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仔細品讀壹部作品後,大家心中壹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麽妳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最好的時光在路上》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最好的時光在路上》讀後感 篇1記不清是如何知曉這本書的,也說不清是什麽原因讓已經很久沒有完整地讀過壹本書的我能對它如此青睞,也許,封皮上短短的幾行字就足以吸引眼球。“壹輩子是場修行,短的是旅行,長的是人生。”“旅行,能讓妳遇到那個更好的自己。”平實的語言,直白的描述、深刻的領悟充斥著這本書的字裏行間,就連插圖都透著壹股清新、光鮮的味道,任何壹張圖片拿出來都是壹幅精美的明信片。這是由旅行作家、自由攝影師郭子鷹先生通過長達10多年的自由旅行,在歷遊世界各地、經歷了太多的人和事後,行中思、思中悟,悟中記而沈澱出的發自個人靈魂的心靈佳句,這本書就是《最好的時光在路上》。
在總***205頁的全書中,他不止壹次地用親身經歷和切實感受呼喚人們:“上路吧,尋找那個更可愛、更勇敢、更真實的自己。”“上路吧,走出自己最美好的人生。”甄嬛體。將人生當做壹次真實的旅行,多麽透徹的領悟和恰如其分的比喻。人生的順境就如旅行中的通衢大道和美景花香,而人生的挫折就如旅行途中的溝溝坎坎和陰雨霧霾。行者迎風冒雪,跨過溝坎,迎接他的必是無限的風光;人類戰勝各種挫折和失敗,迎來的將是輝煌的人生。讀罷全書,不難看出,在他的旅行中,更多的是“苦行”,但卻被他變成了人生的“福行”,因為他懂得,只有嘗過苦,才會看到行的歡樂。在歷經千辛萬苦見到夢想中的美景之時,真正的行者定會明白,這美景並不是白白送到妳眼前的,而是靠苦行壹步步走出來的,為了迎接夢想的實現,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最好的時光,壹定是在人生的路上,這條路就是戰勝各種艱難困苦,迎接曙光之路。空間相冊名字全書按照描寫和敘說對象的不同,分為四部分,而每壹部分的內容都升華到對生活和靈魂深處的感悟,作者的用心之處和崇高的精神世界壹覽無余:“境地”,通過對各地風景、環境和風情的描述,告訴人們,只有妳看見的世界,才是對妳有意義的存在,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計。
“浮生”,通過對形形色色人物的描寫,告訴我們,旅途中遇到的人,在與妳擦肩而過、相向對視、航跡交錯的瞬間,也同時改變、點化和充盈著妳的人生。“絮語”,通過對壹些小事件的描述,通過詳實的記錄讓其留存下來,告訴人們,我們都需要壹個瞬間,而這個瞬間足以讓自己的平淡時光顯得更值得被回憶壹些。回憶也是壹種美好的享受。“跋”,則是全書思想意境的高度概括和總結。作者將旅行和修行聯系起來,將人類的***性勾勒出來。而孤獨的旅行既是旅行又是修行,這樣的旅行能讓人有更多的機會單獨面對自己,向內心的更深處出發。總有壹天,妳會在孤獨的旅行中,發現壹個更好的自己,變成壹個最想成為妳的妳,壹個理想的妳,壹個純粹的妳。
與作者壹樣,我也喜歡近己所能的旅行,同時也喜歡圖文並貌似的記錄,但卻從不曾上升到作者的思想高度來對待旅行。記得我曾經寫過壹篇“路上的風景也唯美”,也僅僅是記錄了眼中的風景和自己面對美景的心情,而卻從來沒有上升到人生的高度,讀了郭子鷹先生的美文,有壹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我的每壹次旅行何嘗不是人生的壹次跋涉呢?或長或短,或深或淺,長短只是壹個不確定的概念,只要是旅行就會沈澱著人生,就會折射出對人生的態度。
