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腸臘肉
小時候的過年基本是跟“吃”聯系到壹起了。提前壹兩個月,家裏就開始要準備過年的東西。臘肉、臘豬耳朵、臘豬舌等等壹系列的臘味,還有就是每年必做的香腸,都是買了豬肉拿去專門灌香腸的地方去制作,我記得是有兩種口味:壹種是廣味香腸,也就是帶甜味的,壹種是川味香腸,也就是麻辣味的。做好了要拿回家在陽臺上晾曬,所以臨近過年,可以看到四川家家戶戶的陽臺上都多多少少有這些東西掛著。
2、黃粑
除了臘肉香腸,我們家還會做黃粑,小時候我奶奶還在,基本就是奶奶做,做完了給每家人分幾個。奶奶做的黃粑超級大壹個,加了小坨小坨的肥肉在裏面,叫做"富油黃粑",吃起很香。用的是老紅糖和糯米,我又特別喜歡吃糯的甜的東西,覺得好好吃。
3、年夜飯就是壹家人圍壹個老火鍋
到大年三十這壹天,我們大多數都是在奶奶家團聚,年夜飯從下午就開始吃,壹直吃到晚上。傳統的是架壹口老火鍋,就是很像老北京涮羊肉的那種火鍋,中間放蜂窩煤加熱,邊上燙火鍋。但是這種老火鍋底都是清湯,是熬的豬骨頭湯或者是雞湯,相當於是壹大鍋燉菜,裏頭有燉的糯糯的豬蹄或者雞肉,然後是每年都有的經典:豆腐圓子、芋頭、千張。桌上的菜呢,多數就是臘味和香腸切片。這是我記憶中的年味,大家圍著這壹口火鍋吃到身上發熱,心滿意足。
我們這壹輩的小孩子們長大之後,慢慢好像也不太愛吃清湯底的老火鍋了,那些經典的“過年菜”,漸漸的就被其他的替代了。近幾年我們家都換成了紅湯牛油鍋底,菜品也換成了毛肚黃喉、午餐肉、魚丸、黃辣丁等等這些。當然桌上的菜品也慢慢發生了變化:不再是香腸臘肉為主了,換成了雞鴨魚,還多了不少蔬菜。其實現在吃得比之前豐富太多了,可是不知道為什麽,就是年味少了很多,可能是因為長大了,也可能是因為現在生活好了,啥都能吃得到。
4、湯圓
我看壹些北方朋友回答說是會在餃子裏面包硬幣,如果吃到了就是好運。我們也會有類似的習俗,只不過是用的湯圓。而且是在大年十五這壹天吃,某壹些湯圓裏面是有“驚喜”的,煮好之後各人端壹碗。這也是過年最開心最興奮的環節了,最後還會統計壹下每個人都壹***吃到多少錢?吃得多,那也就寓意明年發財、日子順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