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它長到壹米左右的高度時,開始低頭,不再向上生長,枝小勢弱;秋天,樹葉紛紛落下,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
在寒冷的冬天,壹些樹枝幹枯,壹些在風霜雨雪中變成泥土。年復壹年,它就是長不大。
傳說桑樹原本高大健壯,還是很好的建築材料。但是幾百年前的壹個夏天,壹個道士在壹棵馬桑樹下乘涼,順手把馬拴在樹上,不知不覺就在樹下睡著了。
沒想到,等他醒來的時候,幾百年過去了,桑樹已經長到雲端半天了,馬被吊在半空中。他氣得施法念咒。從那以後,桑樹從樹變成了灌木。
在眾多樹種中,桑樹是最不受村民歡迎的。不能當木頭用。柴火不旺時,連果很小,吃多了會中毒。
土家山寨的《哭嫁歌》裏也有“砍柴不夠砍桑子的馬,開家不夠”的說法。
在村民的記憶中,桑樹似乎只有壹個目的,那就是在春天剪下它剛剛發出的嫩枝嫩葉,做種植馬鈴薯和玉米的基肥。
土家山寨還生長著壹種叫桑葚的樹,雖然和桑葚的名字只差壹個字,但在村民眼裏,可以說是壹個在天上,壹個在地上。
桑葉和普通的葉子沒什麽區別,但是吃了之後可以吐出精美的蠶絲。桑樹對人類的貢獻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記載。
桑樹又高又壯。每到夏天,桑葚繁茂的枝葉就像華蓋。在桑樹的樹蔭下,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
到了夏末,綠色的桑葚開始在桑樹的枝葉間生長。桑葚從小到大,零零散散。在我們的期待中,桑葚逐漸由綠變紅,再由紅變紫。
放學後,朋友們有的爬上桑樹采摘,有的在地上收集,大家在歡快的笑聲中享受著上帝賜予我們的美味。
但是,吃桑葚是騙不了別人的,就像吃野生菱角壹樣。果汁把所有的手、嘴、牙齒和舌頭都染成了紫色。有時候吃多了或者吃了沒熟的桑葚,牙齒酸酸的,好幾天吃不下東西。
那壹幕仍印在我的腦海裏。如今,桑葚已經成為人們的壹種很好的滋補品。
讓我們來談談桑樹。也許它的名字裏有壹個桑字。仔細研究,發現它和桑樹有很多相似之處。
記得小學的時候,學校開展勤工儉學。我們年紀太小,做不了什麽大事,就學會了養蠶,蠶的食物是桑葉。也許蠶和吃桑葉的蠶不壹樣,但它吐出的絲和桑葉養大的蠶壹樣美。
到了夏末,桑樹的枝葉間開始長出綠色的桑果,由小變大,由綠變紅,再由紅變紫,就像桑葚壹樣,不過只有黃豆大小。成熟的味道是甜的。
小時候吃過,但是壹起玩的大哥哥大姐姐經常提醒我吃的時候不要咬裏面的籽,不然會中毒的。
雖然桑葚有毒,但山羊喜歡吃,包括它的葉子、花絮和果實。據老壹輩牧羊人說,馬桑的葉子和果實營養價值很高,羊吃了以後體重增加很快。
事實上,不僅養山羊的牧民愛吃桑葚,有經驗的老農民也愛吃桑葚。他們將桑葚搗碎,放在蔬菜根部,或者將桑葚搗碎,用水噴灑在蔬菜或果樹的葉子上,防止病蟲害。
去年夏天我們去鄉下玩,在小溪裏品嘗到的冷水魚被老鄉用桑葉搗碎放入溪水中進行現場表演。
馬桑和桑葚壹樣,生命力很強,在山坡上、池塘邊、房前屋後、鄉村的雜樹林中隨處可見。
它耐旱耐寒,只要有土就能生長,並伴有山上的石頭、茅草、荊棘、藤蔓。
只要春風壹吹,滿山的桑樹就會吐綠,長得生機勃勃,長得郁郁蔥蔥,青山綠水,美麗家園。
據我所知,世界上似乎沒有多余的生物,總有它存在的理由。就像桑樹,大多數人不喜歡它,但它早已默默為人類做著貢獻,只是我們大多數人還不知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