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文化來到東北,都能被迅速解構,而後融入這片黑土地。飲食文化同樣如此。
在東北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除了最原始的少數民族,更多的還是來自山東、河南、河北“闖關東”的百姓。加之東側受朝鮮半島影響,北側受俄羅斯影響,各種飲食文化在東北交織***存,讓這片包容的土地,在飲食上極具國際範兒。
1.中俄混血的食物
(1)紅腸。紅腸又稱裏道斯,自俄羅斯、立陶宛“遠道而來”。從19世紀末傳入中國,紅腸並沒有“水土不服”,反而“如魚得水”,和哈爾濱、七臺河、佳木斯壹帶的飲食習慣融合,成為極具當地風味的特色食物。
(2)大列巴,是大面包的俄語音譯。和普通面包相較,啤酒花的加入,讓大列巴更加蓬松厚重,拎在手中沈甸甸的,很有分量感。經由椴木、柞木等木材烘烤後,大列巴外皮艮硬,內裏卻蓬松柔軟,細嗅還能聞到果木的清香。
(3)格瓦斯。這種神奇的飲料,制作的原材料之壹就是瓷實的大列巴。這種極具歐洲風味的飲料,有著濃郁的麥芽香。相較於俄羅斯的偏酸味,東北的格瓦斯則多了壹味甜。
(4)俄式酸黃瓜。正如白粥鹹菜,是中國人最質樸的餐食,俄式酸黃瓜是俄羅斯人的人生底味。
2.東北的思密達味兒
(1)泡菜。在東北,泡菜有個別稱——辣白菜。辣白菜以辣為美。辣椒、大蒜、生姜,是辣白菜腌制的三原味。腌制時,加上白梨、蘋果等水果,濃郁的果酸,讓辣白菜多了味脆爽。
(2)冷面,是朝鮮美食的大宗。區別於南方的涼面,朝鮮冷面,多使用蕎麥制作而成,黑黃兩色的面條,彈糯順滑。厚約壹厘米的牛肉片、酸甜的蘋果片、對半切的雞蛋裝點其間,壹碗冷面,楞是有種“滿漢全席”的豐富感。
(3)米腸。在制作方法上,米腸和血腸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腸衣中,加入豬血、大米、糯米及時蔬。
3.最炫民族風
(1)粘豆包。粘豆包的外衣多以黃米面制作,加入蜂蜜調味,而後將綿細的紅豆沙包裹在內。為防止粘連,制作好的粘豆包,多由蘇子葉或者梨葉包裹。
(2)酸菜白肉火鍋。吊湯,是酸菜白肉火鍋制作的關鍵。酸菜白肉火鍋的湯,壹般采用人參、天麻、冬蟲夏草、玉竹、麥冬等天然滋補藥材作為底料,經由長時間熬制而成。而後將豬肉片、酸菜絲碼齊放入鍋內,煮沸後加入血腸、粉條、蘑菇、蝦仁等配料。待得食材煮熟,略蘸取些蒜泥、韭菜花,肉嫩湯美。
(3)溜肉段、尖椒幹豆腐等家常小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