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吃飯很怕噎著,基本邊吃邊喝水。飯吃壹口,水喝壹口,還沒怎麽吃飯呢,說不定喝水就飽了。他們覺得吃飯喝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水對人身體又沒有害處,吃飯中多喝喝水,不是更有利於進食嘛!
吃飯常喝水,腸胃不消停
吃飯過程中不是不能喝水,而是看情況喝小杯水。如果進食過程中的食物粗糙、幹燥,這時候光靠嘴裏分泌的唾沫可能不夠,還得靠著水輔助潤滑,好讓食物順利地通過食管。
但吃飯水喝多了,腸胃就會很難受。水壹喝多,食物就不需要牙齒好好咀嚼,囫圇吞下都成了常態,在這種狀態下,腸胃的任務量就要上去了。加上有大量的水湧進胃部,胃酸環境會被迫釋稀,給本就糟糕的胃部環境再添新的危機。
時間壹長,被稀釋的胃酸無法起到完美的殺菌消毒作用,隨食物進入人體的細菌會開始肆意攻擊腸胃,並在腸胃環境開始大範圍地增殖,誘發出腸胃炎的風險。
不僅如此,胃部的消化能力壹旦被削弱,腸胃的蠕動能力也會因為飲食過程湧入大量的水,減少對食物的營養消化吸收,容易給人體帶來腸痙攣、脹氣等各種各樣的小毛病,很是折磨人的 健康 。
那吃飯為什麽能夠喝湯呢?
湯和水其實是有區別的,湯比起來水,裏面多了不少的營養價值。例如鮮美的魚湯和雞湯裏,會含有優秀的蛋白質或者脂肪等,這些物質可以幫助胃部分泌出更多的胃酸,從而提高胃部初步消化能力。
不過,喝湯可是得講究。我們中華 美食 文化裏面,湯是壹道不可或缺的餐桌 美食 。飯桌上缺了湯,那這頓飯吃得就很不合格。對於喝湯的時機,全靠個人的習慣和實際需求。要瘦身減肥的人士,可以飯前半小時喝點清淡的湯,增加自身的飽腹感,好減少對於主食的攝入量。
當然,喝湯還是要適量。畢竟湯裏面的營養物質會刺激胃酸分泌過多,本身腸胃脆弱的人群最好改改喝湯的習慣。胃酸分泌過多,再加上沒有足夠的食物供給胃部消化,胃黏膜可能會受到損傷,腸胃脆弱人群的不適應狀況會增加。長期狀況下,胃部就容易被發出來胃潰瘍。
飲水、喝湯,適量最 健康
首先,吃飯愛喝水的人士可以準備壹小杯約莫100ml的純凈水,吃飯覺得飯太幹或太鹹時,都可以稍微抿上壹小口,重點是滋潤發幹發澀的喉嚨,而非拿著大杯水當飯吃。
然後,飯前可以提前半小時喝水。這時候,胃腸環境應該都是空腹狀態,水會在胃裏面呆個十分鐘不到,就迅速地流到腸道環境裏。小腸黏膜壹接受水,就可以大量地吸收水分,隨後把吸收到的水分通過血液送過全身各處。
最後,吃飯、喝湯雖然有好處,但前提是腸胃沒有病的人群。 健康 人群如果愛喝湯,可以適當、適量性地喝湯。當然湯還是清淡點比較好,不要過於油膩,引起腸胃消化不當。
壹天喝水三次,遠勝吃飯喝水
有學者專門研究飲水的時間點,總結出三個喝水的關鍵時刻。在這三個時間裏,不需求喝水喝多少,壹杯100-200ml就可以。如果能長期保持住,會極大程度地改善自己的 健康 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