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屬於哪個省

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屬於哪個省

位於: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

“八壹”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園

“八壹”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園

大埔肇慶堂

大埔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中下遊。總面積2470平方千米。

縣人民政府駐湖寮鎮,郵編:514200。代碼:441422。區號:0753。拼音:Dabu Xian。

基本概況

大埔地處廣東省東北部,全縣有人口50多萬,海外僑胞50多萬,縣內居民均為客家人,是廣東省著名的“華僑之鄉、文化之鄉、陶瓷之鄉、名茶之鄉”。大埔縣歷史悠久,秦漢時屬揭陽縣地,東晉義熙九年立義招縣,屬義安郡。隋大業三年(607年)改為萬川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廢萬川並入海陽縣,屬潮州。宋、元及明前期仍屬海陽縣光德鄉。明嘉靖五年(1526年)改名大埔縣,屬潮州府。1949年解放後,先後屬興梅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梅縣地區。1988年始屬梅州市。

大埔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民風凈樸,山清水秀,具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三河壩是市級重點建設旅遊區,它地處水陸交通樞紐,兩岸山峰聳翠,如詩如畫;東岸,省級重點文物——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雄踞筆枝山頭;西岸,有明朝兵部尚書、中山紀念堂明代古城墻等景點,三河電站庫區水上樂園為人們假日休閑增添了好去處。埔梅交界的陰那山雄奇險峻,雲霧飄渺,怪石嶙峋。“千年古剎”萬福寺依山而建,是韓江水系四大名寺之壹。風光秀麗的豐溪林場是著名的省級自然資源保護區。區內的古木參天,珍稀動植物眾多。構成了天然生態公園。具有客家民居特色的土圍樓和方石樓歷史悠久,規模宏偉,堪稱世界民居建築奇觀。另外,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祖居。張裕葡萄酒創始人張弼士故居以及“父子進士”石碑坊等都是著名的人文景觀。大埔的土特產品有陶瓷、茶葉、豆腐幹、牛肉幹,高陂鎮號稱粵東的“瓷都”、“白玉城”其陶瓷品種多,產量豐、工藝精美,暢銷國內外。西巖山茶是茶中精品,以“清、香、甘、滑、醇”而享譽海內外,近年來,多次獲國家農業部銀獎,金獎。

大埔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民風淳樸,山清水秀,具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豐富,旅遊設施日趨完善。這裏的山水田園,土特名產,風味小吃以濃郁的客家民俗風情,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海內外遊客。

以西河張弼士故居為中心的客家民俗文化村融合了客家民俗文化和張裕酒文化,是省級重點開發景區。三河壩是市級重點建設旅遊區,它地處水陸交通樞紐,兩岸山峰聳翠,如詩如畫;東岸,國家級革命遺址保護單位三河 壩戰役烈士紀念碑雄踞筆枝山頭;西岸,有明代兵部尚書翁萬達墓、中山紀念堂等景點;三河電站庫區的水上樂園為人們假日休閑增添了好去處。埔梅交界的陰那山雄奇險峻,雲霧飄渺、怪石嶙峋。“千年古剎”萬福寺依山而建,是韓江水系四大名寺之壹。風光秀麗的豐溪林場是著名的省級自然資源保護區,區內古木參天,珍稀動植物眾多,構成了天然生態公園。雙髻山峰高路陡、竹海蕉林、石奇洞幽、寺庵掩映,是省級森林度假區。具有客家民居特色的土圍樓和方石樓歷史悠久,規模宏偉,堪稱世界民居建築奇觀。另外,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祖居以及“父子進士”石牌坊等都是著名的人文景觀。

