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地處閩南“金三角”,不但風光優美,物產豐富,而且有很多聞名海內外的風味小吃。
1.“石碼五香”是龍海傳統名小吃。長期來,每逢過年過節、婚壽喜慶,家家戶戶必備鹵面,配以五香條來招待親朋好友,這已成了龍海的傳統民俗。
2.白水貢糖
傳為明朝貢品,因產地在白水鎮,聞名久遠而得名。制作時,原料要精選,份量要準確,技術要精細,由花生仁、麥芽膏、上等白糖混合捶煉而成。其特點是:香、酥、醇、美兼並,入口自化,不留渣屑。當海外僑胞聚首品茶時,就會叨念故鄉的“玳瑁”名茶和白水貢糖。
3.海澄雙糕潤
用上等糯米粉調攔白糖水,再撒上糖冬瓜、肥肉塊和適量油蔥蒸成的佐茶名點。此品清甜可口,營養價值高,令人喜愛。在海澄民間,曾有“眼睛盯住雙糕潤,頭顱碰在華表石”的傳說。
4.東美糕
又名香脯糕,慶春糕,其制作始自明崇禎年間,當時是東美街“錦成”號糕餅店獨家經營的名品,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地道的東美糕以綠豆磨粉為原料,炒熟後貯藏於大缸內,放置陰涼幹燥處,幾經翻缸,達三、四十天,爾後才配料制印而成。此糕入口即化、清涼潤喉,不僅可作為上等茶料,也可調糊餵養幼嬰。
5.米燒粿
是人們喜愛的米制佳點,已有百年的傳統歷史。此品外觀與北方的水餃相似,物美價廉,雅俗成宜,食用時配以上等辣醬,熱口開胃,氣味清香。
6.面煎粿
以面粉、紅糖或白糖、蘇打、冷清水等,壹起混拌均勻成糊狀,然後倒入平底煎盤內鋪平,上面撒下切細的糖冬瓜,油蔥等配料,上蓋蓋密,中火細煎,以防焦灼。熟後切塊,食之,粿皮酥香,內粿甜軟,十分可口。
7.鹵面
以鹵湯和面而成。先取香菇、黃花菜、扁魚、蝦米、豬肉、魷魚等拌入調味品,入鍋煮沸,再以鴨蛋,薯粉調勻分散倒入煮成“鹵湯”。另備略加燙過的韭菜、豆芽為配料。食時,韭菜、豆芽和面條先盛入碗,再舀入鹵湯拌調。食之,別有壹番風味,龍海的壹些佳節、喜慶,必以鹵面為主食,特別是祝壽宴席上,更必須吃鹵面。
8.肉粽
由糯米、豬肉、栗子、蝦米、香菇、鴨蛋等原料配制而成。首先把糯米洗凈,放於冷水中浸半個小時,然後撈起涼幹,再放鍋裏,拌上鹵湯和蔥頭油,並加適量的味精、五香粉和醬色糖烏,用中火炒半個小時。其他作料,依照不同方法加工,豬肉或火燒或清燉,栗子要生剝現用,用竹葉包粽時不松不緊、棱角分明。燒煮肉粽,做到火旺而穩中,隨時加水,不使肉粽露出水面,壹般燉上三小時即可出鍋。這樣燉制的肉粽,色、香、味俱佳,令人吃而不膩。
9.東園綠豆粉粿
綠豆粉粿是龍海的傳統名風味小吃。其質地晶瑩剔透,柔韌而富有彈性,其口感冰涼滑嫩,爽口而味道鮮美,其功用清熱解毒,消暑而潤肺潤喉,是夏天食用之佳品,故在廈、漳、泉等閩南壹帶聞名遐邇,久負盛譽。
10.江東鱸魚粥
江東鱸魚粥是漳州北溪名小吃,以江東鱸魚為主料,配以漳州優質大米精制而成。其特點是魚肉鮮嫩,米粒韌香,鮮香清爽。
11.浮宮土筍凍
土筍是壹種名為“星蟲”的環節動物,形似蚯蚓,這種小動物生長在淺海的灘塗裏,呈灰白色,圓筒筍狀,所以俗名為“土筍”。土筍凍是通過加工而成的凍品,其形圓小略扁,也有切成塊狀。此肴為膠狀,玲瓏剔透,色澤灰白相間,質地柔韌脆軟,富有彈性,味道甘冽鮮美,涼脆可口,風味獨特。食時配以蒜白、醋蘿蔔片、鹽清酸茶、酥脆溪苔、酸辣、醬油等佐料。還可視個人口味,佐以芥末醬、沙茶醬等,味道更佳。
12.海澄輦寶餅
輦寶餅是海澄小吃中糕餅類的首選,檔次較高。原料有綠豆、面粉、肉油、蔗糖。其表皮、內餡營養分高,有利養生。由於其香甜、油潤、蘇松,壹上口就令人難於舍棄,加上配料養人,歷來也成為請客、饋贈的上品,至今仍是海澄、石碼壹帶的名優糕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