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董家鎮黨委政府按照市委總體部署,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全鎮人民生活幸福指數為根本,以構建“生態文明幸福明星鎮”為目標,圍繞打造“四個鎮”,即:“抓實工業項目招商,打造工業經濟強鎮;發展現代農業,打造品牌農業大鎮;建設富硒旅遊觀光帶,打造生態旅遊名鎮;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促穩定、保民生,打造和諧平安重鎮”的“十二五”總體目標,努力實現“五個突破”:財政收入突破3000萬元大關,達到3250萬元,力爭達到3500萬元;農民人平增收突破1000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突破1億元,力爭2億元;GDP總量突破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6億元。具體辦好六件實事:壹是啟動便民服務中心建設;二是公辦幼兒園主體工程竣工;三是董家大道竣工通車;四是完成2000畝以上高標準農田改造;五是完成5個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六是繼續完善孫家、金塘等村級辦公場所建設。
蘆葦水庫為杜市鎮境內最大水庫,屬中型水庫。可野釣、遊泳、駕船等水上運動。庫區內有豐富的野生魚類資源,可作餐桌上的美食。庫區內探明有沙金資源,可供遊客體驗淘金之熱。
探訪古村寨遺址,知歷史更遞與興衰。該遺址為古村落群,毀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修築蘆葦水庫之時。從遺址中可以看出該古村寨群歷朝歷代的繁華與建築的別具壹格,據本人考證,在漢代之前就有人在此居住,發展於漢代,繁榮於南北朝,鼎盛於明朝,沒落於清朝,毀於建國初期。在漢代時就設有建制,且應為豐城最早的衙城(制名暫無考),為楚元王劉交的封地,屬彭城郡(今江蘇徐州),所以該遺址在被毀之前劉姓村莊及人口最多,後發現的大型漢墓和明墓皆為劉氏先人,可見當時劉氏族人的顯赫地位。遺址內建築多為明朝或明朝之前所建,村與村之間,戶與戶之間,樓宇與樓宇之間,空間位置布局很有講究,且村前牌坊、門樓盛行,古殿廟宇頗多,見壹處古廟殿宇規模宏大,有軒、榭、亭、臺、假山,有三座宮殿,有廟前水塘,面積約40000平方米,右側見數座漢墓和明墓,墓葬規模較大,左側見有南北朝時期古墓群,墓葬規模均較小。該地曾發生過多起古戰役和近代戰鬥,在古時楚漢爭霸有劉邦與項羽之爭、太平天國有洪秀全與曾國藩之鬥,鄙人年幼時在該廢墟內發現叉、戟和矛頭(現稱紅纓槍)等兵器,在抗戰時期我八路軍與日軍在此有過交戰,鄙人年少時在該廢墟內發現土炮筒、彈頭及彈片。遺址內青磚斷瓦、青瓷殘片、房屋墻基隨處可見,默然感慨千古昭昭,萬世飄繞,在這歷史長河裏,猶如滾滾長江東逝水。
除此之外,還有榨下李家的古建牌坊及古樟木,固莊範家的清朝天井式古建民居及雕刻。
固莊區內景點以青山、綠水自然風光,原始森林為神韻,以神話傳奇、歷史痕跡為靈魂。讓每壹位身臨其境者體驗著原生態的地方特色和獨有的歷史興亡。
位於江西省豐城市西北部,與高安市獨城鎮接壤,距昌樟高速26公裏、豐城市區50公裏、高安市區36公裏,全鎮土地面積120.8平方公裏,為豐城市面積第四大鄉鎮,現有人口2.2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