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原產於中國。
竹筍原產於中國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是世界上產竹最多的國家之壹,以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最多,秦嶺以北雨量少、氣溫低,僅有少數矮小竹類生長。竹筍是江南美食之材,過去甚至有“居不可無竹,食不可無筍”之說。
竹筍是中國傳統佳肴,味香質脆,食用和栽培歷史極為悠久。《詩經》中就有“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其籟伊何,惟筍及蒲”等詩句,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筍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歷史。
雖然所有竹都有竹筍生成,但並非所有竹筍都能稱為烹飪之品。作為蔬菜型竹筍,具備組織柔嫩、無苦味或其它惡味,或雖稍帶苦味,經加工除苦後可以食用的條件。
產自我國本土的蔬菜
1、冬寒菜
冬寒菜,也叫冬莧菜,可能南方的朋友比較熟悉,它曾是我國古代人民餐桌上最常見的蔬菜,曾經的“百菜之王”,後來被大白菜所取代,目前在江西和湖南依然有栽培。冬寒菜可能有些朋友不熟悉,但是對古代的葵菜都熟知吧,比如《漢樂府》中的“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葵菜以食葉為主,相對比較抗凍,嫩滑。
2、大白菜
我國是大白菜的起源地,但是大白菜的祖先,並不是如今白菜的樣子。大白菜他的祖先是遠古的蕓薹屬植物,主要是吃它的花的。《詩經》中的“采葑采菲,無以下體”,裏面的“葑”就是指的古老的蕓薹。目前在我國南方依然有些地方喜歡吃的那種菜苔,跟它是壹個祖先的。
大白菜大約是在唐宋時期開始發展,那時候是以食葉為主,不包心的那種白菜,古時候被稱為“崧”或者是“白崧”,後來演變為“黃芽菜”。不管是白菘還是黃芽菜,都是相對比較稀少的,唐宋元等時期屬於貴族菜了。大約到明清時期白菜才變成如今現在這個樣子,能夠包心的大白菜。
白菜相對比較耐寒,冬季耐儲藏,明清時期山東替代江浙地區,成為大白菜的壹個種植區域。
3、油菜
其實油菜有很多種,有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以及甘藍型,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都是我國本土蔬菜,都是十字花科蔬菜,祖先都是古老的蕓薹。油菜其實壹個比較廣泛的稱呼,有那種專門的菜籽的,還有那種食葉為主的油菜,南方叫做“青菜”,北方地區壹並都叫做“油菜”。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竹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