大埔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特產品極為豐盛,有陶瓷、茶葉、蜜柚、豆腐幹、牛肉幹、木雕、根雕等,高陂鎮號稱粵東的“瓷都”、“白玉城”,其陶瓷品種多、產量豐、工藝精美,暢銷國內外。西巖山茶是茶中精品,以“清、香、甘、滑、醇”而享譽海內外,近年來多次獲國家農業部金獎、銀獎。原始秀麗的山川田野,神秘古樸的客家民居,淳厚濃郁的客家風情,這就是客家世界的香格裏拉大埔,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向五洲四海的遊客招手。大埔,象遨遊在太空,國際編號為“3611”的小行星“大埔星”壹樣,正發出越來越_燦、越來越迷人的光彩。

大埔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梅坎鐵路已經開通。縣城湖寮鎮主要旅遊接待賓館有:金帆大酒店、虎山賓館、梅河賓館、雲天大酒店、鴻華大酒店、華僑大廈等。其中金帆大酒店為三星級酒店。

基礎建設

全面完成S221線茶陽至湖寮段公路和勞動保障綜合服務大樓工程;投入資金5200萬元,全縣基本實現鎮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推進湖寮220千伏、三河110千伏和銀江、大東35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的前期工作,努力優化電網結構;圍繞創建林業生態縣的目標,深入實施“綠滿梅州”和“森林圍城”工程,抓好湖寮、茶陽等鎮的林分改造和大梅線、茶上線“綠色長廊”以及綠色縣城、綠色圩鎮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7.6%,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

地形地貌

縣境山脈為北南走向,四周高,中間低,層巒起伏,千巖萬壑,縱橫交錯,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7處,均散布於四周邊陲,最高峰為西南部的明山嶂銀窿頂,海拔1357米,最低處是高陂黃竹居的韓江岸,海拔26米。中部丘陵廣布,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約占10%,海拔100~500米之間的高中丘約占80%,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小盆地約占10%。

自然氣候

全年氣溫正常,雨量正常。年平均氣溫21.2℃,年降水量1659.5毫米,年≥0.1毫米降水日數134天,年日照時數1661小時。全年各氣象要素值與歷年平均值比較:年平均氣溫高0.2℃,年雨量多107.2 毫米,年≥0.1毫米降水日數少19.4天,年日照時數少2.1小時。壹日最大降水量161.1毫米,出現在6月9日。前汛期(4~6月),總降水量961.1毫米,與歷年比較屬偏多,後汛期(7~9月),總降水量496.1毫米,與歷年比較屬正常。6月7~10日受高空槽和西南低壓影響,全縣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出現了持續強降水天氣過程,全縣性洪澇、山體滑坡等災害頻繁發生。-

經濟概況

大埔是個山區縣,過去守著資源、生態、人文寶藏過著苦日子。2003年以來,該縣走開放路、念山水經、打優勢牌、唱特色戲,精心實施“開放旺縣、瓷工富縣、農業穩縣、人文興縣”發展思路,拉動縣域經濟快跑,短短的3年間實現了驚人“大變臉”。去年該縣生產總值11年來首次實現兩位數的增長,人均GDP和財政壹般預算收入在全省67個縣(市)中的排名分別比2002年前移了10位和6位。0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在視察當地後認為,大埔的發展思路清晰,只要堅持抓、長期抓,大埔的發展充滿希望。如今的大埔,“壹縱二橫十五出口”的交通網絡、貫通南北連結3個中心鎮和3個工業生產基地的經濟大通道以及出境公路已接近收尾,梅漳高速公路建設正進行前期準備工作,此外,城鄉電網、水利安全網和通信網絡建設也得到全面發展。春風難度“萬川”關已成為歷史,壹個新大埔正展現在世人面前。經0中央黨史研究室認定:廣東省梅州大埔縣被認定為全國第二十九個中央蘇區縣,這也是廣東省目前唯壹被認定的中央蘇區縣。據史料記載,大埔縣人民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博古、-、-等大批革命先輩先後通過大埔的紅色交通線進入紅都瑞金,壹大批戰略物資也由大埔運進中央蘇區。在中央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大埔縣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運動,積極籌集錢糧支援蘇區紅軍,並發動廣大青年參加紅軍。據不完全統計,僅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就有四萬多大埔兒女為蘇區的創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知名的革命烈士有四百三十八人,不少革命老區村莊成為無人區;中央紅軍長征時,有數以百計的大埔兒女參加長征,其中知名的有二十六人,居廣東省各縣之首(廣東省參加長征的知名紅軍有五十六人)。大埔人民在為革命勝利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大埔陶瓷水電竹木成縣域經濟支柱

