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月後的10月23日,新華社報道說,中國近日將開始啟用韓國首都漢城市的中文新譯名“首爾”。使用611年的“漢城”名稱將在地圖文獻中消失。
據新華社電 記者23日從有關部門獲悉,中國近日將開始啟用韓國首都漢城市的中文新譯名“首爾”。漢城市今年1月宣布,將該市中文譯名改為“首爾”,韓方希望在中國也使用這壹新譯名。專家認為,韓國首都使用中文譯名“首爾”,符合國際慣例,也符合中國有關外國地名翻譯使用規定。
首爾歷史悠久,古時因位於漢江之北,得名“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近代朝鮮半島受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漢城改稱“京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朝鮮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
實際上,早在今年1月19日,漢城市市長李明博就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並向中國提出這壹要求。李明博當時表示,絕大多數國家都將“SEOUL”按照與英文標記相似的發音來稱呼,漢語中的華盛頓、倫敦、莫斯科也都是根據這些地名的固有發音來標記的,只有漢城的中文名稱壹直沿用古代名稱“漢城”。隨著韓中兩國的往來與交流日益頻繁,名稱造成的混亂越來越多。漢城市經過壹年多的意見征求,確定用新的中文名稱“首爾”取代“漢城”。李明博還表示說,“首爾”同漢城的韓語發音最為接近,並采用多用於外國地名的常用漢字,中國人也容易熟悉這壹新名稱。據悉,漢城市早在2004年年初就成立了“漢城中文名稱改名推進委員會”,就改名方案進行討論和征求意見,原計劃於2004年4月公布新的名稱,但由於在新名稱的確定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故而新名稱公布日期壹再推遲。
漢城改“首爾”曾引發爭論
自韓國漢城宣布改名以來,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同時不斷有中國媒體刊登關於漢城改名首爾的文章。其中主要有兩種觀點:壹種對這種做法表示質疑,另壹種則認為應該寬容。
第壹種觀點認為,“漢城”在漢文化圈已使用了600多年,包括中國內地、港澳臺地區、海外華僑,還有日本和新加坡等地的近15億人口都已非常熟悉,改名將會帶來極大的不便。持第壹種觀點的人表示,雖然韓國要改名是他們本國自己的事情,別國無可厚非,但使用漢文的人也有自己的表述權,別國無權強制他們接受這種改名。
另壹種觀點則說,即使改名有韓國民族自尊心的因素,也應該予以理解。大方接受韓國的提議,表明我們平等待人,尊重其他民族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