當今社會,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已經成為壹些人的口頭禪和座右銘,而很少有人願意去通過“苦行”而過這種“苦行僧”式的生活。正因為如此,急功近利或不勞而獲的思想吸引壹些人偏離了人生的方向,走上了歪門邪道。這些人正是因為沒有認清“苦”與“樂”的關系,沒有明白“樂”從“苦”中來的深刻含義而遁入歧途。如果經歷過壹次艱苦的旅行,就壹定能從苦行中體會人生的酸甜苦辣,從而去正確面對“苦”與“樂”。
被這本書所吸引,緣於書名的高度概括性:“最美的時光在路上”,是壹句壹語雙關的語言,它不僅僅限於旅行路上時間的流逝和風景的唯美,更寓意了樂觀豁達的勞動者人生的過程和態度。在路上,去體驗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在路上,在陌生人面前扮演壹個自己都不認識的自己;在路上,見識大自然的壯闊和人類主觀能動性的力量;在路上,活出更多的人生精彩。在路上,實現壹種完全輕松愉悅的美好心情。如此看來,什麽樣的風景都不會好過在路上的感覺,什麽樣的時光都不會比在路上更加美妙。
被這本書所吸引,也緣於該書作者充滿人性關懷的文字,圖文並茂的解說,有趣而生動的講述風格。讀書過程中,仿佛自己隨作者身臨其境,深深地被作者的描述所吸引。讀罷全書,壹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不斷浮現眼前,而這壹個個人物又組成了壹道連接異域他鄉風俗民情的獨特風景。誠如作者書中所說,最美的風景不在各地的景色,而在組成這種風景的壹個個人物所發生的故事。
被這本書所吸引,緣於作者全書貫穿的“人生如旅行”的深層理念。這種提法既通俗易懂,又不脫離實際,從某壹方面說,該書是每個讀懂它的人對待人生態度的良師益友。在所有的描述和敘述或者照片中,有象征著人生漫漫的凝重畫面,有和平世界的不安寧記憶,有旖旎優美的自然風光,還有飽受饑餓和苦難的難民生活記錄,所有這些,都不能不讓人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捫心自問和思考,完美的人生似乎從來就不曾有過而又無時不在存在,這麽說並不自相矛盾,全在內心的理解,正如自己努力了,便是自己完美的人生。
被這本書所吸引,緣於作者的描寫不僅局限於地域上的行走,更來自於內心的行走,因而給了我太多的啟迪和***鳴,作者表面上描寫了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的事情和景物,而從內心深處卻表達了我尚未達到的見識和境界。所以說,壹個人對旅行的態度,折射了他對生活的理解。壹個懂得旅行的人,肯定比困守被窩,整天唉聲嘆氣、怨天尤人的人擁有更多的智慧和見解,更容易與人溝通和彼此理解、贊同和欣賞。
人生如旅行,旅行既是壹次特殊的人生,也是壹場未知結尾的電影,更是壹首絢爛多彩、美妙無比的樂章。從旅行中思考人生,從人生中體會旅行,就壹定能夠領略人生的風光,找到壹個真實的自己,壹個充實的.自己,壹個充滿希望的自己。
《最好的時光在路上》讀後感 篇2人生是壹場旅行:從出生開始到生命結束。無論何時何地,我們是這場旅行中的遊客;無論何時何地,我們又是這場旅行中的某道風景線。無容置疑的是不論起點,又或是終點,真正的精彩將會在路途之上得以顯現。起點之時尚未領悟;終點之時唯有遺憾。兩相比較下來,我們其實會把那沿途走來的過程歸結為最精彩的過程。因為那裏有妳我的歡笑;因為那裏有妳我的感觸;因為那裏有妳我瞬間領略的唯美——這就是人生。
作為壹名深有感觸最好的時光在路上的作家郭子鷹,他便是勇敢地以實際行動,用他的雙眼,用他的敏銳思維,用他的真情實感,用他的攝像機記錄下了壹部相約在路上的佳作《最好的時光在路上》。乍看此書,妳我的感覺也許尚且停留在旅行的訊息之上;深入閱讀此書,妳我的感覺也許會隨著作者的引導逐步飛升至人生的探索與專研。這如此書的副標題鎖住:歸期未定的視覺旅行和21段藏於旅途的靈魂悟語。人世間還有什麽會比這樣通過視覺觸動激發的靈魂感悟深入人心呢?底蘊深厚,能力十足的郭子鷹透析於人生地寫下了如此耐人尋味的精辟言語。凡夫俗子。向往真實突破的妳我讀著《最好的時光在路上》更是感觸到人生點撥。