大埔縣積極實施“四個梅州”發展戰略,圍繞資源上工業,突出特色抓經濟網站,走“瓷工富縣”發展縣域特色經濟之路,取得良好的成效。去年,全縣陶瓷和水電工業的產值分別占全縣工業產值的33%、35%,兩項稅收合計近4000萬元,成為縣域特色經濟支柱。

壹是立足縣內擁有5億多噸的瓷土資源和陶瓷生產工藝、技術、產業等基礎,實施“點土成金”工程。首先在南部中心鎮高陂鎮,利用區位、交通、能源和產品集散市場的優勢,興建規劃占地6000畝、首期開發1000畝的陶瓷工業園,配套建設桃源、光德兩個工業小區,並以此為平臺和載體進行推介招商,加快陶瓷產業的技術升級、革新、改造。據統計,到去年底止,高陂陶瓷工業園***引進投資項目22個,投資額24258萬元,已動工興建項目6個,投資額7600萬元。其次是借助高陂鎮被省政府確定為“陶瓷技術創新鎮”這壹契機,制訂出臺系列扶優扶強陶瓷產業的優惠政策,掀起新壹輪陶瓷工業發展潮。去年全縣新辦陶瓷企業25家,有27家陶瓷企業實現增資擴產。去年,全縣陶瓷銷售收入3.5億元,比增70.2%,稅收2169萬元,比增68.2%.是該縣近10年來陶瓷銷售、納稅增幅最大的壹年。

二是立足豐富的水力資源,挖掘技改潛能,實施“以水生財”工程。去年,該縣審批、上報立項小水電38宗,竣工投產電站5處7臺裝機1160千瓦;續建、在建和重建電站9處12臺裝機12800千瓦。到去年底止,全縣水電裝機207座333臺103504千瓦。

同時,該縣立足豐富的竹木資源,大力發展竹木深加工企業,去年又新上了國際象棋廠、牙簽廠、家具廠等4家竹木深加工企業,全縣竹木加工企業累計達到30多家,年產值近5000多萬元。

大埔將市政建設與發展縣域經濟有機結合斥資兩億打造城市新名片

“街道變寬變美了,路燈更靚更亮了,樓房更高更多了。”在大埔縣城湖寮,人們談論最多的是某條路在擴寬,哪條街裝上了漂亮了路燈,哪裏新建了公園,哪裏又有新樓房竣工。去年以來,大埔計劃投資2億元、已投入1億多元打造城市新名片的做法初步取得成效,縣城品位得到了提升,呈現出“壹路燈、壹街壹景、壹區壹品”的特色,為該縣打造五大品牌(即把大埔建設成為客家民居建築大觀園,客家名人風範教育基地,客家民俗風情博覽館,客家文化歷史窗口,客家傳統美食之都)奠定了堅定基礎。

基於“建設城市就是打造未來”的構想,大埔縣把城市建設擺上重要議程,超越常規,創新發展思路,做到“五個結合”,即把市政建設與發展縣域經濟、招商引資、旅遊開發、防災減災工程、改善人居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立足長遠,構建縣城新框架。該縣確定了縣城向西部推進的發展方向,把縣城定位為商住中心,重點發展房地產業和第三產業;把三河定位為次中心城市,作為縣城的工業區和人文景區,抓好規劃建設,帶動西部的經濟發展。該縣還確立了“控制老城區、發展新城區”的原則,以縣城中心大街的建設帶動新城區的開發。

