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拍壹張灰卡板,把這張照片自定義成需要的色溫
2、壹定要讓妳的灰卡板充滿畫面
3、當您要靠的很近拍攝灰卡板時,可能會擋住環境光,建議別怕麻煩,換更長焦的鏡頭。
美食攝影關於顏色方面,更多的是還原食材真實的顏色和質感,雖然上面講的這幾點跟直接的後期修圖無關,但是如果您沒有做好這幾點,那只會累死在電腦屏幕前……
我個人比較習慣拍攝RAW格式的照片,這樣後期的空間會更大壹些。
大致分為這麽兩大步:
1. Adobe Lightroom,先在這個軟件裏面調整整體顏色及色調。
2. Adobe Photoshop,修細節,包括臟點、食材完美度、細節色調調整等。
跟壹些後期的高手朋友也壹起探討過美食圖片的後期,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方法,但是總結起來,實質需要調整的東西是壹樣的,也就是說殊途同歸。這裏分享壹下
1. Adobe lightroom 裏面主要調整壹下色溫和色調、曝光度、對比度等。
小秘籍1:壹般的菜品,豐富的食材就決定了這張照片會有壹個豐富的層次,如果您想要得到壹個柔和的畫面,也就是說,不是通過提高對比度來讓色彩更鮮艷,並且有個靚麗的色彩,那建議玩轉“顏色鮮艷度”這個功能。
小秘籍2:當這張圖片裏高光比較多,比較重要時(比如高光在食材上,而非背景等不重要的配飾上),調整完所有的選項之後(包括曝光值),把曝光再降低到高光層次出來的數值上,輸出jpg格式,再用PS調整。原因是在PS裏面,暗調提亮層次感不會丟失,而高光壓暗時,就很難找到細節了。
2. Adobe Photoshop 修細節,包括臟點、食材完美度、細節色調調整等,花時間的工作都是在PS裏面完成的。
第壹步:先修片子上的臟點、瑕疵和食材不完美的地方。
重要性:如果調整完對比度、銳化等步驟,再修瑕疵,尤其是面積稍微偏大,或者顏色過度明顯的地方,先修比後修會來的更自然流暢壹些。
第二步:新建圖層,將圖層模式改為“柔光”,調整圖層透明度,這個數值大家根據具體的菜品和光線而定。
小秘籍:做完“柔光”效果,您會得到壹個漂亮的對比度和顏色,然而這個功能的缺點是,黑色和白色層次會丟失,這個時候建議用蒙版在這個圖層上把最亮和最暗的地方擦出來。
第三步:局部調整黑白兩個極端的層次感,利用曲線、高光陰影等工具組合,用蒙版把需要的地方再擦出來。這個步驟可能要重復好幾次,大家在這個階段壹定要耐住性子。
壹般的美食圖片,無論是中餐、西餐,都會有明顯的暗部和高光,比如壹道炒素菜裏面既有白色的山藥、又有黑色的木耳,比如壹道甜品裏面既有白色的奶油,又有顏色很深的藍莓。
這種方法可能會比較浪費時間,也算是比較笨的方法了,但好處是比較精準,在壹張照片中,壹眼望去,所有的細節盡收眼底,往往這個時候便也知足了。
第四步:銳化。
新建圖層——濾鏡——銳化——其它——高反差保留——數值2到3——圖層模式“柔光”——合並圖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