事實上,這本書的編排首先讓我非常生有感觸。序言之上壹目了然地告訴著人們旅行的意義。盡管以往我也每年會有旅遊的機會,但是我又何嘗會有如此的震撼呢?以前是為遊而遊;此次是看了書後為心而遊。心情不同,感覺不同。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更是領悟到了以往或許只是埋藏於心卻並無法真正透徹地明白的旅遊心境。通過《最好的時光在路上》這本書,我卻不期然地觸及到了以往無法言表的感覺。其次,書中非常獨特地將景和事分成兩部分進行表述。文字下的每個景點是如此生動地印入讀者的眼簾,類似於嘈雜世界的靜音鍵;誰不暗戀桃花源;愛麗絲的另壹處仙境{斯裏蘭卡等等。雖然這僅僅是壹些地名,在文字的表達中它們被賦予了生命;雖然這僅僅是作者曾經走訪地景點勝地,在作者的描繪下妳我恰似身臨其境。在隨後的部分,我們還可以讀到浮生部分。這中間便是有關於事的講解。讓我們看到了國外的風土人情,讓我們欣賞到了地球另外壹端部壹樣的感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最好的時光在路上》中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淪陷。
事實上,本書的壹大特點就是由景及事,由事及人,由人及人生。書中其實還有很多耐人尋味的經典人生哲理。壹輩子是場修行,短的是旅行,長的是人生。旅行的過程中,妳我在感知著人生;旅行的過程中,妳我欣賞著人生的美妙之處。壹路走來,我們歷經風風雨雨;壹路走來,我們感知著人生的觸動。暮然回首之時,我們不僅欣賞到了路途之上的美妙風光,我們更體味著人生的潛在魅力。
《最好的時光在路上》讀後感 篇3在旅遊越來越成為時尚,旅遊攻略書籍充斥書市的今天,能讀到旅行中關於靈魂思考的書是可遇不可求的,郭子鷹的《最好的時光在路上》就是這樣壹本值得用心品讀的書。
這本書用文字、圖片記錄了作者走過的壹些地方,柬埔寨、印度、日本、希臘……沒有炫耀,沒有誇張,沒有大談人們耳熟能詳的古老文化、別致風景,而是從壹些小事切入,從壹個小側面,把自己對旅行地的私密的真實感受,娓娓道來,讀來親切感人。書的封面是壹望無際的金黃色土路上,奔走著化緣歸來的幾個小和尚,他們身著大紅僧袍,很年幼,“像五線譜紙上零落的音符,隨著笑語聲漸遠,慢慢消失在夕陽落下的方向”,畫面唯美,充滿了躍動的質感,詮釋著在路上的美好時光,給人不可名狀的力量與感動,而這樣的圖片和文字,在書中俯拾皆是。
旅行中,最打動人的往往就是細節,是那些突如其來的瞬間的感動,出人意料,又似乎在情理之中。曾擔任國內知名旅行雜誌采編主任的經歷,和旅行作家、自由攝影師的身份,讓郭子鷹的旅行與眾不同,他認為:“旅行的美好,豐盈如桃林風卷過花瓣雨,無可盡數,最玄妙的莫過於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羅馬和巴黎”,在他心中,堅守著“只有妳看見的世界,才是對妳有意義的存在”的信條。
作為壹個旅行者,每到壹地,他最喜歡去的不是那些著名的景點,而是世界各個角落的菜市場,那是他心中最真切地流淌著溫存著的角落,充滿了俗世的溫暖和煙火氣息。他甚至在淩晨五點,在空蕩蕩的意大利小車站,去餵壹只流浪貓,給它按摩,這是他平時沒有做過的,或者沒有時間去做的事,而在旅行中卻做了。最使我難忘的那幅照片,是作者在英國劍橋拍攝的,畫面上,壹位中年男子蹲下來,與壹個紅衣女孩熱烈相擁,從他滿是笑容的臉上,我們讀到了溫馨和幸福。不取決於攝影技術的高超,而是作者內心悲天憫人情懷的寫照,讀後讓人內心壹熱,充滿溫情。
真正的旅行不是為了去證明自己的偉大或者出眾,不是為了能有更多的談資去誇耀,只是為了明了自己的渺小,找尋自己的位置,感恩能活著的幸運,消磨自己的不知足。