大埔縣按照“高標準、高檔次、高品位、高質量、高速度”的要求,在去年投入8000多萬元,完成三河至縣城17公裏招商引資宣傳壹條街建設、西環路等五條三公裏殘舊街道改造、縣城防洪堤建設和主城區街道綠化、美化、亮化工程的基礎上,今年,該縣著力抓好總投資1.2億元的縣城二街(中心大街、美食街)二園(西湖公園、雙髻山森林公園)二路(西環路中段、文明路東段)建設。今年3月,該縣投資300多萬元把始建於清初的縣城同仁路老街改造成步行“美食街”。“美食街”全長330米,有110多間店鋪,全縣18鎮(場)每個鎮(場)在這條街開辦2至3間美食門市,門市聚集了各種客家地方小吃200多個品種。計劃投資7000萬元的縣城中心大街已於6月20日全線動工,預計年底完工。縣城西湖公園也於6月3日動工,年底可建成開放。同時,該縣以實施“綠滿梅州”大行動為契機,重點抓好進城大道,以縣城文化廣場、虎山公園、西湖公園、濱江長廊為重點的娛樂休閑區、街道兩旁花帶為重點的城區景觀,以綠色社區、綠色機關、綠色企業、綠色醫院、綠色學校為重點的企事業單位,以居住小區、民居庭院為重點的城市居民區等縣城五個層次的綠化、美化。

為了提升縣城品位,該縣堅持建設和管理並重,著力抓好縣城臟亂差的整治。在突出重點進行了壹系列的市政建設基礎上,積極培育亮點,以縣城文化廣場為中心,以燈光景物為特色,把文化廣場裝扮成壹個新景點,以每條街道的燈光為依托,掛上2000多盞紅燈籠,形成埔城亮麗美景。同時在環城大道中心圓盤、畹香大道口豎立起兩座城雕,提升縣城文化品位。此外,加強城市管理,落實衛生責任制,針對群眾反映較多的以路為市、占道經營等問題,組織政府職能部門進行集中整治。

“道若紋枰樓接霞,花紅樹綠燈弄影。”這是人們對大埔這個萬川古城變化最真切的體會。通過大規模、高規格的建設、改造、大埔古城面貌煥然壹新,起到了多種效應,不僅改變了縣城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強化了城市功能,推進了城鎮化進程。通過抓好縣城的規劃和建設,城區面積得到了有效擴張,同時帶旺了第三產業,促進了經濟發展,聚集提升了人氣,推動了招商引資,加快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教育狀況

壹、 高級中學:1間

二、 完全中學:7間

三、 職業高中:1間

四、 進修學校:1間

五、 初級中學:22間

六、 中心小學:14間

七、 縣直小學:4間

八、 完全小學:162間(含縣直小學和中心小學)

九、 初級小學:55間

十、 教學點:20間-

國家級重點職中

田家炳高級職業學校

省壹級學校

虎山中學

大埔小學

田家炳實驗幼兒園

市壹級學校

進光中學

大埔中學

-中學

高陂中學

實驗中學

百侯中學

家炳八中

西河中學

洲瑞中學

大埔第三小學

百侯中心小學

-中心小學

高陂中心小學

百侯中心幼兒園

高陂中心幼兒園

百侯侯北幼兒園

市二級學校

家炳幼兒園

縣壹級學校

家炳壹中

石雲中學

華僑二中

家炳二中

湖山中學

平原中學

桃源中學

廣德中學

家炳五中

古_中學

大東中學

雙溪中學

埔北中學

三河中學

華僑中學

家炳小學

大埔二小

茶陽中小

西河中小

楓朗中小

桃源中小

銀江中小

楓朗新政小學

楓朗廣德小學

楓朗雙溪小學

高陂古田小學

高陂平原小學

龍崗而芝幼兒園

茶陽中心幼兒園-

2020年11月18日,2020年中國茶業百強縣排行榜出爐,大埔縣位列第83名。

2020年6月12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認定大埔縣為第二批廣東省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2019年3月,大埔縣列入第壹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原中央蘇區片區、海陸豐片區)。

2018年9月,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出爐,大埔縣在列。

2016年2月16日,大埔縣上榜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1年12月20日,大埔縣上榜第三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