1997於6月26日正式上市。
2000年6月4日,山東省人民政府(魯政字【2000】2號)批準將歷城區所屬的大喬鎮、桑梓店鎮和金家鎮整建制劃歸天橋區管轄。65438+10月65438+6月6日,濟南市區劃調整工作會議交接儀式簽訂後,轄區落實。(1)金家鄉下轄34個村委會,37個自然村:金家、劉光照、張公店、賈珠、丁屯、西營子、東英、前吳包店、後吳包店、谷家、、、(高家莊、高立莊)、、太平。(2)大喬鎮有38個村委會和38個自然村:大王莊、趙佳、大莊、希澈、東車、南車、焦家集、小店、尹店、胡加、賈家、大吳、項王店、大劉家和、、、高家、季家、坡西、高家。(3)桑梓店鎮有48個村委會,52個自然村:桑梓店、石門孫、小武、後坊、肖鑫、北王堂、高王、錢芳、大正、鄭瀟、馬驍、耿佳、周燕、安莊、威斯康星、草廟王、石廟、北洞、唐三(三教堂)。
2000年,天橋區轄13個街道、3個鎮和1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為570,29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為堤口路街道52849織金市街道21251緯北路街道11523工人新村北村街道28986官紮營街道15936劉家莊街道10778包華街道65438+ 0078。07221工人新村南村街28695陳家樓街14536天橋東街13228無影山街34936藥山街20496北苑鎮208124桑梓店鎮30642大喬鎮23755金家鎮231124。
2001年5月25日,濟南市人民政府(2001)37號文批準撤銷陳家樓街道辦事處和劉家莊街道辦事處,將其管轄範圍合並為緯北路街道辦事處,辦事處設在原陳家樓街道辦事處。
2001年5月25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字【2001】第76號),撤銷金故裏,行政區域並入鎮。撤銷北苑鎮。在原北苑鎮行政區域內設立北苑街道辦事處和濼口街道辦事處。北苑街道辦事處轄卞莊村、楊剛村、聯寺村、劉蕓村、黃臺村、板橋村、石橋村、獅子張村、水屯村、成大村、清河村6個行政村,黃橋、白河、標山、劉星、沃佳、鳳凰山6個居委會,辦事處設在清河路25號。濼口街道辦事處轄莊媛村、北柵子村、李莊村、新城村、北徐村、南徐村、梅花山村、月牙壩村、鵲山東村、鵲山北村等1個行政村以及濼口、趙莊、金牛、田莊、崔苗等行政村。上述調整已於6月4日正式實施。
2001年,全區總面積249.438+0平方公裏。轄15個鎮(辦事處)、244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時,該區總人口為47.66萬人。
2002年全區總面積249.438+0平方公裏。轄13個街道、2個鎮、85個居委會、85個行政村。年末有65,438+0,665,438+0,298戶,總人口475,349人,其中包括39,665,438+0,35名非農業人口。少數民族有16500人。
2003年,關紮營街道新成立第六居委會,北坦街道新成立第八居委會。2003年,全區總面積249.05平方公裏。轄13個街道、2個鎮、121個居委會、120個村委會。年末有16戶4108人,總人口485773人,有回、滿、蒙、朝、壯、苗等25個少數民族。
堤口路街道面積3.83平方公裏,人口5.28萬人,轄9個居委會。
織金市街道面積0.66平方公裏,人口21.2萬,轄8個居委會。
緯北路街道面積2.24平方公裏,人口3.68萬人,轄8個居委會。
工人新村北村街道面積2.06平方公裏,人口2.9萬人,轄8個居委會。
關閘營街道面積1.24平方公裏,人口1.59萬人,轄6個居委會。
包華街道面積0.83平方公裏,人口65438+42萬,轄6個居委會。
北坦街道面積0.85平方公裏,人口1.72萬,轄8個居委會。
工人新村南村街道面積1.37平方公裏,人口2.87萬人,轄9個居委會。
天橋東街面積0.54平方公裏,人口1.32萬,轄3個居委會。
無影山街道面積1.77平方公裏,人口3.49萬人,轄7個居委會。
堯山街道面積15平方公裏,人口2.05萬人,居委會14個。
北苑街道面積20平方公裏,人口146000人,居委會17個。
濼口街道面積23平方公裏,人口6.44萬人,18個居委會。
桑梓店鎮面積64.57平方公裏,人口3.06萬人,48個村委會。
大喬鎮面積111.17平方公裏,人口44900人,72個村委會。
*總人口為57.02萬人,以上人口為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區劃制度的建立於2003年結束。
山東省136縣市經濟實力排名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