這本書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紅彤彤會讓人掉淚的柬埔寨的落日,希臘恍若天堂的藍白顏色,巴倫西亞法雅節的焚城熱情,作者還以非常獨特的視角,帶給我們很多單純的感動,他讓我們認識了在吳哥窟“笑得相當開心”、工作壹絲不茍的賣彩虹絲巾的小女孩,穿著千瘡百孔、上寫“生活是壹場旅行,而不是壹個目的地”文化衫,穿著不合體軍裝、年輕斯文、有些羞澀的以色列女兵……讓我們的心靈安靜,讓我們懂得“旅途中遇到的人們,他們在與妳航跡交錯的瞬間,改變、點化、充盈了妳的人生。”
旅行使我們意識到,自己平素活得是那樣不完整。“最美的自己在遠方——孤獨的旅行能讓人有更多的機會單獨面對自己,向內心的更深處出發。總有壹天,妳會在不經意之間,遇見那個妳最想成為的自己。那個妳,卸下了在都市叢林裏背負的重重鎧甲,活力蓬勃,宛若新生。”這充滿哲思的語言的背後是心靈的睿智,與其說這本書是旅遊暢銷書,不如說它是壹部直指心靈的書,是壹部養心的書,是“嘈雜世界的靜音鍵”。旅行就是去尋找心靈的凈土,當妳面對陌生的壹切時,妳的偽裝不在了,妳會感到靈魂在此歇息,萬裏不遙。旅行就像生命中的壹扇明亮的窗,可以給身體換氣,給被都市生活枯萎的心靈以撫慰。在這個過分追求物質生活的時代,會使人的精神生活很貧乏,奢談靈魂似乎是不入流的,還好,有郭子鷹的書,讓我們清醒,懂得“壹個人的財富不是指妳有沒有財產,而是指妳有沒有靈魂。”
我們“何其幸運,邂逅此君。”旅行從來都是壹件正經事,不是單純的遊山玩水,壹個人對旅行的態度,折射出了他對生活的理解,對生命的態度。壹個懂得旅行的人,必定是懂得人生的智者。如果說我們還有靈魂的話,那麽旅行就是給靈魂補給的加油站;如果說靈魂是有長度的話,那麽旅行就是用腳去丈量它的過程,就是讓靈魂自由伸展,皈依本真的清潔之旅。
旅行的意義不僅僅是讓我們身體走出去,更是讓我們徹底回歸本真的自己。
《最好的時光在路上》讀後感 篇4旅行的意義是什麽?
對來說,就是見到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見到各個地方居民的快樂。於是,他放棄了他在世界500強企業工作的機會。背起大包,行走於世界各地。
他把他的所見、所聞、所感和他壹路上拍下的美麗樸素的異國風光,整理成了壹本書:《最好的時光在路上》。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封面,突然有壹股莫名的,說不清的感動。
畫面中,三個黑人小男孩,郭子鷹正做完禮拜往家走。他們赤著腳,行走在黃色的田野間,風揚起了他們紅色的長袍。其中,有壹個小男孩,靦腆地對著鏡頭,笑了壹下,棕黑色的小臉上,竟有壹絲少年老成的味道。
對著打動了我的封面笑了壹下後,迫不及待地翻開了書。哦,是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屬於我的寧靜旅行。
踏上文字,我與郭子鷹壹同去了全世界。他的筆觸淡淡的,但有著對旅行的狂熱,向我訴說著每個地方的幸福與慵懶。那慵懶是何等的愜意。
走過緬甸的蒲甘,我領略了濃濃的佛教文化和當地人的豪放;漫步印度的喀拉拉,格蘭特船長的對“環境友好“保護的執著,使人會心壹笑;隱在斯裏蘭卡,比《愛麗絲仙境》電影中還要詭異的迷霧中,我被這個小海島影響地清純甜美,天真羞澀……
輕輕合上書,結束了我那短暫而又美好的旅行。從深深的震撼中回神,在書中瞬間領悟了這句話的意思。“生活是壹場旅行,而不是壹個目的地。”
的確,生活是壹場很長很長的旅行。因為旅行的意義也就在於觀察新的景色。而生活,即使是兩點壹線的生活也是有新鮮的事物:例如梧桐樹下新開了壹家小吃店,文具小攤的攤主今天的圍巾是美好的夕陽紅啦等等。
生活從最平常的那壹天開始變化,旅行從最靜止的那壹天開始行走,冰從最冷的那壹天開始融化……
它們只是沒被發現罷了。我想作者郭子鷹,就是為了發現如此變化而放棄那個進世界前五百強的企業,當壹名背包客,留下自己的腳印在瞬間的變化裏吧?
難道,這本《最美的時光在路上》不是他這個想法的精華麽?這本書,難道不是,他行走在路上的收獲嗎?
