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做牛肉面的步驟

做牛肉面的步驟

蘭州牛肉拉面技術,堪稱西北壹絕。拉面制作在中國流傳已久,久負盛名,天下第壹之技法。蘭州牛肉面是技術含量較高的品種。

制面

蘭州牛肉面的制作的五大步驟無論從選料、和面、餳面,還是溜條和拉面,都巧妙地運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面筋蛋白質的延伸性和彈性。

選面

壹般要選擇新鮮的高筋面粉,蘭州有牛肉面專用粉。

和面

牛肉面

牛肉面

和面是拉面制作的基礎,是關鍵。首先應註意的是水的溫度,壹般要求冬天用溫水,其它季節則用涼水。通過和面時用水溫度的不同,使和好的面團溫度始終保持在30℃,此時面粉中的蛋白質吸水性高,可以達到100%,面筋的生成率也高,質量好,即延伸性和彈性好,最適宜抻拉。其次,和面時還要放入適量的水和灰,提高面團中面筋的生成率和質量。講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壹遍揉”。其中的灰,是用戈壁灘所產的蓬草燒制出來的堿性物質,俗稱蓬灰,加進面裏,不僅使面有了壹種特殊的香味,而且拉出來的面條爽滑透黃、筋道有勁。近年來已用專用的和面劑代替,和面技巧仍是最關鍵。

餳面

即將和好的面團放置壹段時間(壹般冬天不能低於30分鐘,夏天稍短些),其目的是促進面筋的生成,使沒有充分吸收水分的蛋白質有充分的吸水時間,以提高面筋的生成和質量。

溜面

由膀圓力大的小夥子先將大團軟面反復搗、揉、抻、摔後,將面團放在面板上,用兩手握住條的兩端,擡起在案板上用力摔打。條拉長後,兩端對折,繼續握住兩端摔打,如此反復,其目的是調整面團內面筋蛋白質的排列順序,使雜亂無章的蛋白質分子排列成壹條長鏈,業內稱其為順筋。然搓成長條,揪成20毫米粗、筷子長的壹條條面節,或搓成圓條。

拉面

將溜好的面條放在案板上,撒上清油(以防止面條粘連),然後隨食客的愛好,拉出大小粗細不同的面條。拉面是壹手絕活,手握兩端,兩臂均勻用力加速向外抻拉,然後兩頭對折,兩頭同時放在壹只手的指縫內(壹般用左手),另壹只手的中指朝下勾住另壹端,手心上翻,使面條形成絞索狀,同時兩手往兩邊抻拉。面條拉長後,再把右手勾住的壹端套在左手指上,右手繼續勾住另壹端抻拉。抻拉時速度要快,用力要均勻,如此反復,每次對折稱為壹扣。壹般二細均為7扣,細的則為9扣,毛細面可以達11扣,條細如絲,且不斷裂,真可謂中國烹飪之精華。

熬湯

蘭州牛肉面的優劣除了拉面外,最重要的技含量在於淳香的湯,可以說湯是蘭州牛肉面的靈魂。牛肉湯主要是幾十種香料與牛肉原湯熬制而成。

湯的制法

用牛肉、肥土雞、牛肉為主料,采用三十多種調料和中藥調配熬制的老湯,經沸煮、微煮,使主料鮮味溶於湯中,中間要經過兩次“清俏”,成品清澈見底,味道極其鮮美,是牛肉面裏最入味兒的湯料。

熬湯時選用甘南草原上出產的肥嫩牦牛肉,加牛脊髓和腿骨(俗稱棒子骨),牛肝,有的還添入雞湯,再按比例加入花椒、草果、桂子、姜皮等香料在特大罐形鐵鍋內再加入本地特產的綠蘿蔔片熬成即可。

食材準備

主料:肉牦牛。

配料:牛骨頭、牛肝、肥土雞、綠蘿蔔、清油、蔥花、食鹽、香萊、蒜苗、辣子油酌量。

調料:“馬家大爺牛肉面”的調料配方主要有三種,最常用的是“濃香型”的。

制作步驟

拉面

拉面

1.先把牛肉及骨頭用清水洗凈,然後在水裏浸泡四小時(血水留下另用),將牛肉及骨頭下入溫水鍋,等即將要開時撇去浮沫,加入鹽4兩,草果5錢,姜皮5錢及花椒2錢用紗布包成調料包清水淘洗去塵後,也放入鍋裏,小火燉五小時即熟,撈出稍涼後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

2.牛肝切小塊放入另壹鍋裏煮熟後澄清備用。桂籽、花椒、草果、姜皮溫火炒烘幹碾成粉末,蘿蔔洗凈切成片煮牛肉面熟。蒜苗、蔥花切未、香萊切小節待用。

3.將肉湯撇去浮油,把泡肉的血水倒入煮開的肉湯鍋裏,待開後撇沫澄清,加入各種調料粉,再將清澄的牛肝湯倒入水少許,燒開除沫,再加入鹽、胡椒粉、味精、熟蘿蔔片和撇出的浮油。

4.面粉30斤加水18斤搟成面索,再揉和均勻,用灰水7兩(如果灰水濃則少加,灰水淡則多加)攪和揉勻。案子上擦抹清油,將面搓成條,揪為重五兩的條,上面蓋上濕條布,然後根據每個人善食的愛好,分別拉成大寬、韭葉、二細、芥麥棱(三角條)壹窩絲等形狀的面條下鍋,面熟後撈入碗內,將牛肉湯、蘿蔔、肉丁、浮油適量,澆在面條上即成。並以每個人的口味加上適量的香萊、蒜苗、蔥花及辣子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