《最好的時光在路上》讀後感 篇5“人活著,就是壹次修行的過程”這是《非常勿擾2》裏面壹個美女(叫什麽名字我不記得了)曾講過的壹句話,今天無聊之余在家裏看了壹本郭子鷹寫的書,書名叫《最好的時光在路上》也出現了這麽壹句話,感觸頗深。把最美好的時光留在路上,在最美好的時光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只為好好地看看這個世界。然而我始終相信,壹個人對旅行的態度,折射了他對生活的理解。壹個懂得旅行的人,必然比困守壹隅的人,多了探究真實,了解未知的勇氣和激情。還記得之前看侯孝賢的電影《最好的時光》裏面有句話說“最好的時光是哪壹段並無太大意義,因為所有的時光都是被辜負被浪費的,也只有在辜負浪費之後,才能從記憶裏將某壹段拎出,拍拍上面沈積的灰塵,感嘆它是最好的時光”。這話說的真好啊,豁達明朗。我想我們旅途中的記憶也是這樣。
在這裏我想說的是,或許我們在旅行中我們每個人,所見的,所感知的,都註定不同。但這差異之中,必然存在***識。我更容易認同不存在成見、定見、邊見、偏見的說法。不高高在上,不道貌岸然,不試圖言語道斷。我很欣賞作者所說的——“壹輩子是場修行,短的是旅行,長的是人生。”“每天都是壹次新的旅行,每壹個和我們走過壹段的人都值得感激。”“最好的時光在路上——在不同的地方遇見的不同的人,他們各不相同的人性閃爍。”感覺真的說的太好了!
有些人認為,旅行就是在逃避生活的壓力,逃避現實。我贊同這話,但我不認可。至少我不是這樣的人,很多旅行愛好者也不是這樣的人。最近在貼吧看到很多學生說逃課曠課去旅行的,說什麽攔車,搭順路車,逃票,幾百塊錢到拉薩的。我不太贊成這樣的窮遊方式,即便是妳真的幾百塊錢能到拉薩,那妳也得抱著壹顆感恩的心去感謝那些壹路上幫助過妳們的人,而不是整天在貼吧上吹妳有多窮遊多省錢。對我而言,旅行的方式並不那麽單壹,可以邊驢邊做壹些愛心活動,做義工,旅行只是讓心情得到更好的放松與緩解壓力的壹種方式,體驗著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品嘗著當地人的美食,與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省份的驢友們交流,路上的風景再美也抵不過路上那些有趣的人有趣的事,這或許是讓心靈得到壹次凈化的過程。
《最好的時光在路上》讀後感 篇6周末,我趁閑暇之余約朋友壹同去圖書館,就在漫無目的的翻看書架裏的圖書時,目光停留在了壹本書上,不得不承認,最初吸引我的不是書中內容,而是這本書的名字——《最好的時光在路上》。我將它從書架上取走,找了壹個光線較好的位置坐下,開始了對這本書的閱讀。
本書的作者郭子鷹,是壹名旅行作家、自由攝影師,作者長達10余年的自助旅行。看著書中的文字,仿佛有種身臨其境般的感覺。夕陽西下,空曠的麥地中六個化緣歸來的小和尚壹路前行,其中壹個孩子頭頂鼓,邊行邊回頭凝望,或是淳樸的亞洲居民,旖旎的歐洲風情,優美的自然風光……看到這裏,想起了我第壹次回老家。
記得那是五壹勞動節的前幾天,在家人的閑聊中,有人提議利用五壹長假自駕回老家,起初我們都以為只是說說而已,也就淡忘了。可就在出發的前壹天,大家跟商量好似的陸續集中在了爺爺家,看這架勢,全家集體出動,要來壹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那天,我興奮地整晚都沒睡著,家鄉的景象在腦海裏都浮現出來。由於路途比較遠,淩晨三點多就起程了,山西—河北—山東,天慢慢的變暗了,到達目的地時已是晚上。
在家鄉,人們普遍起的都很早,就連平時愛睡懶覺的我也入鄉隨俗了,清早起來,跟著表叔到大棚裏去采摘新鮮的蔬菜。我有模有樣的模仿著如何采摘的完整,又不會傷到根莖。隨後在爺爺奶奶的帶領下,去看望老家親戚,淳樸的笑容是他們的標誌,給人壹種不由的親切感。老家的夜,很安靜,安靜的只能聽到知了的叫聲、水的滴答聲,形成了最原始的音樂。伴著兒時那熟悉的“搖籃曲”我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在老家的這幾天,同親戚吃住在壹起,拋開所有,遠離了喧囂的城市,遠離了如流水般的車龍,遠離了阻礙人與人之間原有溝通的網絡,做回那個被封藏在內心深處的自己。在這個淳樸的地方,人們可以沈澱自己,尋找到那個遺忘許久的自我。
最好的時光在路上,讓我們去尋找那個更可愛、更勇敢、更真實的自己。